暮年奋力兴中华
2021-04-12李兴福
我是卢思源教授家的常客,每年总要登门访谈聆教数次。去年腊月廿七傍晚,卢师母在接听我约见的电话时说翌日已有几位访客早已约定,邀我稍后再去。当时,使我略感意外的是卢师母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卢教授续话就与我道别了。廿八日下午,我在外教社审阅书稿时突闻微信发讯,打开一看竟然是上海科技翻译学会关于卢思源教授前夜逝世的讣告。
我怎么也难以相信那冷酷的消息。半个多月前在学会新年答谢晚会上,卢教授还神采奕奕地祝贺由他一起创办、领导的学会越来越兴旺。之前,每次与他见面,都能分享到外语教育界和翻译界最近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他始终是那样如数家珍地谈起一次次的学术活动和对达到理想前景的新设想;他永远是那样精神饱满,思路敏捷,有求必应,诲人不倦;……
与卢教授相识相知三十年来的往事,如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工程,因热衷于了解高新技术而主攻科技英语,继而转向科技翻译工作。卢教授是举国闻名的《工程师英语》电视录像教材的主编和主讲,还是国内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最早提倡者。在加入科技翻译学会后,我经常向卢教授请教英语翻译方面的难题,他对许多冷僻的机械术语都了若指掌,几乎可随手拈来。看到我惊讶不已,他笑着说:“在196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前半期,我曾经长期担任援外工程项目的中译英工作,所以从来没有停止过英语的使用和学习,并且为后来的著述和学术研究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素材。”他又告诉我,专业英语的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知识之上的,要想真正精通英语,首先一定要把地道的英语学到手。他认为,优良的英语图书和教材尤为重要,买到一本好书比得到什么都更值得高兴,而杰出的老师更加可贵,他一直向葛传槼、孙大雨、方重等老前辈讨教,获益终身。
半个多世纪以来,卢思源教授从站在三尺讲台上直接讲授大学英语课程到探索最佳英语教学法,从编写各类切实可行的科技英语教材到恰如其分地试行和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他深入研究高校各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热情、兴趣乃至能花的时间,精心构思能使学生事半功倍、融会贯通地掌握英语的教学法。他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工作时,特别留意当地的英语教育。他对国内各类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师资结构都一清二楚,总是有的放矢地为高校学生编写教材和工具书。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在逐年提高,然而使广大师生最为困扰的是“中式英语”。如何使大学生学会“地道英语”,是他长期思考、探索的课题。他苦心孤诣地编著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英语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如《英语陷阱——你的英语又错了》《英语迷津——相似词语辨析》……他采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生动的形象思维,重在引人入胜地说明事理,在精彩的篇幅内,将抽象的英语语法知识层层剖析,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深入的调研分析,卢教授认为帮助大学生掌握常用积极词汇的正确用法是快速提高他们英语运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于是,他在年近八旬时编著了《高级英语用法词典》(由著名翻译家、科普作家陈渊副教授任副主编),特将其英语书名根据确切含义定为A Must for College Students,此书于2013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拿到样书后,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将近两千页的词典仔细地通读了一遍,用蝇头小字清晰地记录了十几页修改、补充的意见和订正书中排版打印上的细小疵瑕。他郑重其事地委托我带给时任出版社党委书记的朱文秋教授,一再叮嘱在增印时务必加以修订。卢教授对于国家的出版事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的发展非常关注,他知道我一直在为出版社审阅书稿,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教材图书的质量对于子孙后代的成长和兴旺至关重要,这件事做得好可谓功德无量,做得不当则是贻害无穷。
卢教授不仅积极地为一流大学的英语教学出谋划策,对于普通大学和民办大学的英语教学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凡的建树。他曾长期担任上海邦德学院高级顾问兼外语学院名誉院长,说起邦德学院的学生,他同样认为他们都是具有远大前程的可教之才。他说,这些学生性格开朗且头脑灵活,具有外向型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完全可以培养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对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敏感性的话题,卢教授始终抱着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一方面,他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专业用途英语将是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他又主张慎重地根据各校的实际条件逐步试行、推广,并应始终重视实效,否则必然是“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盧教授虽然执着于英语教育事业,他对英美文学翻译和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也很在行。在我向他讨教诗歌翻译时,他对莎士比亚(Shakespeare)、雪莱(Shelley)、柯珀(Cowper)、庞德(Pound)等大家的名著及其风格都了如指掌。因为他在复旦大学英语系学习时,博览英美文学名著,尤其沉迷于英语诗,并且将其与唐诗宋词进行比较,撰写探讨中诗英译技巧方面的论文。在派往香港工作期间,他完成了许多当时急需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任务。2019年12月,他告诉我前不久与上海市原副市长刘振元会晤,受托组织一批专家翻译中国文化典籍,并邀请我届时翻译中国书法方面的内容。
卢教授时刻不忘继续推进我国大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在近几年退居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名誉会长以后,他依然不辞辛劳,每年赴外省市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新时期,他总是设身处地地探索促进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实际效果的最佳途径。虽然早已进入耄耋之年,他还是经常亲临各种外语学习竞赛活动的现场,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卢教授在学术界有口皆碑,他德高望重,富有长者之风。他全力支持继他之后担任科技翻译学会和外文学会的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热情地参加每次年会和许多学术活动,兢兢业业地为《上海翻译》和《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作贡献。
对于后学之人,卢教授是名副其实的良友益师。每当我在工作中和学术研究上有困惑和获得“灵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卢教授讨教。我是书法爱好者,经过长期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发现使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和书法运笔书写英语等拉丁文字切实可行,完全能够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卢教授看了我的汉英书法习作和论文《开发中译外研究的新天地——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载《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也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创意,当即取出一锭珍藏的高级“胡开文徽墨”,郑重地赠送予我,鼓励我将这一有意义的工作坚持做下去,绝不要半途而废。
卢教授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宗师,也是著作等身、满腹经纶、富有高见卓识的卓越学者,他是万千桃李和后学之人的楷模。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他留给后世的是真知灼见的丰厚学术遗产和为振兴中华而生无所息的精神力量。现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吟咏七律一首,以表达对敬爱的卢教授的无限追思。
七律·深切缅怀卢教授
长星岁末忽陨落,讣报宗师突逝遐。
桃李惊悉颜变色,相知恸悼肠断煞。
银丝鹤发映日月,热血丹心沃新花。
尽瘁鞠躬名不朽,暮年奋力兴中华。
(作者李兴福,大金商贸服务(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