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年轻不是优势热情才是优势
2021-04-12周樱
周樱
采访周奇的时间是晚上七八点钟,一看就是他忙了一天赶过来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吃着晚餐,香气四溢。周奇眼馋却只能忍着,因为他正在减肥期,连喝一杯饮料都是奢侈的。减肥是周奇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大坎,翻看他的微博,在发布“30天减肥打卡第一天”的评论区,网友贴出他曾经立下的flag,问起2020年瘦十斤的目标有完成吗?他自嘲说:“我是一个贪吃的胖子,再不减肥,就没法拍戏了。”于是,周奇在饥肠辘辘中完成了此次专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未见到周奇之前,就知道他有很多才艺和爱好,美声、街舞、钢琴、吉他、篮球……周奇说:“父母肯定是希望我多学点东西,然后再加上自己也比较喜欢,我觉得两者结合才能促使学习才艺这种事情发生。去学街舞就是因为有很多朋友,我们一起玩,一起报班,一起跳舞。而学习唱歌,是因为小时候爸妈带着我一起去唱歌,我没别的孩子唱得好,我就要学唱歌,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可能只是单纯想赢吧。”
对于技多不压身,周奇认为要因人而异,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以“技多不压身”为借口,盲目学习,囫囵吞枣,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才行。“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孩子少则一门多则数门的才艺学习,有的家长会觉得学得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去学。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小时候让我学习奥数,父母就觉得奥数能让孩子变聪明,也许有一定道理吧。可我是真不想去学,奥数一共十几个班,按成绩排名排班,我们班是倒数第二个班,我每次去学习就像去监狱一样沮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奇表示首先要有兴趣,其次是尝试,然后是坚持。一开始周奇也并不知道自己会走上表演之路。“我从11岁开始跑组,从群众演员做起。当时主业是上学,拍戏是兴趣,每天开开心心就好,也没想过未来的方向,人生多点尝试总归是好事。我真正喜欢上表演是在看了《流浪猫鲍勃》电影,讲述的是猫和人的关系,那部文艺片对我有很多触动。我喜欢文艺片那种清新脱俗纯粹的气质,希望有一天能达到那样的状态。我直到十七八岁时才开始思考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不是那种很容易沉思下来的人,我属于那种想一想觉得差不多就行的人。当然,职业发展,父母会给一些中肯的意见,会给我分析将来可能面临哪些问题,会被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关注等等。”最终周奇还是选择未来从事演员这个职业。
如今,20岁的周奇,新的人生阶段开启,有没有二十不惑?有怎样的不惑?周奇觉得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在19岁经历过高考落榜,当时有过迷茫,他跟家人说,要不别再考了,就继续拍戏。然而他爷爷的一番话让其坚持读下去,周奇说:“爷爷告诫我,社会工作很重要,它是我们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但前提你要有理论知识。想成为好的表演者,首先需要系统学习。”后来,周奇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再接再厉,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2020级表演实验班的学生。他也希望步入20岁后,自己能多想一点事儿。
不断完善表演体系
如此年轻的周奇,却称呼自己是一名爱演戏的“老艺术家”,他解释:“所谓的老,就是成熟的意思,仅想表达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对表演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是有限的。我认为学表演的人需要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演体系。如何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就是学习一些概论理论,从表演的鼻祖中汲取经验,但我不能一一去模仿,因为我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也不是布莱希特,我也不是那些大师们,我只能总结前人的精华,不断去粗取精、不断精雕细琢来组成属于我的表演体系。可见,表演这个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每个年龄阶段或发展阶段不一样,这个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不同的,目前,我觉得自己认知尚浅,还需继续积累。 ”听到周奇的这段话,就不难理解为何周奇在同龄人中稍显成熟,可能是他从小在剧组待的时间多,接触的都是比他年长的前辈,以至于探讨的话题都相对深奥。
讲到这里,周奇表示,有人觉得他演技好,有人觉得他演技差,不管怎样,他希望得到别人对他职业的尊重,希望大家知道起码他是认真对待演戏的。
过去,周奇尝试过不同角色类型,也是在逐渐完善自己的表演体系。他是《芈月传》里的芈横、《海上牧云记》里的少年牧云德、《鲜肉老师》里的单千、《老男孩》里的周洲,还因《小欢喜》里的方一凡一角走红。《小欢喜》播出后,很多人称赞方一凡这个演员选得好,因为周奇有着真实而又自然的演技。他说:“每一个角色都会呈现演员的某个特质,大家很喜欢的方一凡,我其实和他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话多话密,还有与家长的相处方式等。当然,这个角色本身就非常讨喜,方一凡属于皮猴兒,稍微用力过猛就会显得刻意又油腻,所以我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去演。其实,方一凡也改变了我,因为演他,学习到很多。黄磊老师告诉我,要用耳朵去演戏,就是先听慢说,听完别人的台词后去极力感受,不要急于说台词或者做表情。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乃至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