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教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支撑

2021-04-12周海荣

江西教育C 2021年3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周海荣

摘要: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系统地对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和教学程序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从中获得相应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结构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紧随课堂节奏,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  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列为重要教学目标,这正好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结构化思想,可以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让学生厘清知识的整体结构,了解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结构化教学,厘清知识脉络

小学数学内容具有整体性,教材已经对同一类内容进行归类、总结,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一整体内容展开论述,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找到各知识间的连接点,从总体上整合教材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教师要通过构建结构化教学课堂,给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數的意义”一课时,笔者借助除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为帮助学生理解,出了一组题目:①将10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多少?②将1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多少?③将3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多少?④将6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多少?第一道题可以运用除法计算每个人分得的数量为2个,那么学生可以由此类推出第二、三、四道题的答案。经过观察,学生发现不论多少个苹果,只要分给5个人,都可以用苹果的数量除以5,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分得的数量不是整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笔者由此引出了分数的概念,为学生讲解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分数的概念。笔者通过利用除法引入分数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本质,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完善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

二、 结构化教学,引导迁移应用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讲解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将这一知识结构化,让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这一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自主过渡到新知识领域,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知识迁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广泛地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笔者在黑板上列出:[12]+[12]=?[13]+[23]=?要求学生口算回答,并说出计算依据,学生很快说出计算结果。随即笔者又写出了两道题目:[12]+[13]=?[12]+[23]=?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分母不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异分母相加减和同分母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笔者借助图形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先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用阴影分别表示[12]和[13],然后将阴影部分平移到同一个长方形中,最后计算得出[12]占长方形的[36],[13]占长方形的[26],二者相加为[56]。由此得出,如果要计算异分母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教师通过同分母分数引入异分母分数的教学,让学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学习,通过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并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结构化教学,促进能力发展

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础,制订科学的结构化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等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积累水平、学习习惯等,按一定周期组织学生复习,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及内在联系,让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统计方法,学生列举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笔者让学生概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图的作用。接着问学生:“如果我想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直观?”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折线统计图。”笔者又问:“如果我想表示参加春季运动会各项目的学生数量,用什么统计图?”学生答:“条形统计图。”笔者接着问:“如果我想知道参加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数量的百分比,怎么表示更好呢?”于是笔者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它可以用圆来表示,每一部分代表占整体的百分比。这三种统计图都是用来统计的,但功能大不相同,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比,学生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法。

四、 结构化教学,回归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教材会产生矛盾,部分教师以教材为准,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将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有关知识时,按照教材是先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笔者讲完加法交换律以后,很多学生提出疑问:“加法有交换律,减法有吗?乘法和除法呢?”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跳过这个问题,而是顺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列举的算式,结合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重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健.小学数学结构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9(19):54.

[2]欧丽丽.探寻联系  发展思维——关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析[J].考试周刊,2018(9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