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2021-04-12朱小梅
朱小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本文将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口语交际主题为例,来具体谈谈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条件,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
(一)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信息多,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例如,在课堂开始时,笔者选择了三组图片,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职业,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明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范围。课中笔者用音频、视频的形式,达到声画交融的情境效果,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将教材中枯燥的语言变成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作用,引发学生开口的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的场景
二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因此,在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用直观形象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设置了生活化的场景。首先,笔者戴上记者证,给学生示范记者这一职业,这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仔细倾听笔者的语言,观察笔者的动作;其次,笔者把桌子布置成访谈桌的样子,还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话筒,学生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成被访问者。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主动交际的欲望一下就被激发了,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示范引领,掌握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一)规范语言
二年级的学生阅历浅,言语表达还很幼稚,尤其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思维清晰度不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会有词不达意的情况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示范引领,先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模仿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及时给学生示范,能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谈吐得体
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不同。学生要在交际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语言输出,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第一,要运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如“请问”“好吗”等;第二,在提问的时候,要委婉含蓄地表达,不随意打断对方说话;第三,在交际的过程中要使用口语表达,如果使用过长或者文绉绉的句式,会影响交际效果。得体的语言会使口语交际充满智慧和灵性。
(三)举止恰当
在口语交际时,语气、表情、动作都要符合角色的定位。只有揣摩角色,把自己带入情境,做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恰当举止,才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口语交际能力是人走进社会的必备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后期进入社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三、双向互动,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一)清晰表达,有理有据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简明、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交际前跟学生明确交际的主题,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总结交际的要点,并鼓励学生按照教师的要点组织语言,反复练说。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的清晰且有条理,言语表达也会清楚流畅。
(二)认真倾听,机智应答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一方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因此,教师要告知学生在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说话内容的重点,并根据对方的言语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回应。
(三)积极交往,提升素养
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活动并列,这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全面关注。但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教师大量讲授口语交际的原则、要领之下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开口,撞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真实的状态下主动交际,才能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