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务显神通 服务群众不打烊
2021-04-12翁瑞成吴巍
翁瑞成 吴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杭州,无论是杭州两级法院在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三项指标上的探索,还是互联网法院围绕网络案件开启的审理全新模式,一系列制度引领和措施保障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破产企业的涅槃重生之路
“公司负债1个多亿,加上疫情影响,我们实在无力继续经营。”2020年3月,杭州市恒信粉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向法院提交破产清算申请时无奈地表示。
杭州市恒信粉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杭州建德市的一家企业,设立于2001年,主营铁基铜复合粉末、青铜粉、合金粉等。因经营不善,公司陷入债务危机,对外负债达1亿元,拖欠职工工资800万元。2020年3月,恒信公司向杭州建德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法院审查认为恒信公司具备破产原因,裁定予以受理。
经过多次调查,法院认为恒信公司生产的铁基铜复合粉末、青铜粉、合金粉等主营产品在正常经营期间销售稳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行业前景良好,公司还拥有大面积的厂房、土地以及性能良好、技术领先的机械设备。同时,恒信公司的负债规模较大,如果简单机械地对现有资产进行拍卖变价、破产清算,不仅普通债权几乎没有清偿的可能,而且职工工资也无法全额保证。综合公司的资产状况、技术工艺、生产销售等情况,建德法院认为恒信公司具备重整的价值及可能性。
“比起让公司走向死亡,我们更想救活它!”建德法院承办人表示。为此,建德法院指导管理人确定了“剥离公司债务,有效利用资源,最大化保护权益”的重整方向。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人是重整至关重要的一环。法院确定了两个方向同时发力,一是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招募投资人公告,同时借助府院联动机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二是指导管理人通过媒体、微信等平台发布公告,并向行业知名的粉末、金属、新型材料公司定向寄送招募公告。同时,鼓励债务人利用自身优势挖掘投资人。
通过多方推介,重整工作很快迎来曙光。陆续有来自浦江、江苏、广东等地多位意向投资人前来接洽。2020年5月15日,在公开竞价中,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最高价3700万元正式入围,超出恒信公司资产的评估价值1000余万元,溢价率达42%。5月19日,建德法院裁定恒信公司由清算转为重整。
“恒信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现在开始。”承办法官主持会议并询问,“线上债权人信号是否正常?”5月20日下午,恒信公司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紧锣密鼓地召开。此次会议采用现场会议及在线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当天,现场有11家债权人代表,其余94家债权人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参与会议。一根网线,让分布在全国8个省市的105家债权人打破空间距离,克服疫情困难,在云上汇合一起,线上线下参与会议。网络平台表决截止时,恒信公司重整计划草案获得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根据重整计划,恒信公司91名职工的工资100%受偿,普通债权清偿率相比破产清算情形下大幅提升。
5月25日,建德法院裁定批准恒信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6月初,重整投资人向管理人支付了全部重整资金。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建德法院提请当地政府召集税务、人民银行等9家单位,召开企业破产府院联席会议,协调落实恒信公司信用修复、税收优惠等。历时2个月,恒信公司快速重生。截至目前,重整后的公司已投入升级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预计2021年产值将达到6000万元。
恒信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件是杭州法院发挥破产重整制度保护和挽救功能,服务“六稳”“六保”,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杭州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大局,以“办理破产”指标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对标最优、瞄准最好,不断完善破产审判内外部机制,畅通企业退出和挽救渠道,公平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杭州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20年,两级法院共审结企业破产案件335件,通过破产重整21家企业获得重生,通过破产清算324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释放土地资源3600亩,出清房产257万平方米,盘活账面资产137亿元。国家发改委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杭州“办理破产”指标位列全国第七。
互联网司法的数字治理新模式
2020年10月28日,在中国青年电商网红村云启幕活动上,迎来了一位特殊“嘉賓”,它是来自杭州互联网法院的“云法官”。“云法官”的入驻,将为云城增添一道“法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色。
“云法官”自带黑科技属性,系统集成在线咨询、在线诉讼、智能案件评估、法律索引等功能于一体,一名“云法官”就等于一个线上智能诉讼服务大厅,将“服务群众不打烊”新型工作模式覆盖到数字经济发展前沿示范地。
“云法官”的开发,是杭州互联网法院提速提效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创新图景。翻看互联网法院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上的成绩单:成立以来共办结数字经济案件近6万件,标的额超32亿元,系统形成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著作权等领域大数据权威分析报告20份,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司法观察窗口”。这一连串数据和成绩背后,是杭州互联网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助力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贡献互联网法治力量。
在互联网领域,如何为知识“定价”,给创新“赋权”?对于“以创新保护创新”的司法保护机制,中国网络作家村的作家很有感触:“因为盗版太多,取证难,维权也难,你甚至根本没办法证明‘我就是我。”自从中国网络作家村上链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后,网上侵害文学作品行为显著减少,文学产值稳固提升,上链作品总产值超亿元。
2020年,是杭州互联网法院保护创新硕果累累的一年,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全院全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976件,占全省法院近40%。在诉前,积极采取知识产权保全措施;在简案处理上,建立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速裁机制;在探索前沿经济发展领域,积极确立虚拟财产、数字货币、智能作品、云产业等保护规则,合理界定“有声读物”“短视频”“网络游戏”等新型智力成果认定保护标准。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让创新成果受到尊重,使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特别是在系列数据产权保护案件中,提炼出的“保障数据信息在安全可控、保护隐私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数字治理提供了司法智慧。
此外,杭州互联网法院跨境贸易法庭的设立,也是该院通过司法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之一。审结的“Coach.com.cn权属案”,在尊重WIPO(世界产权组织)仲裁精神的同时,首次将域名中文含义纳入恶意抢注域名的考量因素,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平等保护。知名跨国网游公司韩国传奇IP株式会社在收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送达的诉讼材料后主动应诉,认可电子送达效力,为探索建立涉外电子送达机制提供了新路径……这些具有首案示范效应案件的审理,积极探索适应和引领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司法规则,努力回应了中外商事主体对构建公正透明国际营商环境的期待。
作者单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德市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