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与耕耘养成的风格

2021-04-12

人民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章工作

2007年到2012年,汪金友在人民网开专栏,发文400多篇,作者简介这样说:“汪金友,男,1951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以写作谋出路,以写作谋生存。杂文也写,评论也写,随笔也写。8小时之内拼命工作,8小时之外拼命写作。坚持笔耕几十年,涉足全国几百家报刊,已有几千篇文章发表。官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文至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一股浓浓的汪氏文风扑面而来:真实自然,真诚坦然,句式凝练,对举娴熟,自嘲自励,幽默笃定。

汪金友今年近70岁了。浏览一下网页,仍可以看到他近日发表的杂文。比如,2019年6月25日《北京日報》的深读周刊上的《谁官大,谁买单》。从标题,就可以判断此文绝非出自同名作者之手。“这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次下乡或外出吃饭,都是谁官大,谁结账。如果是局长带队,就局长结账;如果是县长带队,就县长结账。”——从文章所写的经历和所体现的语言风格,能够进一步确认,作者就是20年前获奖的那位汪金友。推算一下,从1972年第一次投稿至今,汪金友已经在报刊媒体上连续发表作品长达近半个世纪。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如此与时俱进的选题能力,令人叹服。

《“真抓”与“假抓”》获奖以后,汪金友在一篇畅谈“写作体会”的文章中说每次到图书馆都如饥似渴,生怕浪费每一分钟。“这就是我,一个狂热地热爱着新闻和杂文事业,并每天都为之默默耕耘的基层作者。”事实印证了他的这份热爱,中国新闻事业收获了他的默默耕耘。他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作品,给正在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以莫大的鼓舞。既然“文至”于此,代表着毕生写“小文章”的作者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尽管已有前辈评析过此文,我还是尝试着再说一说。

首先,鲜明的文体意识。“文体”即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言论的文体,肯定是议论文。但作者没有被一般意义上的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限制,泾渭分明,单刀直入,胸有成竹。整篇文章,文气贯通,瞻前顾后,收放自如,颇有唐宋文风。如果不是把问题放在心里揣摩良久,很难有如此成功的挥洒自如。

其次,鲜明的上下结合意识。评论的选题来源,一是“上头”,中央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二是“下头”,社会事件,民生万象,百姓所想。作者有长期基层工作和机关工作的经验,对“上”,有文件可以读,有会议可以参加,有新闻可以了解;对“下”,身处县城,经常下乡,干部群众的一言一行,体察真切。作者很自然地把一个宏大的议题写成了一个“调查报告”,而没有半点儿不和谐,可谓“上下贯通”。

最后,鲜明的语言创新意识。说文章“语言清新活泼”也站得住脚,但如果再仔细推敲,则可以体会到作者有意识地在“说新话”。好言论“就是要讲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亟须解决的,但又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或者发现了也未引起重视的,你说出来就能使人产生恍然大悟之感的道理来”。之后,作者又一次强调了“说出来就能使……”,可见他对语言创新的追求。“实干”和“虚干”,“落实”和“落空”,“做事”和“做戏”,“假抓”和“不抓”,“虚抓”和“现使现抓”等,仿词信手拈来,“出位”的语言“不出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概念系统,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信息丰富,环环相扣,对阅读者形成了论证的冲击力。

风格即人,汪金友用热爱与耕耘养成了鲜明的风格。

附作品

“真抓”与“假抓”

海纳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人们的印象中,“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应该说,有许多的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的地方,却仍是在“假抓”“虚干”,一些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河南洛阳娱乐场所的“防火工作”,像海南某县上级领导检查完就解散的“水利工程”,你能说是“真抓”吗?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假抓”不是不抓,而是和“真抓”一样在抓。一样的招招呼呼,一样的忙忙碌碌,一样的跑上跑下,一样的辛辛苦苦。如果不下一番功夫,就很难分清谁是在“真抓”,谁是在“假抓”;谁是在“做事”,谁是在“做戏”。

“真抓”者开会,“假抓”者也开会。“真抓”者重视的是会议的效果,“假抓”者重视的是会议的形式。“假抓”者最关心的,是会议的消息见没见报纸、上没上电视,并想方设法让上下都知道,自己已经“积极行动”,正在准备“大干一场”。

“真抓”者讲话,“假抓”者也讲话。“真抓”者讲的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应该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措施,是自己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和责任。而“假抓”者讲的则多是套话、空话、照本宣科的话和只要求下边怎么干的话。

“真抓”者抓先进典型,“假抓”者也抓先进典型。“真抓”者的典型是给下边看的,“假抓”者的典型是给上边看的;“真抓”者的典型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假抓”者的典型却多是“现使现抓”“昙花一现”的。

“真抓”者下去检查,“假抓”者也下去检查。“真抓”者下去,是下到最基层,找问题,找死角,找仍然不满意的群众,然后再对症下药。“假抓”者检查,则多是小车未动,电话先行,专门去看那些已经摆好了的“漂亮”场面。

“真抓”者总结工作,“假抓”者也总结工作。“真抓”者收集的是工作经验,“假抓”者收集的是工作“成果”;“真抓”者关注的是下边的反映,“假抓”者关注的是上边的评价。所以,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许多“假抓”者也都会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

同样一项工作,虽然“真抓”者用了100分的力,“假抓”者只用了50分的力,却常常给人造成一种“假抓”者比“真抓”者更卖力、更辛苦,效果也更显著的感觉。这是因为“假抓”者非常善于“造势”,善于制造“广告效应”“轰动效应”和“勤请示、勤汇报、勤和领导接触”的“三勤效应”。所以,“假抓”者当中,也经常有人被提拔、被重用、被评先。

《获奖评论赏析》主编:刘建华编著:曹云雯书号:ISBN 978-7-5115-6685-0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说得重一点,“假抓”也是一种欺诈行为。既欺骗上级,也欺骗下级和群众。其中有些是“无能者”,更多的则是“投机者”。“假抓”尚不如“不抓”,如果总让“假抓”者得逞,那就会越抓越假,越抓越空。因此,我们上上下下,都应该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对那些“假抓”“虚抓”者,一经发现,就一齐喊打,决不能让“吹牛”者得“牛”,也不能让“南郭”们充数。

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一经通过,就要真抓实干。如果“假抓”,再好的纲要也会形同一纸空文。

(原载《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获奖评论赏析》)

猜你喜欢

文章工作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不工作,爽飞了?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