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利己主义者”应当摒弃
2021-04-12白杨林
白杨林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最早来自某高校一位教授的话,说的是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带来的危害极大。
精致利己主义者有三大特征:一是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他们往往具有伪崇高性,擅长运用所谓“精致”的外衣和娴熟的手段,使利己的目的不被他人察觉。二是逐利理性与自我利益最大化,他们对权力的贪婪、名誉的占有、金钱的攫取不遗余力,有的人身上笼罩着权力的光环、名誉的花环和金钱的魅影,形象看起来“高大完美”。三是公共责任心缺失与共同体意识淡漠,以实现自我“理想”为终极目标,他们善于伪装自己,刻意隐藏真相,追求短期回报,甚至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精致利己主义者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着国家的文明进程。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方面,在于信仰缺失。精致利己主义者看起来“小心谨慎”,他们的策略是“左右逢源”,目标是“自我实现”,方针是“追求短期回报”,这就是所谓的“精致”。精致利己主义者极端自私,除了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们关心的事情了,更别奢望什么道义了。
另一方面,在于知行脱节。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几乎个个爱憎分明,人人良知充盈。谈及腐败,必做憎恶状;说到不公,总是义愤填膺。一旦名利诱惑或者机会来临,有些刚才还在义正词严的人就会秘密转身、露出原形。譬如,讽刺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等等。知行脱节、人格分裂至此,精致利己主义者早已不是黑色幽默,而是现实中的事实。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先要重塑信仰。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我们每个人有一个足够长远的时间观和足够全面的世界观,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实现更饱满、更丰盈的人生。这既是个人的幸运,也事关公众的福祉。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化道德约束。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合作、共赢,而不单单是精致的“索取”。不利他,无以利己。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管理规定、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也要通过宣传报道、创建活动和社会舆论等形成道德约束,鼓励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尤其应激励人们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处在哪个岗位,都要甘于做实事好事,善于换位思考,在日常点滴中能够先利人再利己、既利人又利己,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局面。
【原载《前线》】
插圖 / 利己主义的小算盘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