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21-04-12

南风窗 2021年7期
关键词:合群生病公众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提到,不是基因和性格塑造了“神经病”,而是社會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筛选出了合群和不合群的人,不合群的人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结支持,就会精神退缩和异化,成为人们眼中的“病人”—相反地,当一位已经有着病态行为和畸形生理需求的人,如果在社会文化的浸淫中,收到的是正向反馈—是百万人注目的中心、是源源不断的名声和金钱,他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失常的,也不会警惕带来的后果,回看泡泡龙的逝去,令人惋惜,是他极端的行为危害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但是千千万万在屏幕前围观过他的人也是这场谋杀的一级帮凶,不是泡泡龙生病了,是很多人都生病了。

—打字好难(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但凡这个世界正常一点,大胃王也不会出现》)

当同质化的“白瘦幼”价值观和“等级制”蔚然成风后,她们中的每一个固然会为达不到在她们之上的更顶端而焦虑,却也同时享受着与达不到她们的更底端相较所带来的优越感。于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打破等级也意味着价值观崩塌的风险,意味着将不得不和“白瘦幼”价值链的最底层平起平坐的“危机”,意味着自己的努力和优越化为一场空。就如同明清僵化的科举制一般,顺从它,尚有晋升,优越和超然的机会,而否定它,则注定“一无所有”。但是最终的历史告诉我们,由畸形体系所定义的得与失,本身即是荒谬的,而这样体系中的“有”或“没有”,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因为这样的价值观最终是要痛苦崩塌的。

—仲熠白 (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你穿童装的样子,恶心到我了》)

相亲的形式没有问题,但既然已经是“逼着”相亲的,那说明父母和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产生了冲突。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的人生只要不遵照他们的规划,就会感觉痛苦。但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而非自己的意愿来生活,那必定是用自己的不快乐来换取父母快乐啊。作为一个妈妈,首先我觉得要意识到孩子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格,他将接触到和父母所相处的时代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狭隘去创造一个不快乐的人。

—ella lee(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相亲,相亲,相成神经》)

猜你喜欢

合群生病公众
谈合群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生病真难受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