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民众担忧旱灾影响铁路安全
2021-04-12程东
本报特约记者 程东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后,台湾铁道安全已经脆弱到承受不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但适逢56年来最严重大旱,地下水抽取加剧,地层下陷的情况令岛内相当忧虑。
合法凿井不到一成
据台湾《联合报》11日报道,台湾遭遇大旱,地下水抽取量大增,近年好不容易控制住的西南沿海地层下陷情况加剧,特别是高铁沿线下陷严重的云林、彰化,引发各界关切。报道称,西南沿海地层下陷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云林、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等沿海地区,上世纪80年代每年下陷超过10厘米。
近日,中南部缺水严重,云林县土库段附近的农田时常可见农民抽水灌溉;彰化县也发现缺水严重,很多人非法凿新井,都没有提出申请。台湾的地方农会指出,对农民来说,“凿井合法化”的水权是很敏感的政治问题,彰化县前县长魏明谷与云林县前县长李进勇都连任失利,凿井纳管可说是败选原因之一。台湾联合新闻网称,光云林、彰化两地,因为没有水库可以供灌农田,自古以来就是挖井种田,数量可达25万口井,合法井不到5%;嘉义合法水井有3000口,非法却有3万口;台南情况也差不多,合法479口井,非法却有2.3万 口。
地层下陷不容乐观
台湾成功大学水工试验所水资源环境组的监控数据显示,2019年4月到2020年2月,地表下0-300米的下陷量为1.2厘米,但2020年4月到今年2月,下陷量已达2.8厘米,高铁行车安全成为焦点。预估受干旱影响,云林今年下陷量恐超过6.5厘米,沿海地区的下陷也可能再增加,情况不容乐观。
对此,台“经济部水利署”11日回应称,新凿的抗旱井均避开地层下陷区,不会造成地层下陷风险,不影响高铁结构与营运安全。高铁方面称,高铁在云林和彰化路段约30公里,分摊到每个区域相对不那么严重。台湾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特聘教授李锡堤称,地层下陷分为“大面积均匀沉陷”及“差异沉陷”,高铁彰云路段所在位置多属大面积均匀沉陷,当大范围路段一起下陷,地面落差相对减缓,影响没那么大。不过他同时表示,旱象若未解,当民生用水不够,民众难免会偷偷抽取地下水,因此云林部分地区地层下陷较前一年同期超过一倍,也不无可能。
台湾前“内政部长”李鸿警告称,地层下陷问题严重,如果不加以管制,“高铁迟早出问题”。《联合报》11日评论称,虽然当局再三保证安全,但大面积地层下陷是真,大旱更是导致非法凿井的情况与日俱增。文章说,高铁沿线以云林、彰化等地下陷情况最为严重,虽然高铁基桩都打到离地表约70米的深度,与一般农业井约20米深有一段差距,但仍无法保证绝对不受影响。
媒体忧“好了伤疤忘了痛”
台湾这次因缺水所引发的争议,早在几年前就已有预警。“中研院”环境变迁中心2018年曾发布报告称,未来气候变迁对台湾的影响将会使台风大幅度减少,原为丰水季的时节只要台风不来,下半年极有可能发生缺水。台湾“中台湾公民行动阵线”称,面对极端气候,当局行政部门一直没有积极作为,遇到干旱、缺水,就要农民停灌休耕。他们要求当局应提高气候变迁的治理层级,并以更积极、全面及具体的作为、规划来应对;水源调配应信息公开、制度化,让民众参与。
面对缺水危机,台当局提出了包括“供五停二”在内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并呼吁民众节约用水。但舆论对“台湾多雨却缺水”的问题提出诸多质疑,多指向人谋不臧导致缺水。舆论认为,台湾之所以“多雨却缺水”,原因主要包括:一、台湾目前在用的水库使用年限均偏长,淤积严重没有及时清淤;二、占据台湾用水大头的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许多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漏水率高;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四、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今年遇上几十年罕见的旱灾,缺水危机格外严重。
“干旱别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台湾“风传媒”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台湾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过去只要旱象一解,一如船过水无痕,原先高唱的调整水价、征收耗水费、节水宣导、增建蓄水库、以色列新加坡等节水模式推广等就不再受关注,每人平均自来水生活用水量不降反升,对于花大钱奖励多年的“平地造林”成果遭质疑却从不检讨。如今伴随着极端气候带来风灾、水灾、旱灾的频率、强度和复杂性不断升高,台湾也无法幸免,缺水将可能成为常态。当局如果再如此便宜行事,总有一天会付出惨痛代价,届时恐怕不是靠农田休耕就可以解决的,影响层面将涉及粮食安全、工商业正常运作、民众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甚至“国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