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
2021-04-12刘洋
刘 洋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知识经济和创新创业经济时代,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进入多元化需求阶段。相对应地,新时代对于高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改革的明确方向。2010年5月,教育部提出专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策,尤其是《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尤为系统和全面,其中明确指出高校教育发展应该朝着“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方向进行改革”[2]。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艺术类院校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深化对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认知,以培养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基本指导方针,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进程。
1 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加强艺术类院校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育战略布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赋予艺术类院校的高度教育使命,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首先是经济学基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创新创业的一切目的是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其次是教育学基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体现。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储备地,是引发新思想、新技术、新创造的源泉。最后是心理学基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大脑发育规律。创造力是人的智力发展和创新心理的集中体现,人的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是大学生时代,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正是大学生心智开发、大脑开发以及心理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2 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近些年来,关于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从多个政策方向入手,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提出指导性的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足以看出国家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注和重视。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均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明确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3]。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涵盖的专业方向较多,如表演、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绘画、雕塑、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等。艺术类院校肩负着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多元化杰出人才的重要责任,尤其是近些年来,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艺术类院校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体制不完善、教学队伍更新换代慢,尤其是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艺术类院校存在明显的“双创”不足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能力较差。
3 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院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讲也是如此[4]。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艺术类院校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需求相对应,使得学生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创新创业机制不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缺乏高精尖师资队伍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然而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首先,创新创业宣传不到位。学生无法系统性地了解和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学生以为拿到学分就够了,对于创新创业一脸茫然。其次,缺乏专业教师培训。部分艺术类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传统理论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薄弱,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再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少。创新创业需要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于实践基地不足,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程缓慢。
4 建立健全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4.1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作为艺术类院校,要紧跟时代需求,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5]。首先,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适应市场需求,以人才自身知识技能提升和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为根本,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性,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进行项目实践、专项实践,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和实践课程建设,使得课程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实践特性。另外,艺术类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和学校本身情况,加强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整合,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突破和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求学思维,为学生打造一条更鲜明、更具优势、更符合自身求学需求的道路[6]。除此之外,适当进行校企联合,与校外企业积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积极积累和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机会。建立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共同育人机制,实现省级、校级、院级等三级管理机制,积极发展学校“创新强校工程”项目,为学生打通融合多个专业的实践基地,为艺术类院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完善与创新创业理念相适应的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首先,艺术类院校在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创造力,从思维意识方面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进行理念上的引导[7]。其次,艺术类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学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制定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计划,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先进项目,发挥先进项目对学生的刺激和带头作用。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植力度,切实帮助艺术类院校学生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此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双基地建设,校内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实践园,形成“创新、创意、创业”三位一体的校内示范基地;与此同时进行校外项目拓展,加强与其他校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为艺术类院校学生提供长期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基地。最后,艺术类院校应该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创新创业机制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的工作,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机制逐步健全,进一步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并发挥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4.3 建立完善紧跟时代发展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新时代背景下,普及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理念,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早期我国部分艺术类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以“被动式”教育理念进行“填鸭式”教学,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家教育部门针对此问题,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艺术类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方向。艺术类院校教师应该避免专做课题、专发论文的纯粹学术研究者,强调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加强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将所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教学运用。另外,艺术类院校教师应该学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行创新模式教学,例如进行创新创业互动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突破教师自身的思维边界,构建创新创业教学的新思维、新知识结构和新教学体系。教师应该多参加校外第二课堂,多充电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尤其是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教学薄弱环节,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及加强社会资源互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习机会。作为艺术类院校师资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实践型、高层次校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艺术类院校教育教学引入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评聘制度,加强教师的激励和考核,为艺术类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5 结语
深化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社会经济需求以及人才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是创新创业新时代赋予艺术类院校的神圣使命。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双创”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拓学生创新创业视野,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是新时代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多元化教学培养制度改革,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紧紧抓住社会和时代需求发展新机遇,迎接国家和社会给予艺术类院校的新挑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国家和社会进步,从而实现艺术类院校、国家社会以及学生人才的共同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