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分析
2021-04-12皮永华
皮永华 陈 蓬
(1.三亚学院丝路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2.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1 营商环境相关概念
世界银行从2003年开始,对全球100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排序并发布全球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对各国吸引投资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均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1],也日益引起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根据由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得分为77.9分,全球排名第31位,相比于去年排名提升了15位。连续两年,中国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2]。
所谓营商环境,是指根据相关法规,一个企业从筹备、设立、运营直到结束的各个环节中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伴随的各种周围境况、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要素[3]。
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报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营商环境评估可以通过十大指标体系进行,这十大指标分别是:
(1)“开办企业”指标。指开办企业的困难程度,衡量的是企业从注册到正式运营所需完成的步骤,以及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包含“程序”“时间”“成本”“实缴资本下限”4个维度。
(2)“申请建筑许可”指标。指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的困难程度,衡量的是企业建设厂房等基础设施所需完成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例如申请规定的许可证、批文,办理公示、查验等,以及接通水电通信设施的整个过程。包含“程序”“时间”“成本”3个维度。
(3)“获得电力供应”指标。指企业获得电力供应的困难程度,衡量的是企业获得永久性电力连接的所有手续,例如,向电力企业提出申请、签订合同、必要的检查、审批手续,以及外部的和最终的连接作业。包含“程序”“时间”“成本”3个维度。
(4)“注册财产”指标。指企业申请产权保护的困难程度,包括注册登记一件财产所需完成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包含“程序”“时间”“成本”3个维度。
(5)“获得信贷”指标。指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法律保护力度及便利程度,例如,信贷的法律基础,信用体系覆盖的范围、途径和质量等。包含“合法权利指数”“信用信息指数”“公共信贷登记机构登记的个人和公司的数量”“私营信用资料社登记的个人和公司的数量”4个维度。
(6)“投资者保护”指标。指企业股东权益保护的力度,包含“交易透明度”“关联交易责任”“股东起诉管理层及董事行为不当的能力”及“投资者保护力度”4个维度。
(7)“缴纳税款”指标。指企业所需承担的税负,以及缴付税款过程中的行政负担能力,包含“纳税”“时间”“利润税”“劳动税及缴付”“其他税”“应税总额”6个维度。
(8)“跨境贸易”指标。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便利程度,主要测评标准装运货物所涉及的成本和程序。包含“文件”“时间”“成本”3个维度。
(9)“合同执行”指标。指合同执行的效率,衡量的是企业间案件从原告向法院提交诉讼,到最终获得解决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步骤。包含“时间”“成本”“程序”3个维度。
(10)“办理破产”指标。指破产程序的时间和成本,破产法规中的程序障碍,包含“时间”“成本”“回收率”3个维度。
2 三亚市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目前,中央各级部门以及海南地方政府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行政措施,全省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进入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改革实践当中。作为最高级别的对外开放形态,自贸港建设中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而作为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排头兵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三亚营商环境建设又是海南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三亚市已经入选为国家第二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在这种背景下,非常有必要了解三亚营商环境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总的来说,三亚市营商环境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3]。
2.1 经济基础薄弱且商业环境欠佳
海南是一个经济小省,2019年全省GDP为5 308.94亿元,仅相当于内地一个经济较好的地级市。并且,海南省GDP在全省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其中,省会海口市为1 673.91亿元,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而三亚市GDP虽然在全省排名第二,绝对值却很低,只有677.86亿元。因此,三亚市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实体经济发展并不充分,主要以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此外就是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了。由于基础配套措施不够,产业链不完整、不发达,交通物流方面又存在瓶颈,三亚市对投资的承接和容纳能力有限,营商环境欠优。同时,海南省以及三亚市由于经济开发较晚,法治精神及教育还不足,市场契约精神氛围还比较淡薄,商业文化不够发达,对企业的价值认识不足,市场竞争氛围不够浓厚。
2.2 人力资源不足
相对于内陆大城市,三亚市的人口比较少,导致人力资源不足。根据统计,海南全省2019年底常住人口为944.72万余人,其中,作为南部中心城市的三亚市,常住人口也仅为区区63.44万余人。同时,由于三亚的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产业链缺乏,工作机会少,难以留住人才。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到三亚,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又不得不离开。这些年,三亚市,甚至整个海南省,都出台不少挽留人才的政策,但是力度相对于内陆其他城市仍然不够。特别是在国内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现实背景下,内陆一二线城市都陆续出台了各类吸引人才的政策,使得三亚市吸引人才变得日益困难。人才不足影响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反过来,低效的营商环境又更加难以吸引人才,导致恶性循环。
2.3 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三亚市基础设施还需要继续加强。一些地区的供电供水无法保障,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城市排水管道等设施建设不足,遇到台风天气,部分地方积水严重,同时,污水处理设施也不够,这些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2.4 政策制度不完善
缺乏以服务企业、解决企业问题为导向的制度设计。政策缺乏稳定性,新官不理旧账,上任先烧三把火,不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变动较为频繁,前后任在一些政策的延续性、项目的可持续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法治精神尤其是契约精神不足。同时,由于官员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副面孔,政策制定上厚此薄彼,缺乏公平性。本地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存在顾虑和限制,宁可“锦上添花”,也不“愿雪中送炭”,导致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政府招投标方面,一些项目看起来是一视同仁,实际上,招标部门往往会在企业资质、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立各种限制。最后,在民间资本可涉及的领域,政府也会有诸多限制。
3 三亚市营商环境改进建议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在海南建设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的自由贸易港的有利背景下,为抢抓机遇,实现三亚经济的真正腾飞,三亚市政府意识到改进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及时下发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4]。
该通知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先进做法,在充分考虑三亚城市建设现状的背景下,提出了适合三亚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步骤,努力把三亚建设成为营商环境世界一流的城市。具体包括了十六大项、79小项,内容如下:
3.1 开办企业
涉及5个小项,分别是:“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企业自主等级制度和法人承诺制”;“落实招商工作三重落地工作机制和企业专人联系制度”;“构建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和申请材料”。
3.2 获得施工许可
涉及5个小项,分别是:“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取消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的部分环节并规范施工图审验收事项”;“实现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探索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创新设立建设工程事务所”。
3.3 获得水电气和电信服务
涉及10个小项,分别是“将建设项目申请水电气电信接入的服务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审批一张网”;“将供水企业、供气企业、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申报服务,从前置审批转向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高办理获得用电的效率”;“规范电力接入办理时间”;“压缩社会投资项目供排水接入工程时间”;“缩短燃气接入时间”;“明确网络接入办理时限”;“简化电网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并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气源站、5G站点和农村供水管道、饮水安全工程等建设”。
3.4 财产登记
涉及4个小项,分别是“深入开展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改革”;“增强不动产登记及相关领域信息透明度”;“推出房地产开发项目相关权属登记电子证照”;“探索制定针对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在本市购置商品住房的政策”。
3.5 获得信贷和改善融资环境
涉及4个小项,分别是“贯彻落实海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基金设立及后续融资服务事项”;“建立具有银税互通、征信数据共享的系统平台”;“完善市级层面关于风险分摊机制相关政策”;“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金融开放创新体系”。
3.6 政府采购
涉及2个小项,分别是“继续落实国家政府采购政策,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
3.7 纳税便利化
涉及7个小项,分别是“加强涉税信息互认”;“推行发票在线申领”;“实现增值税申报‘一表集成’”;“推进税务‘一网办’‘一门办’‘一次办’”;“开展税收优惠精准推送”;“对A级纳税人在符合条件下实行办税容缺受理,先办后补”;“运用税收大数据,实现对纳税人信用和风险状况的动态监控评价”。
3.8 跨境贸易
涉及8个小项,分别是“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全面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丰富‘单一窗口’功能,提升主要业务平台申报使用率”;“提升国际贸易便利”;“提高港口作业效率”;“推进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配合制订海南省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3.9 保护投资者
涉及5个小项,分别是“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仲裁和调解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强股东权益保护”;“推动制定促进本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相关办法”;“实施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试点”。
3.10 执行合同
涉及4个小项,分别是“构建便捷网上立案通道,优化网上诉讼、网上仲裁服务系统”;“建立健全争端多元化解机制”;“推动速裁工作新模式”;“加快推进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热线、实体平台体系”。
3.11 办理破产
涉及5个小项,分别是“完善地方破产制度指导性文件的制定”;“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包括多个职能部门和法院共同参加的破产工作联系会议”;“建立破产重整企业识别机制”;“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推行破产审判专业化”。
3.12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涉及3个小项,分别是“完善知识产权专项政策体系”;“大力开展专利商标综合执法”;“改进市级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
3.13 市场监管
涉及3个小项,分别是“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时实现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监管全覆盖”。
3.14 劳动力市场
涉及4个小项,分别是“完善现有人才政策”;“继续实施面向企业的阶段性降低各类社保费率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15 旅游市场整治
涉及2个小项,分别是“编制旅游警察支队机制汇编及办案指南”;“增强旅游标准化企业旅游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及覆盖面”。
3.16 建设服务型政府
涉及8个小项,分别是“提升行政审批在线受理水平”;“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加快市重点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全民登记参保计划”;“加强深海研究、航天卫星、热带农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升外资引进和利用水平”;“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完善港口码头、公路网络、航空运输;铁路网络综合立体交通建设”。
除此以外,三亚市还出台了“优化审批服务20条”等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5],说明三亚市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营商环境在三亚建设自由贸易港、吸引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出台的改进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非常具体,能够对症下药。同时,这些行动计划和措施也构成了三亚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相对于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说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当然,具体效果还要看实践检验。
4 结语
由于三亚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史还比较短,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都比较小,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政府工作人员现代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亚市营商环境的提升。因此,三亚营商环境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去改进。细节决定成败,时间考验成效。相信在国家全力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有利背景下,三亚市的营商环境将会不断改善,最终获得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