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的研究进展
2021-04-12拉姆卓嘎蔡桂梅
拉姆卓嘎 蔡桂梅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肾脏受损、关节肿痛等症状,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儿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但由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所以需要对目前为止的过敏性紫癜诊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1]。
1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最新的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是出自2005 年欧洲儿童肾脏病防治委员会,其中诊断的标准为:(1)儿童皮肤出现紫癜;(2)出现扩散性腹痛;(3)检查免疫球蛋白lgA在肾脏中的沉积量;(4)突发关节炎或者关节肿痛;(5)肾脏受损伤[2]。上述诊断标准中,有(1)皮肤紫癜出现的症状再加上(2)(3)(4)(5)中任意一条症状即可确诊为儿童过敏性紫癜。
1.2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通过皮肤出现紫癜的症状诊断过敏性紫癜较为简便,但对于首先出现腹痛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经常会出现误诊。只有腹痛但没有出现皮肤紫癜的症状通常不会被认为是过敏性紫癜。有人提出对腹痛患者进行上消化道的内镜检查,以达到诊断或者排除过敏性紫癜的目的。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还伴随着关节肿痛的患者,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考虑患者出现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性[3-4]。
在早期对腹痛为首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凝血因子Ⅷ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指标。凝血因子Ⅷ是作用于纤维蛋白的稳定因子,凝血因子Ⅷ活性的高低对于血液凝固有着重要意义。患有腹痛为首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凝血因子Ⅷ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虽然凝血因子Ⅷ不能直接作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但通过凝血因子Ⅷ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可以在患者未出现皮肤紫癜症状之前做出预测。
1.3 过敏性紫癜损害肾脏的指标
在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含量会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所以对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含量的检测也是一种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陈华等人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尿四项(尿IgG,转铁蛋白,β2 微球蛋白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检验时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没有异常,但是所有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尿四项检测均异常[5]。提示尿四项的检测准确度优于尿常规检测,并且尿四项检测相对较单项检测发生错误的概率低,因此可以用尿四项检测作为早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损伤的灵敏指标。
1.4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有关因素
国外医学研究者曾经对206名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时发现:第一,儿童患者年龄大于10岁的患者组中,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有30 例,这30 名患者中没有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有10 名。第二,出现剧烈肠胃疼痛的患者组中,同时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有26 例,这26 名患者中没有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有5 名。第三,患有持续性紫癜的患者组中,同时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有39 例,这39 名患者中没有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有8 名。第四,出现紫癜重复发病的患者组中,同时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有47 例,这47 名患者中没有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有11 名。通过多因素回归曲线进行分析可得到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临床危险因素为:(1)患者的年龄大于十周岁。(2)患者出现持续性过敏性紫癜。(3)患者出现复发性紫癜。对这206 名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初期临床症状的记录,发现其中107 名患者并未出现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症状,通过对患者的初期临床症状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危险因素为:(1)患者出现严重腹痛。(2)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其中严重腹痛的患者出现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几率大大增加。
2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治
2.1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过敏性紫癜的防病机制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不可分,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少人体的免疫作用,减少免疫复合物的生成。但很多人认为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人体血管痉挛以及造成一些有害物质的生成增多,加重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肾脏损伤。在大量临床实验中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对患者腹痛和关节肿痛的症状进行有效缓解,但不能降低肾炎的发生几率。患者初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很明显的减少腹痛症状发生的时间,但可以缓慢的减少症状。在患病初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预后有帮助[6]。
2.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主要应用于对难治疗的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的治疗。其中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是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特效药,这种药物的使用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更久远的肾脏损伤,这也使得环磷酰胺的临床使用受到限制[7]。麦考酚酯是一种新出现的免疫抑制剂,它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理是:患者服用麦考酚酯药物后,麦考酚酯可以在患者的体内水解成麦考酚酸,麦考酚酸可以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已达到阻断淋巴细胞的增值效果,可以抑制抗体的生成,从而抑制人体的免疫作用[8]。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麦考酚酯免疫抑制剂与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近,但由于麦考酚酯对患者蛋白尿和血尿的缓解效果优于环磷酰胺,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使得麦考酚酯免疫抑制剂更适用于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
2.3 扁桃腺切除和血浆置换的应用
从人体的免疫机制上来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较正常人强,患者的B 淋巴细胞成活化状态,患者扁桃腺分泌的免疫球蛋白lgA明显增加,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检测高达90%以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肾脏中的免疫球蛋白lgA 呈荧光阳性[9]。临床治疗显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在接受扁桃腺切除手术之后,没有肾炎复发的现象。扁桃腺切除术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患者肾炎的复发率,但其治疗效果还有待考证。而血浆置换可以减缓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的症状,降低肾炎的复发率,是治疗重型过敏性紫癜的不二之法。
3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预后
患有过敏性紫癜的儿童经治疗后,短期内的预后情况良好,长期的预后情况主要取决于儿童患者的肾脏受损程度。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后情况主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有关,过敏性紫癜的初期症状与预后有关,患有肾脏相关疾病或者患有轻微血尿、蛋白尿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过敏性紫癜预后情况不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发病患者的年龄大于10周岁,患者首次肾脏活性检验后蛋白尿、血尿情况持续六个月及以上,患者病理检查时新月体大于50%[10]。
4 结语
现如今人们对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患者的临床用药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在对于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情况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在治疗上推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建立一种明确合理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