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在城市中的实践与发展
2021-04-12蒋汝佳
蒋汝佳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0)
1 口袋公园的含义和特点
1.1 口袋公园的含义
口袋公园也被称为袖珍公园,是1963年5月由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的宰恩布润联合公司组织的“纽约的新公园”展览会上提出,指散布建立在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型公园,也称为口袋公园系统,在日本称为贴身公园,在我国大多被称为口袋公园、小型公园、袖珍公园等[1]。
口袋公园具有非常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可以作为一种空间过渡,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能够满足多种需求模式。
1.2 口袋公园的特点
(1)口袋公园构成要素。
口袋公园规模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构成要素。常规的口袋公园,通常包含各类植物、休闲座椅、标识标牌、游乐场地、售卖亭等元素。元素的变换组合构成了常见的口袋公园,不同元素间的不同组合,满足了不同需求,也组成了不同主题类型的公园模式。
(2)口袋公园的植物设计。
植物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口袋公园的面积小,进行绿化配植时,更应以简洁为主,乔木也不适宜采用分支较矮的植物,避免树冠张开厚遮挡整体的视野,常绿树木和易修剪的地被为主,在清扫口袋公园的时候更为便利。进行植物规划时,还需要考虑颜色变化、形态变化、机制特征等,以更长远的角度进行思考。
(3)口袋公园的铺装设计。
进行口袋公园设计时,铺装占比较大,考虑大部分的口袋公园面积都偏小,铺装的整体走势应较为平整,可以在铺装使用的材料方面进行一些创新,或在铺装铺设的形式上进行一些创新。铺装应更简洁,给人以引导性,主次分明,通行顺畅,整体干净整洁,与周围环境进行呼应,两者彼此互相呼应和衬托。
在信息化日渐加深的今天,课题上直接传授知识的“满堂灌”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员们思维活跃,并且注意力更难以长时间的集中,需要使用学员关心的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课堂参与度,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口袋公园的景观小品。
在口袋公园里放置景观小品,首要考虑的就是尺度问题,应与周围环境相融,进行设计时,小品应注重人性化,考虑周围使用人群的类型,进行不同材质、不同高度、不同尺寸的小品,同时保证直观性和简约性,与周围环境进行沟通,延续相同元素和风格,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
2 口袋公园的实践
2.1 国外口袋公园实例
(1)佩雷公园。
佩雷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公园,整个公园三面都是封闭的状态,唯一的进入口在西南侧,为了整体的便利性,在入口两侧特意预留了店面,可以为来往人群提供饮品和点心。为了将公园和人行通道进行区分,设置了四级台阶和无障碍坡道,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感受。
进入园内,细瘦高挺的皂荚组成树阵,向上的延伸感能给人带来空间的无限延伸感,在装饰了空间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宽敞的活动空间。
四周放置了花草钵,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替换,在三面墙进行了爬藤类植物的覆盖,增加了整体的绿化率,避免墙面过于单调。
配合着皂荚树放置了灵活的桌椅、白色铁丝网的座椅以及大理石的小桌子,整体轻巧通透,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小憩的场所,非固定的桌椅为以后场地的变换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向,带来更多交往的可能性。
在公园的最后是高度为6 m的水景瀑布景墙,正对公园入口,流水的声音巧妙缓和了城市的喧杂,同时也在竖向增加了设计,带来动态的视觉感受。水花溅起的潮湿水汽能带给人置身自然的感受。夜间配合灯光的效果,引得行人纷纷注目和停留。
设计被赋予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象征意义,给口袋公园的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给设计赋予本土文化的深度。本设计是从高度发展区到住宅区的一个过渡,是一个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物理形式的体现。
着手设计口袋公园时,不仅需要考虑公园的实用性,还应当考虑相关的文化内涵,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倾赖感和文化归属感,增加地方特色。小面积的口袋公园能够在不破坏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全新保护、诠释和纪念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立一个公共区域和更多的人分享和展览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
2.2 国内口袋公园实例
(1)上海创智公园。
位于上海的创智公园,利用了上海中心地段内的一块近似于三角形的地块,设计师采用翻转卷起的木质平台,创造出一块既开放又包容的公共区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求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设计,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设计,创造所在区域特有的口袋公园,塑造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原创空间。运用相较于钢筋水泥更柔和的木质材料分割了街区与公园,创造了一种更柔和灵动的氛围,时间的流逝在其表面留下痕迹,创造独一无二的历史回忆。木板间隔处的绿化给整体带来了向上的延伸感。设计师通过一系列变换的设计手段,带给上海一块集会和私密并存的公共地毯,对其文脉进行了独一无二回应。
(2)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
该项目位于上海新华路,在入口处进行了耐候钢折角的处理,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增加了未知感和探索欲,增加了整体的历史厚重感,融入城市。
步入口袋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两侧镜面不锈钢将彼此和中间的绿化无限反射,营造一个虚幻与现实结合的花园,使人仿佛步入一个无限的花园。镜面也反射记录着植物的四季变换,人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将时间具象化和概念化。两侧的镜面一面可以旋转,另一面是可以更换的展板展位,组成了多元化的、可持续的、可更换的展览空间。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还可以进行线上浏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口袋公园的植物配置是重要的切入点之一,采用了三种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40 cm以下、40~80 cm以及80 cm以上,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更具有包裹感,使人更具有沉浸感。
3 口袋公园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现代城市用地紧缺,建筑密度高于绿化,建筑密度高也导致了无法在城市中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出现了许多碎片化的空闲用地,口袋公园的设计应关注碎片化的闲置用地,口袋公园的尺度小、多功能等特点能有效地填补空地。
在建设口袋公园的同时,需要了解真正使用口袋公园的基层群众的意见,口袋公园不是摆设品,需要真正融入群众生活的公园,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有利于增加市民参与度,增加两者的联系,美化城市空间,提升全民社会集体意识。
3.1 本土文化的注入
对于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人员而言,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结合口袋公园的概念与特点,加强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城市文化,对口袋公园实施分布布局,妥善布置桌椅与景观小品等元素[3]。
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加入本土文化,能够增强周围整体居民对于公园的亲和感和荣誉感,增加日常使用的频率。在设计的工程中,应当研究本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将其融入景观设计元素,使口袋公园充满文化的韵味。本土文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使其融于整体设计。
3.2 建立专业智慧化监管服务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绿化的发展要求变高,从量变到质变的速度加快,对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口袋公园,进行数据化的管理需求变得更迫切,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将有利于对口袋公园进行综合的评估,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管理和后续跟进。
同济大学数字景观实验室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平台,结合公园绿地、街旁绿地、立体绿化的效能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绿色空间信息数据库,开展了其在高密度环境中的效能评估与分析尝试[4]。
应运用现有的手段对口袋公园现状进行分析,再根据现状进行更适合当下的设计。针对口袋公园进行智慧化管理,探索优化口袋公园,实现生态经济资源的整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多方面协调发展,将这一系列形成循环,大力推动口袋公园的发展,在后期更好地服务大众,便于日后的设施维护和更新。
4 结语
国内的口袋公园设计仍在初期,面对未来一系列的发展,应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口袋公园能够在拥挤的城市中解决问题并提高宜居性,需要充分利用城市中碎片化的空闲用地,取得基层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多渠道听取意见,充分发挥口袋公园的核心意义和可观潜能。对口袋公园的数据进行智慧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当下的口袋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未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未来口袋公园的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数据。融入本土文化的口袋公园,能够在城市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地域记忆,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