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究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仪器样本

(襄阳市禹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襄阳 441021)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的组成中,建筑材料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质量的合规性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在建筑材料正式应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确定其合规性后再使用。根据不同施工材料特点选取相应的检测方法,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升检测数据使用价值。

1 建筑材料检测工序分析

1.1 待测材料采样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做好样品采集工作是检测的首要环节。

(1)明确具体的采样范围。对建筑材料进行采样处理时,需要完成待测材料的表层取样,对深层样本进行样本采集,以确保采集样本的随机性。

(2)确定样本采集的具体数量。不同检测材料的样本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在水泥材料检测中,如果为散装水泥,以500 t为一个检测批次,样本数量为10~20组,每组样本数量0.6 kg左右;如果为袋装水泥,以200 t为一个检测批次,样本数量为10~15组,每组样本数量0.6 kg左右。

1.2 材料预处理

送往实验室的检测样本不能直接开始检测,需要在试验前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包括样本质量称取、干燥、样品编号、样品分类等,同时确定样品的处理顺序,确保处理流程可顺利进行。在样品预处理环节中,应提前预留样本,若操作中由于人为因素、机械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容错率较高,可使用同批次预留样本进行试验,以提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试验数据采集

在正式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试验数据的采集工作,以便后续分析工作有序进行。

(1)为方便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应采用统一的模板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记录期间需要做好数据的核对工作,及时去除重复、错误数据,确保记录数据的有效性。

(2)考虑偶然误差、机械误差等情况,采集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多次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的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科学的计算结果。

1.4 试验结果整理

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后,检测工作进入整理阶段,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先对数据结果进行分类,需要整理的试验结果主要包括材料具体粒度、材料综合强度、材料含泥量等。为了提升检测结果的直观性,获取数据信息后,对其进行综合性整理,并根据实际需求以表格或图像形式进行展示,加快数据信息的分析速度,提升检测工作的开展效率。

2 新时期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分析

2.1 外观检测技术

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体系中,外观检测技术属于应用年限较长的技术类型。

(1)在建筑材料进入作业现场前,对涉及建筑材料的外形进行查看,包括材料完整度、锈蚀度、变形等问题,挑选不合格材料,移送到指定区域内进行集中处理。

(2)在采购计划中应明确标注采购材料的基础参数,如材料种类、材料尺寸等,利用卷尺等工具对这些参数进行校验,不满足要求的材料须进行退换,确保进场材料的合格性。该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辨识度较强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木材等,可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使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 自动化检测技术

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根据既定操作指令对建筑材料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

(1)在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提前编制相关检测程序,完成编程后对程序进行试运行操作,根据运行结果调整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2)将样本材料按照既定要求放置在操作台,启动相应设备,由设备自行执行相关检测技术,同时计算机上会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3)利用专家系统、大数据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要求得出相应的展示结果,提升检测结果的直观性。该技术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试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射线检测技术

在新时期背景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射线检测技术是此类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该技术在应用期间,借助射线本身的穿透性,对待测材料内部情况进行探伤。遇到材料缺陷时,可反馈不同图像,借助光斑分析材料质量的合规性,及时调换不合规材料,提升分析内容的合理性。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人员需要做好待测区域的清场工作,将干扰物、非作业人员清理出现场,以免射线辐射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得到检测图像后,需做好图像中干扰因素的处理工作,并适当放大相应内容,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4 超声波检测技术

与射线检测技术相类似,超声波检测技术属于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超声波接触到物体后,可以根据物体内部介质分布状态的变化情况反馈相应的波长信息,对此类波长信息进行采集,绘制相应的反馈图形,对其进行分析后,明确缺陷位置和具体数量。

(1)超声波会影响人体健康,在应用中需要做好清场工作,提前划定检测范围,确保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超声波反馈结果的原始图像较小,需要对其进行放大处理,同时需要做好图像中干扰因素的处理工作,整理出更可靠检测图像,提升检测结果的直观性、准确性。

2.5 微观检测技术

在检测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微观检测技术属于常用的检测方法,借助科学仪器对待检材料的微观参数进行采集,主要采集内容为物理参数,进而完成材料的初步筛选。在具体检测工作中,需要采集的物理参数主要包括材料粒径、材料形状等,主要集中在微观检测层面。在检测技术应用期间,应注重检测仪器的调试工作,将其调整到合理的应用状态,使用仪器后须进行保养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仪器的精确度。

在该技术应用期间,需要客观考量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环境温度会改变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加大检测结果误差,是检测期间需要重点管控的内容,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6 渗透检测技术

在具体应用中,渗透检测技术属于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将荧光类材料混合渗透液涂抹在待测物体的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材料会沿物体表面进行移动,堆积在出现破损的位置处。清除其他渗透液后,利用显色剂对其进行再次处理,可明确该材料破损情况,以便开展后续质量评估工作。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该技术主要用于表面无多孔结构的钢构件检测,但该技术只能探明材料表面缺陷情况,无法探明内部破损情况,通常作为辅助类技术进行使用。

3 建筑材料检测期间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

通过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可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利用信息技术对应用材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材料的检测要求设立相应的数据库,例如水泥材料的检测包括强度、水化热以及耐腐蚀性等,细集料的检测包括粒度、级配等[1]。

(2)确定检测项目后,应统一检测内容的记录模板,确定各项记录内容的具体格式,在记录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内容的筛选和校验工作,提前清理错误、重复数据,为后续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2 做好检测记录工作

做好检测记录工作,可提高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1)需要规范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明确记录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使其可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

(2)在试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好检测责任的明确工作,每项检测记录后检测人员应进行签名核对。出现较大失误时,可根据检测记录负责人员名单明确具体责任,提升检测人员对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2]。

(3)做好检测记录校验工作,及时清除不合规数据,对遗漏内容进行补测,以提高检测内容的完整度。

3.3 加强检测仪器养护

加强检测仪器养护有利于顺利完成检测任务,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根据检测仪器的种类、使用频次拟定合理的养护管理计划,管理计划包括日常养护计划、周期养护计划。日常养护计划指在每次仪器使用结束后进行简单养护,如清理残渣、指针归零等;周期养护计划指间隔一段时间对仪器内部进行清理,替换老化或损坏材料,确保仪器工作状态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建立仪器养护管理数据库,对每次养护过程进行存档,定期汇总整理,根据整理结果调整仪器养护周期,提升仪器养护结果的可靠性。

4 结语

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可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做好检测记录工作,提高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加强检测仪器养护,推动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基于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匹配完善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仪器样本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