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研究
2021-04-12
(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300)
建筑工程作业期间,建筑外墙属于重要的防护结构,为了确保结构应用期间的节能效果,多采用改变热传导路径、延缓热传导速度等方法提升建筑外墙保温性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技术属于常用的作业方法,通过梳理该技术应用流程,可明确各环节作业要点,加快工程作业速度。
1 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优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保温一体板比传统的保温一体板更具竞争优势,在性能表现上更卓越,已逐渐使用保温一体板取代传统的挤塑板。保温一体板具有防火、节能、重量轻、便宜等优点,且保温一体板的长期装饰效果更好,可避免高空坠落风险,节约土地资源,色彩更丰富。相较于传统的保温涂料组合,保温一体板使用更便捷、生产质量更稳定,在实际应用中,不受天气影响。保温一体板施工难度低、工期短,可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保证施工顺利推进。
2 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难点分析
2.1 材料处理
(1)在保温材料的选择中,主要以聚塑板为主,对聚塑板进行切割时,如果工艺操作的质量较差,导致聚塑板无法正常完成拼装,会影响材料保温性能,增加作业过程的资源损耗。
(2)使用的保温材料,质地相对脆弱,在现场进行移动时,应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避免导致材料边角破损的情况。
2.2 外部构件加固
(1)在建筑外墙作业期间,会涉及一些悬挑的外部构件,如空调板、飘窗板等,应调整结构受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模板受力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恰当的模板进行固定,以提高外部构件的稳固性。
(2)目前使用的聚塑板材料大部分为预制材料,在进行吊装作业、安装的过程中,作业难度较大,需要在前期提前梳理模板作业方法,采用专业性设备进行安装,以提升作业结果的可靠性。
2.3 转接处施工
在混凝土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作业过程中,按照要求切割和裁剪内置保温板,大小、形状比较固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转接处施工问题,如果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将增加渗漏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实际处理中,会在模板上提前安装固定企口,处理参数内容,提升转接处施工结果的可靠性。
3 内置外墙外保温一体化施工要点分析
3.1 进行排版设计
为了确保该技术应用过程的有序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做好模板的排版设计工作。
(1)细化排版内容,如使用模板类型、框架尺寸、剪力墙参数等,在参数确定过程中,可建立有限元模型,核算模型中参数,提高排版设计内容的合理性。
(2)针对不同构件所在位置排版的放置方向进行调整,便于后续加工活动的有序展开。
(3)竖向放置时,模板的长度需要和建筑楼层的高度保持一致;横向放置时,应将模板尺寸和标准尺寸保持一致,为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3.2 保温模板裁割
为了加快建筑外墙保温层的施工速度,在具体的施工处理中,需要做好保温模板的裁割工作。
(1)提前预设切割尺寸,基于以往施工经验可知,在模板作业期间不会直接使用主规格模板,需要利用切割工具进行处理。切割过程中使用的主规格模板宽度须超过150 mm,以切割处理不同形状。
(2)对于已经完成切割处理的模板结构,应确保模板在应用过程中质量的合规性。在模板运输前需要再次进行质量校核,待满足要求后再进行运输,减少材料更换过程的时间成本。
3.3 连接锚固件处理
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连接锚固件的处理工作,是确保保温板和墙面紧密贴合的重要保障。
(1)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提前在墙面上设置孔洞,孔洞的位置、间隔、深度均需要满足建筑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布置的连接锚固件数量大于5 个/m2。
(2)做好设置孔洞的检查工作,应在合适位置进行穿孔操作,根据穿孔后的反馈数据判定作业内容的合规性。
(3)控制锚固件的安装间距,所在位置需要与边缘相距100 mm以上,应保障使用的模板结构存在2个以上的连接锚固件,确保锚固件使用后的应用效果。
3.4 测量放线处理
为了确保结构安装过程的流畅性,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提前确定模板位置,提升模板铺设过程的有序性。
(1)清理作业面,将表面水泥块、灰尘、碎屑清理干净,同时做好水平整理工作。
(2)做好放线起始点的选择工作,在模板铺设过程中,多选择自上至下的顺序进行,起始点可选择外墙的起始位置。放线外墙另一端的基准点,校验水平性后,结合模板长度、宽度进行弹线处理。按照该方式完成建筑外墙的测量放线处理,进行放线后的参数校核,满足要求后进入下一环节操作。
3.5 墙柱钢筋绑扎
(1)进行主筋的绑扎处理,为了方便后续的钻孔作业,主筋数量选择偶数,且需要做好反筋的固定工作,如利用焊接、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
(2)控制墙柱主筋参数,主筋接头间隔应控制在50 cm以上,接头数量不能超过主筋数量的50%,主筋直径、长度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际的作业需求。
(3)控制箍筋间距离,间隔2 m进行一次焊接,提高墙柱钢筋结构的整体性,满足既定的承载力要求。
3.6 模板结构安装
(1)在模板安装期间,需要明确连接锚固件所在位置,根据了解的相关内容,进行阴阳角的安装作业,再进行墙面和柱面结构的安装。对建筑外墙的阴阳角进行施工时,应注意结构构造处理,做好安装细节的处理工作,提高安装结果的可靠性。
(2)做好模板拼缝处理工作,确保模板间的严密性,可在模板接缝内填充密封材料,提高模板结构的整体性。
(3)在模板安装期间,在窗口处提前粘贴棉条,同时对外墙内侧进行聚苯碎屑的应用处理,以免墙体出现烂根的问题。
3.7 混凝土浇筑作业
(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需要先对保温板顶部进行遮挡,保护保温板顶部不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影响,确保结构的完整性。
(2)按照自下至上的顺序缓慢完成浇筑,浇筑期间需要做好内侧和外侧的混凝土液位高差,如果出现内侧混凝土高度超过外部保护层高度的情况,应停止振捣,待高差数值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振捣作业。
(3)在浇筑过程中,如果保护层混凝土高度超过预定高度的2/3,可使用普通混凝土作为结构的外保护层,且确保振捣过程的连续性,提升结构最终的成型效果。
3.8 特殊部位处理
(1)孔洞封堵作业,在外墙作业期间,会预留许多孔洞作为脚手架支撑点、其他设施预留孔等。在进行处理时,需要按要求依次完成孔洞封堵,注意孔洞封堵质量控制,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2)做好细部方面的处理工作,如拼接缝、阴阳角等位置,以拼接缝为例,需要做好细节方面的处理工作,在进行补缝处理的同时应做好结构的找平处理,可提升缝隙的密实度,提升处理结果的可靠性。
3.9 饰面层施工
完成上述操作内容后,进入饰面层施工阶段,在该环节的作业过程中,应做好抹面胶浆和网格布施工。在抹面胶浆作业过程中,可在固定好的模板外侧利用拌和好的泥浆进行处理,控制单次涂刷厚度及涂刷次数,确保每次涂刷过程的均匀度。
在网格布施工过程中,多采用耐碱玻纤网布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展开涂刷作业的同时在模板表层压入3~5 mm厚度的耐碱玻纤网布,上方覆盖一层泥浆进行保护,做好相应的平整处理,提高饰面层的美观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EPS钢丝网架板有网体系)一体化施工较为重要。通过上述对该方面内容的分析可知,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对提高外墙贴面砖稳定性等有积极的作用,须加大对该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升施工质量,以延长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