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盖州煤业9103 回风巷支护方案优化

2021-04-12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锚索底板锚杆

路 遥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1 概况

盖州矿9#煤层结构简单,煤厚平均1.62 m,倾角为0~7°,地面标高为+992~ +1080 m,井下标高为+890~ +960 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灰岩等,底板为砂质泥岩和灰岩。9103 回风巷沿9#煤底板掘进,埋深平均100 m,断面尺寸为4200 mm×2600 mm,巷道掘进长度为1815 m,巷道断面形状与支护方式如图1。9103 回风巷原采用锚网+锚索+钢筋梯联合支护,支护参数如下:

顶板支护:螺纹钢锚杆规格20 mm×2400 mm,间排距1000 mm×1000 mm,每排5 根,锚固长度1300 mm。锚索规格为17.8 mm×6300 mm,间排距为2000 mm×3000 mm,每排2 根,锚固长度为1755 mm。

巷帮支护: 18 mm×2200 mm 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每排3 根锚杆,锚固长度为600 mm。

图1 原9103 回风巷支护示意图(单位:mm)

对于巷道支护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支护参数的确定[1]。若支护强度过低则无法保证巷道的安全;支护强度过高则增加支护耗时及支护成本,不利于矿井的高效生产[2-5]。合理的支护参数在确保围岩稳定前提下可降低巷道支护成本[6]。通过现场勘查发现9103 回风巷原支护存在以下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环节:支护强度过高,支护耗时长,制约巷道掘进效率;支护系统整体性较差;回采巷道锚杆、锚索的安装位置与布置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2 回采巷道支护方式与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2.1 支护方案设计

9#煤层厚度小、埋深浅,围岩条件较好,结合9103 回风巷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五种支护方案[7],支护材料与巷道原支护方案一致,支护参数分别为:

方案1:顶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5-5;顶锚索间排距2000 mm×3000 mm,布置形式为2-2-2,即布置方式与巷道原支护方式一致。

方案2:顶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3-5;顶锚索间排距2000 mm×3000 mm,布置形式为2-2-2。

方案3:顶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5-4-5;顶锚索间排距2000 mm×2000 mm,布置形式为2-1-2。

2)给排水控制系统构建与应用过程中,若能重视PLC使用,则有利于提升该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水平,还可以避免给排水管线布置出现过于复杂的现象;

方案4:顶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4-4-4;顶锚索间排距2400 mm×2200 mm,布置形式为2-1-2。

方案5:顶锚杆间排距1000 mm×1000 mm,布置形式为5-4-5;顶锚索布置在巷道中部,排距2000 mm,布置形式为1-1-1。

2.2 支护方案优选分析

采用数值模拟法对不同支护方案时巷道围岩竖向应力、顶底板变形量以及两帮变形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优选出最佳巷道支护方案。

2.2.1 巷道竖向应力

表1 巷道竖直方向最大应力

图2 围岩竖直最大应力变化曲线

从表1 及图2 可以看出:

(1)巷道支护采用1~3 支护方案时,竖向最大应力逐渐降低,方案3 较方案1 时降低0.1 MPa。

(2)采用方案4 时围岩内竖向应力较方案3 有所增加,增长幅度为0.24 MPa;采用方案5 时围岩内竖向应力又开始降低,较方案4 降低0.06 MPa。

2.2.2 巷道顶底板移近量

表2 巷道顶底板移近量

图3 顶底板移近量变化曲线

从表2 及图3 可看出:

(1)巷道支护由方案1 变化到方案3 时,顶底板位移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变化幅度不明显。

(2)方案4 相较方案3 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增加1.4 cm,变化相对明显。

(3)方案5 相较方案4 巷道顶底板移近量降低0.3 cm,降低幅度较小。

(4)采用方案3 支护时顶底板移近量最小,为16.8 cm;当巷道支护采用方案4 时,其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18.2 cm,两者之间相差1.4 cm。不同的支护方案下巷道顶底板位移量均在稳定范围内。

2.2.3 巷道两帮移近量

表3 为不同支护方案巷道两帮移近量,图4 为巷道两帮移近量变化曲线。从表3 及图4 可看出:

(1)巷道支护采用1~3 支护方案时,巷道两帮移近量呈降低趋势,减小幅度相对较小,方案3较方案1 时巷帮位移量减小了0.8 cm。

(2)方案4 相较方案3 巷道两帮移近量增加了1.5 cm,增加幅度较大。

(3)当巷道支护由方案4 变化到方案5 时,巷道两帮移近量减小了0.3 cm,减少幅度较小。

由此可得,当巷道处于支承压力峰值时,巷道支护采用方案3,两帮移近量最小,为15.8 cm;当巷道支护采用方案4 时,其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7.3 cm,两者之间相差1.5 cm。由此可得,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的两帮移近量影响较小,即使巷道支护采用方案4,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仍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

表3 不同支护方案巷道两帮移近量

图4 两帮移近量变化曲线

2.3 支护方案确定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巷道支护采用方案3 时,巷道竖直方向最大应力、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以及两帮移近量最小,分别为9.44 MPa、16.8 cm、15.7 cm;而采用方案4 时上述参数则最大,分别为9.68 MPa、18.2 cm、17.3 cm,最大与最小分别相差0.24 MPa、1.4 cm、1.6 cm。由此可得,不同的支护方案对9103 回风巷的支护效果影响较小,即使9103 回风巷支护采用方案4,仍然能够保证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稳定。最终选用方案4 作为巷道支护方案,具体方案4 设计断面如图5。

图5 方案4 巷道支护示意图(单位:mm)

3 工业试验分析

将优选得到的巷道支护方案进行现场工业试验,即将巷道顶板锚杆布置形式由5-5-5 改成4-4-4,顶板锚索布置形式由2-2-2 改为2-1-2,其余支护参数保持不变,巷道围岩支护较原支护每天减少2 h支护时间。现场应用后,顶板岩层在掘进支护完成后下沉量仅为20 mm,处于安全范围内。

9103 回风巷长1815 m,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可减少1815 套锚杆、605 套锚索使用量。锚杆节省50 元/套×3465 套=173 250 元,锚索节省140 元/套×605 套=84 700 元,共节约257 950 元。

4 结 语

(1)9103 回风巷埋深浅,巷道围岩条件良好,巷道原采用的支护方案支护强度过高,会增加支护成本且制约掘进效率。根据巷道围岩岩性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回风巷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塑性区分布等得到巷道顶板锚杆采用4-4-4 布置形式、锚索采用2-1-2 形式可确保巷道支护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现场工业应用试验也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支护完成30 d 后巷道顶板下沉量仅为20 mm,顶板岩层稳定;同时,9103 回风巷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较原方案减少支护投入257 950元。

猜你喜欢

锚索底板锚杆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铝蜂窝复合材料客车底板性能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