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家文艺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出版研究
2021-04-12温哲仙
温哲仙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在当今俄罗斯的出版舞台上,活跃着众多从事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出版的机构。据有关数据统计,2005 至2014 年间,阿斯特、埃克斯摩、东方文学等大型出版公司出版中国文学翻译作品62 种;2013年启动的“中俄经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迄今俄方翻译出版中国作品38 部。不过细究各类出版物的书目,其中涵盖的中国古典文学及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于俄罗斯读者并不陌生,追本溯源,我们发现大部分作品正是滥觞于苏联时期的国家文艺出版社。
1930 年成立于莫斯科的苏联国家文艺出版社,前身是国家出版社文艺部、“土地与工厂”出版社,1934 年更名为国家文学出版社,1937 年与重组后的阿卡德米出版社合并,1963 年改为国家文艺出版社,并在列宁格勒建立分社(1963-1997)。1960-1980 年间是苏联出版文艺图书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1986 年,年度出书334 种,印量8493 万册,期刊5 种。从成立之初到1991 年苏联解体的六十年间,国家文艺出版社致力于俄苏古往今来和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的出版,因其出版物质量精良,而在出版界享有盛誉。对于每一位在世的作家来说,能在这里发表作品是心中最大的梦想。而中国文学作品正是从这里起步,进入千家万户俄苏读者的视野。
表1 1980-1990 国家文艺出版社图书出版数据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俄苏文学的介绍工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展起来,俄苏文学如洪流一般涌入中华大地,而中国文学在俄罗斯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并非如此,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田大畏、李明滨等中国的俄苏学者对苏联汉学成果的译介和挖掘整理,我们发现中国文学“走到俄国去”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中国文学作品在俄国的翻译出版虽然始于十八世纪,但在“十月革命”以前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多半是从英、法或德文转译、编译甚至改写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苏联从1946年至1985 年共翻译1386 种中国图书,发行量5300万册,其中文学作品占71%,发行量占82%,共译成55 种民族语言。其中文艺类974 种,4330万册。(1)陆本瑞.世界出版概观[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27.
苏联国家文艺出版社成立后,一方面对十月革命以前中国文学的旧俄译本进行了修订和整理;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新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单行本的形式系统地推出了各种体裁的中国文学作品百余种,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曲、论著和文学史等,受到苏联读者的热烈欢迎。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陆游、陶渊明、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诗集,也有多人合集的诗选,如艾德林编译《中国古典诗歌集》和巴斯曼诺夫编译的《一剪梅:中国历代词选》等;散文从《司马迁文选》《孙子兵法》到《管子译注》《易经》《山海经》;戏曲方面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收录关汉卿、马致远等剧作家的《元代戏曲选》;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也都有了俄译本,包括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镜花缘》《搜神记》《说岳全传》等,就连西方汉学界尚未问津的《老残游记》《孽海花》等晚清小说也有了俄文译本。
国家文艺出版社在翻译出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努力介绍现当代文学,让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全貌有大致了解。中国重要的现当代作家都得到了翻译和介绍,其中鲁迅、茅盾、老舍的作品最受欢迎。鲁迅作品出版64 次,译成23 种语言,发行180 万册;茅盾作品出版33 次,译成17 种语言,发行98.3 万册;老舍作品出版31 次,译成9种语言,发行120 万册;赵树理作品出版29 次,译成13 种语言,发行110 万册;张天翼作品出版25次,译成12 种语言,发行871 万册。(2)陆本瑞.世界出版概观[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28.
随着单行本的译介和普及,中国文学的翻译和出版逐步走向丛书化和系列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界文学丛书》和《中国文学丛书》的出版。1969-1977 年出版的200 卷本《世界文学丛书》,包括90 多个国家3235 位作家的25600 部作品,发行量超过6000 万册。这套丛书继承1919 年高尔基倡议成立的世界文学出版社的成果,收录了中国古典诗歌卷、中国古典戏剧卷及中国古代及现代作家的小说作品卷,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3-1995 年出版的40 卷本《中国文学丛书》,在世界文学丛书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综合整理已有的出版成果,联合科学出版社旗下的拉多米尔出版社,共同拓展选题范围,囊括了中国古今名著作品,既有《诗经》《唐诗选》《先秦诸子文选》,也有小说《懒龙的把戏(侠盗惯行三昧戏)》《今古奇观》《孽海花》《聊斋志异》《金瓶梅》,还有《围城》《子夜》《猫城记》《骆驼祥子》等现当代作品,丛书平均每卷印行10 万册,为苏联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创作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翻译和出版走向系统化的另一项重要工程,是在单行本基础上组织出版作家文集和选集。1957 年中俄两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郭沫若和费德林共同主编了4 卷本《中国诗选》,翻译出版了自《诗经》起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诗人郭沫若、臧克家等人的作品,第一次向苏联读者展示了中国诗歌的全貌,也成为中俄文学研究合作的典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由于中苏关系交恶,两国文化交流也深受影响,不过由于汉学家的努力,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仍然有序而稳步地进行,主要有《鲁迅文集》(4 卷)、《郭沫若文集》(3 卷)、《茅盾文集》(3 卷)、《巴金文集》(2 卷)、《老舍文集》(2卷)、《曹禺剧作选》、《艾青诗选》、《赵树理小说选》,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从建社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苏联国家文艺出版社将中国文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介绍给俄苏读者,以其严谨的选题和上乘的译文,形成了高品位的图书格局,提升了读者的鉴赏能力,培养出人们阅读中国文学的不凡品位,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即使在苏联解体后图书市场混乱不堪的时期,仍然有忠实的读者乐此不疲地关注和寻求《世界文学丛书》和《中国文学丛书》,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时代的脉搏,满足读者的需求。国家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前提是其群众性,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读者迫切需要了解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学宝库,了解当代中国作家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社仔细研究读者的爱好,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预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选题计划。
其次,拥有强大的编辑、译者和研究者队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中国文学出版计划急剧扩大,国家文学出版社专门成立了东方文学编辑部,增设编辑岗位,由姆·恩·韦陀舍夫斯卡娅主持工作,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世界文学研究所、苏联作家协会中国文学翻译部、莫斯科大学中文教研室和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为机构成员,共同组成了翻译人员和研究人员团体。完全可以说,这支队伍代表了苏联中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中国文学丛书》的编委会阵容强大,成员有果茨、杰柳欣、马姆列耶夫、列季科、李福清、谢列布里亚科夫、索罗金、季塔连科、费德林、切尔卡斯基,正是在这些资深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社制定出庞大而精当的选题计划。
三是译文优良。苏联老中青三代最优秀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汇聚一堂,蔚为大观。正如苏联汉学的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阿翰林)院士所说,在苏联,中国古代文献的翻译工作和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大多数同时又是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者和注释者。译者的队伍中,既有阿列克谢耶夫(阿翰林)、费德林、艾德林、施图金等这些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又有切尔卡斯基、华克生、马努欣、索罗金等中坚一代,也有戈雷金娜、托罗普采夫等后起之秀。出版的译本,既有旧译新订,又有全新复译,还有国内首译。在苏联汉学界有“翰林”之尊的阿列克谢耶夫院士,非常重视翻译,他的代表译作《聊斋志异》在他离世后经出版社不断修订,已成为译界的经典。主要有:《狐媚》(蒲松龄《聊斋志异》选译)(1922、1955、1970),《僧术》(蒲松龄《聊斋志异》选译)(1923、1957),《异怪故事》(1937、1954),《聊斋志异》(1973、1983)。曹雪芹的《红楼梦》早在1843 年由柯万科翻译第一回,发表在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第26 期;1958 年,国家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帕纳秀克的两卷集全新译本。无论哪种情况,都堪称当时最高水平的译品。除了深有造诣的译者和专业素质过硬的编辑,国家文艺出版社还通过聘请权威学者担任社外编辑来保证译文质量的精良,譬如帕纳秀克的《红楼梦》译稿就是由《史记》和《国语》的俄译者塔斯金编辑校订的;与罗加乔夫合译《西游记》的科洛科洛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译稿编辑;费德林担任了《中国诗歌丛书》的编辑。可以说,正是这种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成就了国家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译本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
四是译序权威,注释严谨。无论是《世界文学丛书》还是《中国文学丛书》,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每部作品正文之前都有一篇序言,文中有注释。序文通常由译者撰写,或由权威的专业学者代写,既介绍作者的创作概况,又对此书作出综合评价。注释也由著名学者来承担,规范而严谨,这对于读者认识作者、理解作品有极大的帮助。譬如帕纳秀克的译著《平妖传》,是由华克生撰写前言并注释。
五是装帧精美。朴素大方的精装封面,质朴整饬的总体风格,融合了风景、人物、植物、花纹、建筑等诸多中国元素,带有浓郁的东方异域色彩,在不同颜色背景的变换下,或淡雅,或凝重,显示出极高的品位。优质的纸张、精美的印刷和细致的装订,都令人赏心悦目。此外,两套丛书都配有精美的铜版纸原版插图,插图多为著名画家的经典之作,极好地体现了原著的精髓。插图没有集中置于书前,而是穿插于正文之中,做到了图文并茂。可以想象,读至精彩处,一幅插图跃入眼帘,既让人得到片刻的休憩,又让人在读图之中对原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国家文艺出版社经历了所有国有出版社遭受的剧痛和危机,现为股份制公司。1976 年出版图书318 种,发行量约为4650 万册;1986 年出版图书334 种,发行8500万册;1991 年出版图书277 种,发行近3800 万册;1994 年出版图书58 种,发行量为200 万册;1995年一本书都没有发行;1996 年出版图书38 种,发行量仅为50 万册。2015 年,就出版的书籍和小册子数量而言,文艺出版社甚至没有进入俄罗斯百强出版社。(3)①Российская книжная палата.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учёт печат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России.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е показатели 2015 года. Книги. Таблица 8. 100 издательств, выпустивших наибольше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книг и брошюр в 2015 г.国家文艺出版社昔日的辉煌,如今只能成为令无数读书人感叹的文化之殇,而它在中国文学作品出版方面创造的传奇,已然成为中俄出版交流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不会被读者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