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2021-04-12胡铁羽浙江慈溪市掌起镇教育办公室
胡铁羽 (浙江慈溪市掌起镇教育办公室)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所属中小学大力推进校本课程与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效地发挥了校本课程的作用,而且办出了学校的特色,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一、将校本课程融入校园文化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
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于2008 年开始提出礼孝教育,十余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礼孝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礼孝文化(简称新礼孝)”的概念。并以“新礼孝”为出发点,开发了“新礼孝”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与活动为载体,挖掘“新礼孝”的深刻内涵,推进了“新礼孝”校园文化的纵深发展。
掌起初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构基于“新礼孝”的校本课程体系,从“平安”“健康”“博学”“多艺”“多能”几个方面展开“新礼孝”德育理念的渗透。将校本课程分为“我学礼孝践孝行”“我以平安孝家国”“我以健康孝家国”“我以博学孝家国”“我以多艺孝家国”“我以多能孝家国”六大类。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深入渗透“新礼孝”的理念,引导学生了解孝的内涵,体验孝的情感,懂得孝的责任。
学校在“新礼孝”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将校本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深入地推动“新礼孝”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创新。
通过开展以“新礼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新礼孝”读书征文活动、“新礼孝”书画赛、“新礼孝”摄影作品展等,让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新礼孝”理念的认识与认同。开展“十佳小孝星”评选活动,通过事迹宣讲等方式展示候选人的风采,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学生,使“礼孝”文化能够浸润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体味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2018 年,学校成立了掌起初中礼孝志愿服务队。全校1200 余名学生成为服务队成员,以班级为小分队,利用节假日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组织新团员到掌起镇阳光托养中心开展慰问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爱心义卖活动、冬衣捐赠活动、爱心图书捐赠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新礼孝”理念。
聘请掌起初中杰出校友担任“掌中礼孝志愿形象代言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榜样,深刻阐述“大孝爱国”“以孝回报社会”等礼孝的新内涵。
掌起初中2003 届优秀毕业生李烨睿是蛟龙突击队少校,他在赴委内瑞拉海军特种作战学校留学期间,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以总评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被授予委内瑞拉军队最高荣誉——“海上突击队员”称号,史无前例地被校方邀请担任外籍教员。他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掌起初中“新礼孝”践行的“大孝爱国”的新内涵。
掌起初中2011 年毕业的王玲超在大学毕业实习归来的火车上,一晚上三次连救两名乘客,其救人事迹被40 多家媒体报道,赞其为“美小护”。先后获得2016 年度最美宁波人提名奖、2016 感动慈溪人物提名奖,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宁波好人”,2018 年被评为浙江省“最美‘90 后’”。她是掌中“以孝回报社会”理念的典型代表。
掌起初中2017 年毕业的柳勤攀同学,初中三年在市级学科竞赛中拿了四个一等奖,以优异的成绩第一批考入慈溪中学。高中阶段,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课外知识丰富,兴趣爱好广泛,是慈溪中学有名的“物竞小王子”。2018 年11 月,他与其他两名同学一起组成代表队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SK 极智少年强”第五季节目的比赛,并获得亚军。2020 年7 月,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他是掌中“以博学孝家国”的典型代表。
这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报告,对于深刻阐述“新礼孝”的内涵有着直观的展示,为在校学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随着校本课程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掌起初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践行“新礼孝”的优秀学生。
同时,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研究能力。掌起初中近两年来共有“SCRATCH 编程”“校园心理剧”“汉字语法密码”“校园足球”“书法”“无人机”等六门拓展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拓展课,“梦想集结号”被评为市级名牌课程群,“廉洁教育”被评为慈溪市优秀校本课程及宁波市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梦想剧社、心理剧社被评为优秀社团。校本教材“校园心理剧”被评为慈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表1 掌起乾明学校“兰雅课程”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融合,充分挖掘学校的德育特色与德育内涵,开发和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相信,随着新礼孝校本课程的深入实践,必将促进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有质的提高。
二、将校本课程融入劳动教育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及与灵活性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反过来讲,劳动课程也丰富了学校的课程群内容。
掌起镇乾明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三面环山,周围山上兰花资源丰富,当地素有种植兰花的传统,学生家中几乎都珍藏几盆兰花。学生对兰花早有接触,家长对种植兰花的经济价值也有较高的认知度,学校有一批喜兰、种兰、研兰的教师,学校内建有投资140 余万、占地五亩的以育兰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实践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打造了“兰雅课程”体系,以“从物质的兰中培育精神的雅”为精神引领,以“以兰育雅”为教育理念,打造“兰雅教育”品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拥有“执着顽强、质朴谦逊、洁身自爱、合群相处”品质的兰雅学生。
乾明学校以校本课程“兰花的栽培与鉴赏”“生态种植”“气象观测”“校园作物种植”为基础,完善“兰雅”课程建设,依托校园内兰苑、阳光房、气象站等课程实践基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段,开设识兰、种兰、赏兰等实践活动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有关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节气等知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培育兰花,尝试兰花的种植、栽培、养护、鉴赏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挖掘兰文化精神内涵,让学生感受、领悟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造就高尚的品格。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一切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以兰育雅”教育理念的落地和兰雅教育品牌的建设,最终要靠学校课程建设来支撑和实现。乾明学校将“兰雅课程”体系分为五个课程领域:兰馨润雅道德课程;兰智悟雅人文课程;兰健显雅健康课程;兰芳筑雅艺术课程;兰慧达雅科技课程。
乾明学校通过劳动教育这一抓手,将“兰雅”课程从一般的校本课程发展为有农村特色的精品课程,“兰花的栽培与鉴赏”被评为宁波市精品课程,“兰润童心”被评为慈溪市级精品课程。课题“基于‘美喻教育’理念的‘兰雅’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获慈溪市二等奖,“美以养性,美以润德——乡村学校‘兰文化’美润课程实践探究”“基于兰文化的美润教育模型研究”“校园‘以兰育人’策略”荣获宁波市二等奖。论文《兰文化与爱国主义》《种一片青春开满祖国》获宁波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以兰培雅,“兰文化”德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兰雅课程的架构和管理》获慈溪市一等奖。
乾明学校通过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突出乡村学校乡土本色,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三、将校本课程融入地方文化
掌起镇中心小学前身为显志私塾,创建于1896 年,1987 年更名为慈溪掌起镇中心小学。学校历史悠久,由戎家小学、厉家小学和掌起第二小学等多所村小撤并而建,学区辖六村一居委。学校所在的掌起镇,因桥而得名,拥有两千多年发展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学校以此为依托,编撰开发了《智力掌起游》《掌起乡贤简易读本》《美丽乡村任佳溪》等校本教材,构建了“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了“彰和人”校本课程。
掌起中心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坚持贴近生活原则,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以掌起山村教育资源与学校德育相整合为切入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以山村教育资源为内容的真切体验中,逐渐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让学生在呼吸独具个性的本土山村教育气息中,体验、感悟、积淀情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品位成功的愉悦中,培育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家乡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编撰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以任佳溪村、东埠头村、长溪村和洪魏村建组,以“主要任务”分为四个活动组:“风土人情”组,“名人事迹”组,“风景名胜”组,“家乡特产”组,每个村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各一个,学生利用双休日,向村里的长辈们了解一些乡土文化,并做好相关记录。然后把同学们收集来的素材集中筛选、甄别、整理成册,共同完成《掌起乡贤简易读本》《任佳溪对联集》作为班级德育读物。同时,学校借用慈溪市文联与任佳溪结对的优势,编辑了乡土教材《美丽乡村任佳溪》,本教材分三个章节,依次是“景胜”“民丰”“物阜”。文本史料翔实,语言朴实,耐看易懂,贴近学生。
学校开发的活动型校本教材《智力掌起游》,是以家乡风情为内容的游戏棋,类似于飞行棋,但它的棋盘却以掌起镇的62 张图片为蓝本,错落有致地安排布局,其中有掌起山村内容的有24 处,机会卡中也有12 处。学生在玩时,教师时不时地提问“你去过灵龙宫吗?”“你知道桐井的故事吗?”“掌起镇有个发电站在哪里?”等,山村教育资源主题教育渗透鲜明,并让学生制作新的机会卡,不断充实机会卡的内容,增强玩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模拟旅游中感受掌起山村的悠久与美丽,在缄默的图片中享受山村的古朴与厚重,从而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与归属感。
山村资源看似粗陋,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因其与生活很近面潜移默化地发挥着育人的作用。校本教材《美丽乡村任佳溪》集中地反映任佳溪人的生活方式,把它作为教育读本,自然是优秀的爱乡题材,通过阅读或教学,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山村资源分布情况;《掌起名人简易读本》发挥山村名人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智力掌起游》充实了山村资源的内容于机会卡中,拓展了教育知识面。
校本课程融入地方文化的举措,不仅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拓展了教育思路,坚定了教师发掘优秀教育资源的信心,而且充分挖掘了学校潜在的资源,积极开拓校外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实践、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