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的西画东渐
2021-04-12丛焱
□丛焱
一、传教士与西洋画来华
明代时期的中国虽然不如唐朝时期繁盛,但是对于西方来说依旧是一片地大物博、封建统治完备的土地,传教士想进入中国是十分不易的。作为耶稣会士的弗朗西斯·沙勿略(Francis Xavier)是最先想进入中国传教的人,但他并没有成功。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尝试与努力后,他才得以跟随耶稣会中国传教团进入中国传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西方教士若以西方教义对中国实行直接的外来文化冲击是行不通的,为此,他们融入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谦卑温和的待人处事方式与地方官员、士大夫阶层结交,以获得统治阶级对其传播教义的支持。与此同时,他们把从西方带来的物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用这些物品来吸引中国士人的目光,而这些物品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宗教画和书籍等。
利玛窦(Matteo Ricci)是对西学东渐有着重大作用的重要人士,他将西方的科学成就传播到中国,引发了西学东渐的潮流,为中西文化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利玛窦曾向人解释,中西画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中国画只画阳面而不画阴面,所以中国画中的人物躯体看上去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而西洋画会画出物体的阳面、阴面,所以西洋画中的人物是立体的。西方的画者凭借这一画法,使画出来的人极具立体感,宛如真人。虽然利玛窦本人不擅长绘画,但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西画的差异。根据已有史料得知,阿尔法罗(Alfaro)是最早将西洋画带入中国的人,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他将几张手绘圣像带到广东肇庆,这些画像无不精妙绝伦、色彩绚烂;万历二十九年(一六〇一),利玛窦送给皇帝一幅天主像、两幅天主母像,这使西洋画开始进入明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宫廷。一五六五年,圣保禄公学于澳门成立,旨在向中国人传授西洋画技巧;一五九四年,该公学升为圣保禄学院,培养了一批掌握西洋画绘画技法的民间绘画人才。由此,西洋画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西洋画在各阶层的发展
当西洋画传入中国之后,不同阶层的反应与接受程度不尽相同,这些反应与接受程度对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宫廷、文人士大夫、民间三个层次简单论述。
从宫廷的层面来说。在明万历中后期,西洋画大规模传入中国,明朝统治者意识到救亡才能图存,并意识到西方科技的厉害之处,所以表现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明朝皇室一见到西洋画,便对其精致的绘画风格表现出欣赏之意。宫廷绘画以为皇室服务为主要目的,皇家的喜好决定了宫廷绘画的发展。明代皇室十分崇尚道教,而基督教的教义并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发展,皇室不信奉基督教,这些因素影响着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西洋画的发展。西洋画人像面部明暗分明是当时皇室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西洋画开始结合中国画的技法,减弱阴阳分明的表现手法。宫廷对于西洋画的限制,导致西洋画在宫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从文人士大夫的层面来说。局限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且西洋画进入中国时正值董其昌的文人画与南北宗论的袭古泥古之风席卷画坛,所以,文人士大夫对西洋画的态度则显得异常保守。需要注意的是,曾鲸与波臣派是否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值得探讨。有学者以曾鲸在金陵的时间与利玛窦在金陵的时间相同以及其渲染法与油画法极为相似这些原因,来判断曾鲸的人物画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学界目前对这一观点存有争议。相比『曾鲸的人物画受到西洋画的影响』这一说法,很多人更认同『明代画家吴历的山水画受到西洋画的影响』一说。吴历曾经与传教士有过来往,后来更是加入了基督教,吴历晚年时间献身于传教事业,所以说吴历受到西洋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其作品《湖天春色图》中有西洋画的色彩表现方法和透视法的呈现。但是中国画的传统依旧是吴历骨子里的东西,是无法脱离的。到了晚年,吴历的作品中难见西洋画的影子。由此可见,西洋画传入中国后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较为艰难。
从民间的层面来说。明代时期,江南文化经济发展迅速,以商人、手工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化需求增加;江南和沿海地区的收藏家、财主更是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给民间绘画提供了经济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品的风格也随着这些买主的喜好而变化。这些买主与民间收藏家的艺术品味是平民化、接地气的,他们品评一幅作品不参照传统的绘画品评标准,他们更容易接受精巧工细的西洋画,由此带动了西洋画在民间的发展,使西洋画成为当时民间的一种流行风尚。
三、西洋画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因素分析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其间虽然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但是这份传承从未中断过。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分分合合,但是中国文化从未中断,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中国文化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与地域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即西方的金石文化、中国的泥土文化。中国文化起源于衣冠文明,而西方文化起源于裸体文化,这也是造成中西方民众性格区别的历史因素之一。中国人自古就以农业素食为主,最早的绘画理论讲究传神、气韵;而西方则以数学、物理规则为主,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丰富变化。这也是为什么西洋画无法在中国古代盛行的原因之一,两者从欣赏品鉴方面来说遵循的是两套体系。
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外来文化主要有草原部落文化、古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等,篇幅有限,本文不一一详述。以草原部落文化举例,辽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这些时期统治阶级存在汉化行为,辽代因为汉化多次出现政治动荡,比如祥古山之变,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更是大力推行汉化。可以见得,少数民族要想稳固统治政权,汉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线。中国文化是包容性非常强的文化,很多外来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本土文化同化,西洋画初始在中国传播时也是这样。西方的人物画到中国后面部阴影减弱,人物像正面居多。所以,历史上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还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于中国文化来说都只是将其部分吸收,而吸收的这部分也被中国文化所同化,这就是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吸收的特点。
这一特点解释了西洋画在中国古代发展如此艰难的原因。虽然中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但是拥有强大的文化底蕴,西洋画跟随基督教传入中国无法震慑当时士人的观念,且西洋画与当时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也无法契合。因此,明清时期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结论
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刺激,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刺激。例如,西洋画的透视变化和构图对中国画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国画家能够理解焦点透视,但是中国画家对于这种新奇技法的采用十分谨慎。西洋画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题材与构图方法,中国山水画汲取西洋画的构图方法,对山水画的气势和意境的提升都有所帮助。明晚期出现了一些更为灵活的构图方式,如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坛中坚人物张宏的《止国图册》,不论其主观意图是何,它与《世界城镇图集》(一五七二——一六一六年间在科隆出版)在章法与透视的处理上都是十分相似的,这一点英国的苏立文(Mi‐chaelSullivan)教授和美国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都作了论述。明末的西画东渐并不是中国历史上西洋画发展最繁盛的时期,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西洋画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西洋画之后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