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代文学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2021-04-12李文欣
□李文欣
中国对古代文学中民间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课题研究,并在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们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作品中挖掘出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特色的信仰文化、休闲文化、饮食文化、区域文化以及理学文化等内容。许多文学形式最初产生于民间,因此古代文学家对各种民间文化形式都比较熟悉,古代文学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紧密。鲁迅先生曾指出,诗、词、歌、曲等文学形式本是民间文化原有之物,只不过是被文人取为己有罢了。
一、列举古代文学中民间文化的具体表现
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丰富的民间文化内容。先秦文学中的《诗经·国风》记录了当时各个国家的民歌、民谣,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传达出民间百姓对社会动荡以及统治阶级压迫的不满与反抗,表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楚辞》使用楚地语言习惯,记录楚地的山川风貌、地域文化,其内容丰富、情感奔放,尤其是《楚辞·九歌》中通过记录《东皇太一》《山鬼》《河伯》《湘夫人》等传说故事,反映出沅湘地区古老的祭祀文化、傩文化、演奏文化等。诸子百家的文学著作也善于借用民间故事表达其政治理想以及当时各个国家的民间意识。
汉代文学《史记》总结了不同地域的人物传说,反映出当时民间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追求。汉乐府诗中的人物故事、主旨表现以及意象化事物等都产生于当时的民俗环境中,并且其中的内容随着民间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发展。
唐代文学作品充分展示出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都市民俗文化逐渐日益丰富,节日庆祝、士人风貌、神灵祭祀以及生活习惯等内容都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风俗诗兴盛于中唐,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是当时社会文化演变的表现,也是国家不断发展的体现。唐诗中多元化的素材向大众展示出当时民间文化的服饰、祭祀、节令、婚丧嫁娶以及衣食住行等多维度内容,此外,唐朝多民族融合的背景导致文学作品中具有多民族的习俗文化。
明清小说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神魔小说、传奇演义、讽刺小说、世情小说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其中世情小说,大多记录民间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百姓的家庭生活场景,刻画出较为深刻的世态人情,作品以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民间文化内容,并传达出世人的因果报应观念。清代小说《红楼梦》虽然描绘的是贵族较为奢靡的生活,但对民间文化也进行了极其详细的勾勒和阐释,对岁时、祭祀、婚嫁、服饰、饮食以及工艺等领域进行至琐至细的描写,具有极高的民俗学、史学研究价值。明清白话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反映出当时市民文学的特性,表现出当时民间文学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推崇。《水浒传》中的江湖习气与《三国演义》中的结义文化、忠义信仰、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巫术文化等都呈现出当时民间文化的丰富内容。《西游记》表现出的神怪传说、善恶观、佛道思想,《聊斋志异》中的鬼怪文化、民间传说、俚曲等也都反映出当时的民间文化心理与精神文化追求等。
二、古代文学中民间文化的内容
(一)民俗生活
(二)信仰传说
(三)民间艺术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而这些内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列子》中就有匠人刻木做人的故事;东汉《风俗通》中记载了时人将傀儡戏用于丧家之乐。宋代文学作品中将傀儡分为杖头傀儡、水傀儡以及肉傀儡等多种类型,并且南宋文人对傀儡技艺表现出比北宋文人更强烈的兴趣。许多文学家还用傀儡表达对人生的悲叹,例如《沁园春五十五自述》中将名利场比作『傀儡戏场』;《说文》中记录鲁定公聚集舞人进行表演的场景;《魏略》中记载曹植和滑稽戏艺人的言谈场景;黄庭坚曾在诗中表现了俳优表演的场景以及对表演者的感叹;南宋刘克庄的《观社行》中也记录了民间戏剧表演的场景。
(四)少数民族文化
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汉族文化习俗彼此互相影响和交融,许多古代文学中也都有所体现。例如元朝是一个多民族繁荣的时代,元杂剧中记录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例如在《丽春堂》中,女真人李圭在饮食上体现出饮酒吃肉的文化特征,反映出女真族狩猎民族的特性;《货郎担》中,剧中人物在烧肉吃肉时会将『签』作为计量单位,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和佩刀习俗;《虎头牌》中,女真人山寿马在饮食方面喜好细米白面,反映出当时民间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特征。元散曲和元杂剧中还有许多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描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变化繁多以及高亢嘹亮的音乐文化特色。
结语:历朝历代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都展现出丰富的民间文化内容,各种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以及民间故事也为各种文学形式提供了素材和灵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学家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烈,其作品内容越来越广博、意蕴越来越繁复,充满多样化的情趣,这些取材于民间文化的古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严肃性,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物质风貌和精神风貌,同时寄托着文人的思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