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物证检验的研究进展

2021-04-11王秀峰王希宣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附着物物证吸收光谱

*王秀峰 王希宣

(1.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山东 276000 2.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山东 276000)

引言

纤维是纺织物最基础的组分,在遭受外力或者受到磨损等情况时,极易从纺织物当中脱落或者掉落。由于人们平日里与纺织物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纤维物证成为了最为普遍的物证条件。当一些案件发生时,可以在勘探事故现场的过程中收集其中的纤维物证,并对其进行审查与比对,将其作为查找嫌疑人员的重要依据。

1.纤维物证的探寻与最终提取分析

纤维物证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极为容易从纺织物当中脱落以及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基于此,对纤维脱落、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纤维物证的探寻以及提取具有关键性作用。19世纪末,西方国家相关专业人员已经针对纤维的转移状况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分析工作,并对其在转移以及滞留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析,为后续阶段对纤维物证转移状况的探究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纤维物证在转移过程中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多次发生转移,纤维物证提取时间对于其检验结果的精准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依照相关针对纤维滞留特性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案件发生4h以后,超过80%的纤维物证会从原本的物体向其他物体上进行转移,也可能会发生丢失的状况。由此可见,在案件发生之后,应当及时将案发现场的纺织物以及由纤维组成的物质进行物证提取,在纤维物证发生转移之前将工作完成。

2.纤维物证的检验方式初探

(1)纤维物证的形态检验

天然纤维的类别不同,其外观、截面形态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化学纤维在经过一系列加工流程之后,在形态方面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例如纤维直径以及纤维表面展现出的特点等。

形态方面的特征是纤维外部能够展现出的最为基础的特点,在对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或者开展其他的检验工作之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纤维物证开展形态检验工作。近10年来,我国相关检验工作人员所应用的最为主要的检验方法即为显微镜法。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将显微镜仪器应用到纤维微观结构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当中,其主要目的是想要在开展纤维加工工作时有效优化其功效与性能。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此种方式逐步被应用于微观物证检验流程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显微镜检验方法已然成为了纤维形态检验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

在纺织领域逐渐发展进步的大环境下,合成纤维制造技术以及设备逐步得到了改良与创新,纤维的形态类别数量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有效的对纤维的横截面开展检验工作,对于纤维鉴别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制作纤维截面样品对于截面检验工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迅速、简易的制备纤维截面样品,是相关研究单位至今仍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分子结构检验

①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是由西方专家首次提出的,将纤维进行裁剪,并将碎片与溴化钾进行混合,将其制作成为压片,并使用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检验与测试。在后续阶段也有专家将红外吸收光谱法与同聚合物之间进行区别。此外,可以将溶剂铸模、铅箔技术应用于红外吸收光谱法进行分析的样品制备流程当中,将DMF做为溶剂,有效减少了检测过程中需要的样品数量。

在我国国内,也有诸如黄树先等专家学者针对9个类别、18种合成纤维、16种颜色各异的经编涤纶、3个生产厂家未知的纤维样品应用了红外吸收光谱法,并使用二阶导数红外吸收光谱法针对20多种棉纤维及其制品开展了相应的研讨工作,不仅可以对纤维类别进行有效区分,还可以对出产厂家进行区分,而且可以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对混合纤维中的合成纤维进行鉴定与检测,在操作方面较为简易,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②裂解气相色谱法

所谓裂解气相色谱法,指的是使用热裂解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开展综合检验工作。不管纤维是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作的,都是具备高度分子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可以将纤维进行裂解处理,对裂解后的小分子使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获得优质的裂解色谱图样。纺织纤维的类别不相同,其化学组成物质也具有差异性,经过裂解处理之后所得到的物质也不同,因此,最终得到的裂解色谱图样当中的色谱峰数量、形状以及维持时间也必定存在差异。基于此,所有纤维的裂解色谱图都具备相应的特点,可以将其称之为指纹裂解谱图,能够为后续的定性、定量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3)纤维物证附着物的检验

在法证领域,除了利用纤维物证进行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之外,还可以利用纤维物证的附着物进行分析,用来进行嫌疑人追踪,所以对纤维物证的附着物检验也是也重要的。在我国香港的职业剧《鉴证实录》第二部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案例,鉴证科的工作人员在衣物纤维上提取了一种化学附着物,经过成分分析,这种化学物质是摄影工作者在暗房洗照片时候经常用到的晒药水。通过这个重要信息,重案组的成员推测出凶手的身份可能是摄影师,进一步推测出了行凶的地点可能是在暗房,因此确定了嫌疑人的藏身地点和可能落脚的地点,并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嫌疑人追踪。在现实案件中,这些附着物可能是油污、染料、医学、化工用品,对于这些物证的追踪,能够帮助警方确认嫌疑人身份。

纤维物证化学附着物的成分多种多样,2009年,West利用拉曼光谱,找到了附着在纤维物证上面的毒品颗粒,这种技术能够完全排除纤维物证本身的干扰,寻找到附着物的存在。这种方法目前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即使纤维物证经过胶带的提取,即使后续经过物证袋的摩擦和二次消耗,也能够找到附着物的存在。同时,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不会损害纤维物证的原有特征,属于无损检材的鉴证方式,而且可以反复实验,不需要对纤维物证进行提前处理。

3.纤维物证检验技术的发展探索

在案件发生之后,在现场所探寻以及最终提取的纤维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或者间接转移的微量纤维,在应用裂解色谱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等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样品,难以与现实案件的具体需求相适应。因此,现阶段在对单根纤维开展检验工作时对于工作人员来讲存在一定的技术型难度,需要探索与研究更具效用的纤维检测技术手段。在检测纤维形态的过程中,如何选取简易、迅速并且不容易变更横截面形态的纤维切片样品制作技术手段,是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探索的工作内容,需要增加开展试验的频次,找出最为理想的切片方式。

在确定纤维的类别之后,需要对相同种类的纤维进行全方位鉴别,对于案件的告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决实际案件的过程中,对技术手段的先进性要求是没有上限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最具创新性的仪器设备,对纤维染料、填料进行细致的检验,对纤维形态以及制作工艺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除此以外,建设并充实纤维物证数据资料库,对于纤维物证检验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纤维物证检验工作日后的主要工作方向

即便纤维物证已然在国外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然而,我国对其关注度还有待提升,国内的许多案件在开展侦破工作时,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调取纤维物证,相关检验工作人员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也较为落后,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纤维物证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建立并完善相关检验数据资料库,逐步创新检验方法,为案件的处理与告破提供支持作用。

在国外,纤维物证的刑事鉴证手段已经比较普及了,而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除了以上实验室的困难之外,阻碍国内纤维物证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两点:一是纤维提取物的提取工作,因为很多案件,很难留下大量的纤维物证,即使是聚丙烯棒的应用,也很难提取到大量的纤维物证,没有多样本进行比对,纤维物证的科学性与确定性就得不到有效的证明。第二,对于纤维物证的检验手段,还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就目前来看,实验室出来的报告是单纯科学体系内的验证和分析,为了建立系统的纤维物证分析研究,需要法证人员和刑侦人员密切配合,多方面进行案件的沟通,例如刑侦人员可以向法证人员提供嫌疑人的身份属性,这样在鉴证过程中,法证人员会根据物证,形成自己的独特推理,帮助刑侦人员进一步确认嫌疑人身份。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纤维物证开展检验工作,对于相关法律案件的告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相关检验人员需要不断探索优质的纤维物证检验方法,在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时间调取纤维物证,对其进行高效的检验与分析,为公安机关的实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助益。

猜你喜欢

附着物物证吸收光谱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船底涂层有什么作用?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与消除应用研究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茶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基于血浆吸收光谱拟合处理诊断食管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