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大数据在日常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创新

2021-04-11*刘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刘 倩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监测站 江苏 222500)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的基础性竞争战略资源,在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能够对目标区域之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大数据技术能发掘互联网的潜在优势,对数据进行合并整合与预测,让工作人员根据大数据反映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问题解决策略,让环境执法监测工作更加高效科学。此外,大数据的利用拓展了环境执法工作的思路和渠道,提高了环境污染的整治效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环保口号。

1.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大数据概述

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之内,大数据的运用方式和渠道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对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大数据这一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提出的,大数据能够超越传统的数据整合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大范围的数据处理,它不需要经过传统计算机的抽样调查方法就可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储存。在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工作中,大数据能够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环境状况展开为全面的检测和管理,把管理的数据通过平台进行整合,按照蜘蛛网的模式排布反馈运算结果,最后再用表格统计图数字的形式向工作人员反馈情况。在环境保护领域大数据的利用能够对数据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根据环境污染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大数据资料的来源广泛,它一方面可以对环境治理问题进行数据整理,也可以通过环境管理部门获取环境方面的更新资料,因此在大数据的参与之下,环境领域的工作能够及时掌握一手地理信息。比如它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考察某一天、某地、某个时间段之内空气情况、PM2.5的指数、水文情况和其他地理要素,根据这些情况,工作人员可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GPS的配合对污染源头进行追溯,比如对企业排放口和污染源的查处。

2.大数据在日常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运用意义

(1)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了新出路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环境却日益恶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口号彰显了我党和全国人民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对环保的支持,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利益作为代价,要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当前,由于工业生产造成了多个领域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典型的就是全球变暖以及空气质量污染的问题,南极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臭氧层空洞在多地出现这些现象都向人类提出了警示,警告人们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重视由来已久,大数据的参与能够让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现工作领域范围之内的数据资源共享。大数据的利用能够真正意义上打造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数据资源和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技术前提和基础,也为我国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指明了新的道路,除此之外,环境工作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之下打造综合治理系统,鼓励人民群众和众多的企业主体参与到环境治理配合工作中,提高环境执法和监测的效果,体现出现代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特征。

(2)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要做到保护环境不能空有一腔热情,还要在技术上加强研发,提高环境执法和监测结果的准确程度。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对基本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之外,还要考虑到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如果出现多地污染源头,要经过数据的研究和判断找到可能发生污染问题的区域,最终确定目标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找出污染处理的方案,这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和耐心、责任心都是一个考验,特别是针对我国一些工业发达的区域和城市,要尽可能地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能够时时有效果[2]。当前,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历史文化因素各有不同,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要根据基础设施的情况进行人员配置,难度较大,在具体执行时容易出现问题和偏差,监测结果也不甚准确。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能够让企业和人民群众都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解决了环境监测无法做到无死角的问题[3]。同时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大数据技术能够对环境监测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储存,之后再利用分析软件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对环境异常变化因素提高警惕。

3.大数据在日常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创新运用渠道

(1)创新环境监测系统

大数据在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运用要找到创新渠道,打造科学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保护领域的大数据利用包含了多种技术类型,比如卫星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这些技术要实现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监测自然地理要素的生态情况,比如检测空气质量、水文状况、土壤酸碱度等。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融合技术和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对一定范围之内的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报,借助大数据创新立体化的环境监测系统,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执法,对大数据的使用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准确的开展,得到实际的收效[4]。在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中,大数据基础还可以辅助大气遥感环境监测系统的利用,突破传统污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在任何时间空间和地点,工作人员只要拥有互联网端口和相关仪器设备,就可以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检测系统可以把空间检测的指标以数据的形式传递到系统空间中,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锁定污染的目标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对环境问题的具体成因进行有效分析,真正实现精确执法,避免环境检测资源的浪费,也让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5]。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利用还可以根据区域污染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对工作人员的未来工作方向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参考,从整体上提高了环境制定工作的效率。

(2)从产业化的角度利用环保大数据

在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产业化的角度构建环保大数据,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宽环境,保护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开拓。具体而言,工作人员要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新型措施进行进一步探索,加强和企业学校等多个社会主体的联合,借助企业和学校研究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展开环境研究分析工作,对于环境污染物进行有效监测,有针对性的提出环境治理工作意见,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规定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建设环境保护产业链条示范基地,有关工作人员加大对环境保护相关项目的建设力度,增加人才储备队伍,优化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健全环境保护大数据产业链条,运用政策优势加强对大数据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利用,推动环境执法检查工作的创新征程。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和政府有关组织要为环境保护产业链条的打造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联合各个部门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法律法规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便利[6]。

(3)大数据创新运用注意事项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中的利用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在这里进行阐明,首先要避免公开隐私信息,大数据属于互联网技术的分支,它的运用固然可以为环境防护领域带来便捷,但是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部门保密工作信息的数据一定要严加保护,避免信息丢失、被盗或者被不正当公开;其次,有关工作人员要建立环境公开细则,把公共数据和保密数据分开存放,加强大数据管理工作,增强管理意识。虽然大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计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工作的价值被取代。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管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大数据的运用情况,环境检测工作人员要利用大数据打造覆盖整个管理地区的网络通讯设施,确保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能够及时反馈到工作人员手中,联合交通、气象、环保等各个部门的配合,打造环境大数据模型,对环境因素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评估环境治理情况,加强对群众的正确舆论引导。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日常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创新利用要创新环境监测系统,从产业化的角度利用环保大数据,注意数据的隐私保护,加强大数据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在环境领域相关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