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双创”赛事的应对与实践*
——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
2021-04-11陈佳琪盘颖张莹
文/陈佳琪 盘颖 张莹
0 引言
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防控策略更加明确和完善,但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疫情防控仍然是第一要务。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举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其中,广东赛区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牵头主办、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具体承办,参赛企业数量和项目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大赛取得的“双创”成绩有目共睹。2020年,广东赛区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以先进的防疫手段、创新的赛事组织思维带领广东“双创”工作再创新高。本文以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以下简称“广东赛”)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双创”赛事的应对做法和实践经验,为后疫情时期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有关“双创”大型活动举办提供建议和参考。
1 新冠肺炎疫情给广东“双创”赛事带来挑战
1.1 赛事组织实施受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减少人员聚集性活动,但是对旨在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展示平台的广东赛来说,无论是赛前、比赛现场,还是赛后的众多常规环节都极易引来大规模人员聚集。因此,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如何既保留赛事传统又保证参赛人员安全,均对赛事组织的现场管控、活动形式等多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1.2 参赛对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疫情期间,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对作为主要参赛对象的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最大。受隔离防控、限制人流等措施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原材料送达难、复工招工难等问题,企业产能利用率直线下降,而上游企业的生产原料供应不足直接导致下游企业的订单被取消,现有产品又因交通运输受阻、物流中断而无法及时运交,企业难以实现预期销售收入,多项刚性支出再加上外部融资环境的骤然收紧,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实际负担加重。作为大赛的主要参赛对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在销售业绩严重下滑、预期收益无法实现、而租金和偿贷本息成本上升的状况下,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赛出真实水平,成为参赛企业面临的新的考验。
1.3 创业者热情减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经济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正值其创新创业所需投入要素最多的关键时期,一些掌舵的创业者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形势变化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在特殊时期寻求技术指导、融资渠道和开展人才咨询等事项的难度增加,创业者很难准确地判断疫情对本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转而纷纷进入对经济和产业的观望状态,偏好采取更为保守的创新创业发展方案,导致整个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的浓厚度有所减弱。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赛事的措施与成效
2.1 多形式推广,报名数量逆势增长
由于往届大赛常用的现场集中宣讲活动方式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广东赛组委会积极引导各分赛区丰富宣传手段,深度挖掘当地优质且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一方面,建议分赛区承办单位广泛借助通信工具和社交平台,对当地目标企业进行信息推送和电话邀请;另一方面,鼓励分赛区承办方联动镇街单位、依托镇街资源,采用“小范围、多频次”的宣传策略,特别注重对孵化器、产业园区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密集的区域加强赛事宣传和合作,发掘更多优质企业参与。最终,本届广东赛共吸引了全省7470家企业报名参赛,报名数量相比去年逆势增长20%,位居全国第二。
2.2 多渠道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新模式
广东赛组委会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赛事宣传、企业辅导、项目路演等各环节中创新模式,以多地、多点、多渠道的局部创新保证特殊时期赛事的顺利开展。在线上,采用云端开班辅导,搭建路演直播平台,利用腾讯会议、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对比赛现场答辩和专家提问点评全过程进行视频直播,在高质高效、跨时空为创业者指点迷津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线下,各分赛区从严把控会议人数,多采用“拟赛代训”、一对一辅导等模式,邀请来自银行、创投、券商的省内外科技金融专家对项目进行打磨,结合参赛科技企业自身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梳理、商业计划书撰写及现场路演指导。
2.3 多地区协同,落实疫情防控“一地一策”
在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广东赛组委会把落实防疫工作作为大赛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要求各地方赛区和行业赛承办单位严格遵照当地防疫指示研定疫情防控方案,为参赛企业营造一个安全的比赛环境。首先,常规的疫情防护不能疏忽,比赛活动现场配备防疫物品并设置备用隔离点,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其次,主动收集并掌握来自重点地区人员的情况,部分赛区由于参赛人数较多、人员流动性强,在人员进场的例行检查中要求中高风险地区来粤的参赛企业代表提供隔离证明和核酸检测证明。本次比赛针对海外和港澳地区无法亲临现场的参赛者,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提供线上远程“云参赛”的方式,帮助所有满怀热情的创业者参与进来,将人文关怀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促使大赛举办的方式创新更上一层楼。本届比赛构筑了牢固的疫情防线,取得赛事全程抗疫“零失误”的胜利,得到了各参赛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2.4 多政策保障,省市联动助力比赛
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是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必备土壤,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在本届大赛中,广东赛组委会联动各分赛区组委会积极推广“以赛代评”的评选机制,发挥奖励政策叠加效应,实现财政补助资金和企业对接服务的杠杆效益最大化,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例如,广州赛区首次实施“以投代评”“差额奖补”等创新机制,充分激发被投潜力企业和往届大赛优胜企业的参赛热情;珠海赛区则与多家银行合作,根据参赛企业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的科技信贷授信额度支持,并以珠海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优先给予补偿支持。广东赛组委会还联合各地市分赛区承办单位以“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的方式共同走进历届优胜企业,摸底调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人才、场地、投融资、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数据等要素服务,力求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难题。
2.5 多企业响应,防疫专业赛打响科技抗疫阻击战
历届大赛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具有抗疫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在抗疫攻坚克难阶段,这类企业能否及时地反哺和奉献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广东赛组委会在原有比赛形式外全新策划,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专业赛,鼓励参赛企业向专家及社会展示其抗疫相关技术,深度参与到抗疫工作中。如,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远基因”)在本届专业赛决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微远基因还获得了广州市(高新区)联合新冠肺炎感染应急科技攻关立项,短时间内成功研发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为广东乃至全国抗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2.6 多环节发力,科技金融解决参赛企业融资难题
为充分发挥“双创”平台的资源配置与优化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广泛支持大赛企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广东赛组委会为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性地推出“科技金融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以“创、投、贷、融”智能服务匹配系统为核心,基于相关数据算法和风控模型,推出企业科技项目评估极速匹配、精准匹配以及融资能力精准测算诊断等相关功能,帮助参赛企业在赛前、赛中、赛后不同阶段获得最佳融资决策。广州赛区在比赛过程中还举办了“广州创投周”“中银投贷联动直通车”“科技金融精准面对面”“银企面对面访谈”“科创下午茶”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多维度、高精准、零距离对接企业贷款、融资、上市等需求。截至2020年年底,本届大赛在全省范围内获得创投实际投资的企业数量为94家,同比增长348%;获得银行贷款授信企业数量为326家,同比增长4.6%;获得分赛区政策性支持的企业数量共1335家,同比增长28.1%;各分赛区对参赛企业提供的政策性支持总金额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18.6%。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下,广东赛平台坚持以赛促融、多措并举,成为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谋求广阔发展的“双创”典范。
2.7 多层次引导,为粤东西北带来发展机遇
为助力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广东赛组委会发挥“双创”赛事的正向导向作用,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大赛宣传力度,推动当地政府出台创新创业政策;还引导和推动省内创新服务资源向粤东西北地区集聚,并在行业赛晋级名额上适当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让这些地区更多参赛项目可以在省赛及国赛平台展示,进一步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创业活力,催生一批标杆企业,从而推动粤东西北经济协同发展,助力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各地市分赛区组委会也积极响应号召,将大赛作为抗疫下“双创”活动和经济重启的工作契机。如潮州赛区得到潮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大赛列为年度四大重点政务工作之一,并加大对承办单位和参赛企业的激励措施,大赛经费同比增加170%;茂名赛区赛事由茂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和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创新奖励措施,为获奖企业提供科技项目精准支持,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资源集聚。
2.8 多角度挖掘,讲好参赛企业的“双创”故事
为增添广东“双创”氛围,广东赛组委会联合广东电视台打造“双创”大赛系列专题片《南粤双创谱新篇》,在南方卫视、触电新闻、学习强国等平台多渠道分发预热,月点击率破15万次。同时,通过“广东科技”和“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南方日报、腾讯网、今日头条等媒体矩阵式铺开宣传,吸引了人民网、科技日报、新华网等央媒广泛报道。各地市分赛区还通过当地电视台、报社、地方网站、抖音等平台对赛事全过程进行同步跟踪报道,并在主要创新创业园区和街道投放宣传海报及广告喷绘,为获奖企业开辟专栏、重点宣传,除了展示获奖企业的成长经历,更要讲好创业者的“双创”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媒体对本届大赛的集中宣传超过2270次,媒体参与数量达252家,在线直播观看量累计超过1800万人次。佛山赛区组织优秀参赛企业参与佛山电视台《创新创业之路》的节目录制,该栏目聚焦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双创”历程,将项目路演搬进演播厅;广州赛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做重点报道和访谈,讲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新创业历程及成长故事,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精神和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更多人被创业创新的正能量和氛围所感染及鼓舞。
3 后疫情时代广东“双创”赛事的思考与启示
(1)线上直播成为趋势,网络远程技术和模式在今后比赛中会有更多运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赛主办方要及时总结办赛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分析赛事组织各环节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疫情防控期间办赛整体效率。未来,广东的“双创”赛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优势,将数据时代的便利性与大赛办赛的高效性相结合,全面降低线下培训和比赛现场的接触风险;同时,选择适合举办方、参赛方、合作方三方的线上直播平台,结合新媒体传播方式完成网络宣讲、授课辅导、项目路演等环节,提高办赛效率,努力将“双创”大赛打造成广东省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高效、创新经济活跃、创新创业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平台。
(2)搭建“双创”赛事企业库,为科技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和跟踪辅导。为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大赛的服务体系,组委会应逐步建立历年参赛企业库,深入挖掘优质参赛企业,广泛征集和回应库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成长需求,加大力度聚合大企业、孵化机构、银行、创投、产业基金等各类专家资源,支持参赛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高效融通,为入库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业投资、银行授信、股改上市培训等长期跟踪服务,避免重赛事形式过程、轻后续培育服务的问题。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实现“双创”赛事省内地市全覆盖。近年来,“双创”大赛纷纷在广东21个地市设立分赛区,既可以通过合作办赛利用好当地的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又可以有效扩大比赛的参与度和影响面。例如本届广东赛就开设了16个地方赛,比2019年新增4个地市分赛区。放眼未来,“双创”赛事实现广东省内地市全覆盖已是指日可待,特别是某些“双创”基础薄弱的地市要抓住机会、主动作为,通过出台比赛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参赛获奖奖金额度等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的参赛积极性,吸引和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优质项目和资源落地广东,大力推动广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新篇章。
(4)组织地市交流办赛经验,推动全省“双创”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现有的“双创”赛事体系下,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省市、地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各地主要创业孵化载体、研发机构中挖掘和扶持更多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定期召开“双创”赛事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引进资源、强化服务等议题,通过地市间跨区域的项目交流和投融资对接,推动全省创新资源向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集聚,缓解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5)以“双创”赛事为抓手,加速科技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双创”大赛主办方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牵引,在常规赛事活动组织基础上增加科技金融服务内容,为参赛企业搭建“评、贷、投”的“一条龙”服务平台,通过投融资对接、上市辅导等手段为广大科技企业赋能。此外,可以在广东省内探索推广触发性直接投资机制,联合省市(区)各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立大赛直投基金,通过市场化评审机制,给予遴选出的大赛优胜企业“获奖即获投”待遇,让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真正发挥金融对参赛企业科技发展、地方产业生态塑造的推动作用。
(6)疫情危机带来反思和机遇,广东“双创”步伐调整后重新出发。2019年的资本寒冬以及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促使广大创业者和投资人回归理性的同时,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企业如何良性增长”的问题,在审视回望创业初心和创新本质的基础上,再度调整和挖掘初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用户价值。“双创”大赛也将继续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资源作用和功能,选拔和培育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的科技企业,将“双创”事业向前推进,为广东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