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亮点 透析《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04-11规划编制工作组
文/规划编制工作组
亮点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了准确科学的判断,指出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广东科技创新身处深刻复杂的环境中,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适逢国家“双区”及“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又站立在中美科技斗争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需要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广东已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创新型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新的发展阶段亟需从注重量的积累转向注重能力和质量提升,推动创新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变。《规划》基于对新形势、新机遇的深入把握,充分考虑产业转型升级、中美科技斗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热点,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的核心定位目标,坚持“四个面向”部署重大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规划》为体现“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只保留了“十三五”规划的四项指标,新增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亮点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深化粤港澳协同创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肩负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粤港澳地理相连、文化同源、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充分运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对接港澳高端创新资源,将港澳作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窗口,是广东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独具的特色。一方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机遇和使命,是《规划》各项任务的重要落脚点和长远目标。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公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对接港澳创新资源开辟了更加宽阔的道路。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港澳“抱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广东实现高水平开放创新的重要途径。《规划》重视发挥粤、港、澳三地各自的战略地位和比较优势,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一批粤港、粤澳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面向港澳的孵化育成载体,进一步拓展粤港、粤澳联合资助计划,扩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省级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大力支持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推动联合办学,进一步完善以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科技创新链条融通为特征的粤港澳高水平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港澳为窗口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亮点三:锚定科技自立自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广东是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殷切期望。广东也担负着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使命担当。《规划》强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突出打造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核力量。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建设大科学装置群,推动实验室体系优化升级,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等,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在创新人才发展方面,推动各类科学研究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各创新主体聚焦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跨学科、大协同攻关,成为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务的中坚力量。
亮点四:面向经济主战场,统筹发展与安全,系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明确提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广东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仍不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广东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亟待加强,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广东基础研究布局缺乏、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的历史性短板长期存在。《规划》坚持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广东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瓶颈以及“双十”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按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研究-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系统化研发部署。一是构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新体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强化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布局,着力解决前沿战略领域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二是加强颠覆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前瞻布局,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广东路径”,形成在国际国内领跑的“杀手锏”技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集群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持续推进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专项,精心遴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保障我省经济安全。
亮点五: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融合社会智慧,最大限度凝聚科技创新发展共识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编制团队综合运用情报研究、上门走访、专家座谈、省内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吸纳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00多场座谈会,形成9个系列共100余份的调研报告。一是积极听取省主要领导对规划编制的指示和要求,多次召开高层次专家研讨会,邀请知名战略专家、管理专家对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的形势趋势、思路方向和战略部署进行深入研判,科学开展顶层设计。二是在广东省科学院组织召开五轮技术研发布局专家研讨会,邀请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知名企业家参加,征求我省重点产业和专业领域“十四五”技术研发的趋势和方向建议,作为技术布局的重要依据。三是书面向全省各地征集希望纳入省“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和事项,并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主页设置“我为省科技创新规划建言献策”专栏进行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形成有关建议300多条。编制团队对有关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吸纳。四是积极对接科技部战略规划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省里的相关规划,及时将新思路、新举措吸纳到《规划》编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