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整合大学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实践研究

2021-04-11马惠琼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马惠琼

(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 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是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客观需求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术语自2014年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家高度关注。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 2018年,教育部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提出“四个回归”,在“回归初心”,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在新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时期,实现全员参与、全课程育人,是推进课程改革、建立长效育人机制的客观需求,也是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本质需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开课时间最长、学生覆盖面最广的通识教育课,理应按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充分挖掘整合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政之“盐”融入各课程之“汤”,让学生们健康成长。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

大学英语开课时间通常为4个学期,覆盖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生涯一半的时间,教学内容多涉及英语语言知识、西方时政、国情和社会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对比鉴赏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家国情怀等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和交互性价值[3]决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考试能力上,否则,其合法性危机和与中学英语同质化的倾向只会愈演愈烈。在建设新文科和大外语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既要面向世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丰富母语文化、为我所用;也要立足本土,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3]。” 这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极大可能。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设计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4]。大学英语统编教材(以上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4》为例)正是围绕这样的指导精神选编教材内容,选用的文章主要涉及以下主题:学业与理想、爱与友情、科技、经济发展与环保、战争与和平等主题。这些主题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具有普世意义,与学生的语言学习以及民族观、文化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的形成和培养密切相关,是把思政之“盐”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之“汤”不可多得的素材,有利于守住大学英语课堂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战场地位。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具备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视野对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和鉴赏力,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观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鉴别力和鉴赏能力,才有可能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珍贝,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流和交际中既不媚洋崇外,也不妄自尊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挖掘整合思政元素的措施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如何在现有教材中挖掘整合思政元素是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6]”的关键环节。

3.1 提炼教材思政主题,集体备课

大学英语教材涉及内容广泛,主题和思政元素众多,仅靠单个教师的单打独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窘境。教学部可先通过教研活动整合提炼教材内容,确定爱与友情、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校园生活、科技发展、理想信念等主题之后,划分教学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主题,并负责四册书中同一主题资料的整合。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为例,第一册中有Unit 5 The Water Problem,第二册中有Unit 1 Living Green,第三册中有Unit 2 Conspicuous Consumption,第四册中有Unit 1 Ocean Exploration等。完成单元主题梳理后,小组成员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完成词汇和语言知识点的准备之外,还应认真编写可供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思考、且有利于开展思政教育的问题。比如,课前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思考这样的问题:世界以及中国淡水资源分布状况;世界以及中国面临的淡水资源危机;中国近年来在水资源节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如何践行绿色生活观;炫耀性消费对自然生态、人的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产生的消极影响;简单生活观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如何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积极的环保意识;如何适度开发自然;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自然观等。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交流日常的用水习惯、节水措施、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等等。课后让同学们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思考的问题和课堂上的讨论,就某一个方面撰写小论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关乎地球及人类生存、关乎国家发展和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对世界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思考个人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等问题,让学生除了读“圣贤书”之外,也关心“窗外事”,并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2 以思政主题为单位,纵向整合教材内容

此外,还应以思政主题为单位,纵向整合教材内容。教师以往备课时通行的做法是以一册书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备课、上课,每个单元和每册书之间都相对独立。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词汇量,提升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符合教学内容由简到难的教学规律,但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容易加剧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碎片化和随意性倾向,影响教书育人的成效,也不利于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如果以四册书为一个整体,纵向挖掘整合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能够对整套教材中的思政主题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整体地把握,把分散在四册书中的相似主题相对集中,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素材,也可以把思政教育贯穿于4个学期的教学中,去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零碎化和随意性的趋势,从多个主题、多视角出发,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形成合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成效。

3.3 结合教材思政主题,丰富课堂和课外活动

要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还应该结合教材中的思政主题,开展丰富的课堂和课外活动。

为了保证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成效,围绕思政主题设计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是关键。从词汇讲解、用词造句,到背景知识及主题讲解和归纳等环节,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以第一册Unit 3 The “Perfect Aryan” Child为例,讲解remarkable, numerous等词时,老师们可以给出以下例句:1.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 Nowadays,numerous children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progress in China’s education. 通过这样的例句,学生既可以了解所学词汇的用法,也可以获取中国在环保和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等信息。在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时,可以结合课文,通过讨论纳粹德国种族优越论的无稽之谈,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的种种非人待遇,以及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牺牲等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战争与和平以及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激发学生对民族平等、文化平等和世界和平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提升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 历史、关注时政和人类命运等意识,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传道又授业,让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具备用英语讲述普世历史文化主题和中国故事的能力,储备人文素养。课后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浩劫录》《安妮日记》《偷书贼》《辛德勒名单》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二战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赏析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加深同学们对那段特殊历史的了解,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4 结语

认真挖掘整合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充分发挥本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发挥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优势,切实践行通过课程育人、人人参与育人的教育理念,提高高校教育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