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2021-04-11刘启强,孙进

广东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精彩回顾】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为纲,举全省之力推动各项工作,携手港澳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关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大湾区的交通变得四通八达。截至目前,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长虹卧波,连接粤港澳三地;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又添一过江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正不断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民航单体航站楼建筑面积最大的机场。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越织越密。

在创新要素流动方面,三地不断加快规则衔接,促进要素流动便利化。截至2020年10月,“湾区金融80条”措施中已有65条完全落地或正推进实施;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等重大改革事项已经落地或启动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对香港赛马会入境马匹实行“一次审批、多次往返”动植物检疫审批制度,两年来广州海关累计监管放行往返粤港马匹7576匹次,货值19.46亿美元,赛马跨境通关时间压缩三成以上;截至2019年年底,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畅通,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

在居民生活往来方面,港澳居民来粤发展更加便利,构筑形成了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共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制证超过21万张,位居全国第一。港澳居民还可通过“粤省事”平台便利办理177项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所需的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及税收、社保条件等也可获得豁免。

【核心提示】

截至2019年年底:

*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约4776公里,路网密度约8.5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通车总里程达2100公里。

*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2.2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15万吨。

*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专业领域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已有177名港澳导游及领队取得执业证,1630名港澳工程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

*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88个,支持金额近2亿元。

*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8μg/m3,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珠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83.4%。

*全省建成近5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港澳青年在广东的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制证超过21万张,位居全国第一。

*港澳居民可通过“粤省事”平台便利办理177项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

*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高校达54所,在读港澳大学生近万人。

*优化来粤办医审批流程,港澳资医疗机构落地33家。

【发展趋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