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2021-04-10王晗于文强王辉尤建祥王晶晶

新型工业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升级制造业

王晗,于文强,王辉,尤建祥*,王晶晶

(1.盘锦高级技工学校,辽宁 盘锦 124000;2.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0 引言

“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是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本文针对我国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大量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借鉴先进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析国内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探索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室升级建设的关键问题。依托我校国际化办学实践,基于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应“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措施。

1 “智能化”体系基础原则特征

制造业“智能转型”最早出现于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主要是指构建虚拟网络和现实系统相联系的信息物理系统。将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作为立足点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原本的集中大规模经营更加的个性化,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需要。具体可以表现为三个特征。

1.1 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

主要是指大数据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3d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工业之中的广泛应用[1]。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大数据,大数据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相联系,可以及时的找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发展隐患,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加高效的进行生产。智能机器人在应用的过程中,智能水平和网络水平得到提升,这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为企业提供更多生产力。3d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1.2 多系统、自动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进行了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主要是指从原本的人工操作,运用多种系统开展集中生产,转变成为了运用某一系统自动化生产,将产品的设计以及制造各个环节相关联。除此之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将会更加个性化。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和客户沟通、交流,了解不同用户的现实需要,在同一生产线中制造多种不同类型的个性化产品[2]。

1.3 统合、开放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创新主要是指将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相联系。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于产品进行研究生产需要在同个平台中开展,这需要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开展沟通,互相配合。这一组织方式更加注重开放,降低了企业的内部构造,分工更加的明细。

2 “高校智能化”体系构建问题原因分析

从所开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来进行分析,高等院校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期的发展较为迅速,并成立了一些进行实训的基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校外实训基地少

从高校所进行的实训基地来展开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校内构建了较多数量的实训基地,但是位于校外的实训基地数量比较少,但是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工科院校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在基地实习是后续进行工作的首要前提,为此,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

2.2 “智能化”基地匮乏

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处在设想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并没有完成的实现。也就是说,当前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在早期,大多数企业都仍然在进行转型升级工作,并没有考虑到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大规模运用转型升级模式的企业非常少,但是高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是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立足点,学生进行实训缺乏实训基地作为支持。

2.3 “智能化”校企合作不深入

构建实训基地,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转型升级实习基地数量较少,打造实训基地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资源,企业很难主动的加入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构建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开展实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习,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并且,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很难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将经济收益作为立足点的,而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虽然占据了资源,却没有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这从某种角度来说,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并不利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白热化,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帮助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发展状态等,却很可能不愿意留在企业中进行工作,甚至会在敌对公司进行工作,这很可能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进行生产制造需要和物联网系统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非常的注重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大量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之中,却没有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很难实现校企深入合作这一目标。

3 “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3.1 制定专业的综合实验教学制度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构建公共实训基地,对高技能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够进行创新,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实践教学制度主要是指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技术进行应用,分层次开展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2 提升实训基地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内容,能够为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管理方式、企业构造等都出现了一些改变,对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不断提升,需要构建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于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3]。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工业机器人实训、3d打印机的应用以及数控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内容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工业机器人在今后将会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3.3 组建“智能化”的工作团队负责管理实训基地

只有具有一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教学能力比较强,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管理团队,才能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实训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比较强,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的技术高技能人才。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公共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两类:第一,接受过高等教育培训的专业高技能人才,掌握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比较薄弱。第二,企业的技术型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比较强,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为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就必须要从其现实情况出发,合理的对于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

可以在公共实训基地构建鼓励机制,使实训教师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高薪资报酬,为其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定期的对于实训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实训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持。

3.4 加强“智能化”校企合作深度

想要培养出技术水平较强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有企业作为支持。为此,企业应该积极地和学校进行合作,为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在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该为校企合作提供桥梁,使相关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4]。

第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将收获经济利益作为发展的唯一重点,忽略公共实训基地的教育性。

第二,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机制对于利益进行分配,使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获得较多的利益。

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创建公共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次进行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操作,可以学习更多技巧,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更加紧密。

4 “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

4.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智能化、精细化、服务化生产模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增加了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实训基地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同时开展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能够稳定运转。在这一情况下,公共实训基地可以聘请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经济丰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从学生的人数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的数量等合理的安排管理人员的数量。

对于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而言,资金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确保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可以统一职业标准,使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行业的标准相同,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必须解决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将生产设施和实训设施相联系,防止材料的不必须消耗,使学生更具有信心,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此外,还应该进行绩效评估,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定期对于公共实训基地进行考核,动态的进行监管,掌握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为公共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提供条件[5]。

4.2 创新合作服务方式

从国内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应该充分发挥出企业的技术优势,对于行业中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标准,并对于高技能人才进行考核,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构建网络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达成资源共享这一目标。从国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应该对于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学习国外国家的成功经验,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构建公共实训基地。

5 结语

建设与管理公共实训基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增强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其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为此,企业和学校,必须要与时俱进,构建公共实训基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技能高技能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高技能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回暖与升级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