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气相色谱法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21-04-10李玉红
李玉红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山东 青岛 2664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保护理念的进一步强化和升级,以气相色谱法为代表的检测手段,成为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气相色谱法能够对环境中的有害、有毒气体进行分析和检测,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气相色谱法为环境监测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实现动态化的监管作用,有效控制环境问题的蔓延和影响。
1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领域中的技术优势
气象色谱法,能够快速将检测目标进行分离,然后对其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例如,某土壤样品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实现两百多个色谱峰的快速显现,而相对成分简单的样品甚至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相关检测。并且该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不同,仅需要极少量的样品就能够完成监测,并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实现1毫升气体样品的检测以及0.1毫克微升固体样品的检测。借助相关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出含量在百万分之十几至十亿分之几的杂质,具有超强的检测成效,不仅如此,该检测技术还能够将恒沸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尤其是对于沸点相对接近的物质,例如,环境监测中的某些同位素,能够对顺式与反式异构体邻、间、对位异构体等物体进行快速分离。最后,气象色谱法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能够将水中或者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确定对应的成本和内容。
2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七大类别。其中根据气相色谱法的检测能力,灵活开展各个类别的环境监测,从而达到相应的检测目标。
2.1 水质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需求,水质监测问题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水质污染问题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江河湖泊的水质污染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到城市饮用水的安全性和保障性,另一方面,借助气相色谱法能够实现污染物质的快速检测,起到良好的监测作用和检测成效。根据不同的水质污染问题,开展对应的水质监测方案。例如,地表水的常规监测,需要对地表水以及周边流域的进行勘察和分析,了解所在地区的降雨量以及气候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同时在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时,分析所在地区的工厂、建筑数量,了解地表水的使用情况,对水域的多个位置进行水样提取,然后将各个样品,送至实验室开展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首先,对样品进行标记和说明,然后将样品进行稀释和取样,放置在对应的检测仪器中,借助色谱仪反馈的图像内容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判断水样中对应的物质和成本,能够借助色谱法中的色谱峰移动速度以及位移大小进行定性和确认。水质监测工作,对应的监测源务必真实有效,从而保障气相色谱法检测工作的有效和科学。需要注意的是,水质监测工作影响因素较多,在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水源区域进行多次采样,并且采样的时间、地点等相关因素,要保持一定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检测工作的精准性。
2.2 空气监测领域的应用
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环境监测是最重要监测领域之一。一方面,大气环境问题,关乎到所在区域人口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问题是极为复杂的污染问题,需要借助更加高效的检测技术,而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有效满足对应的需求和标准。一方面,气相色谱法能够对空气中热不稳定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能够将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和探查,了解对应的成分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气相色谱法的检测特性,能够对热不稳定物质进行生化处理,防止检测物出现变化和流失等情况。由于大气环境中,存在多种热不稳定物质,并且对应的成分大多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会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严重时会诱发受众群体出现肺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热不稳定化合物进行检测时,需要明确对应的物质,包括有机酸、肼以、偏二甲肼等物质,需要借助检测仪器,详细分析检测标的物的含量和成分。借助多频率的检测流程,提升检测工作的精准性,同时能够对相关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分析。基于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需要对相关热不稳定化合物进行生化处理,减少相关物质的挥发情况。在生化处理后的检测样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根据对应的检测需求灵活调整气相色谱法的使用流程。另外,在进行标的物含量的检测工作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气体中的化合物含量进行精准计算,提升对化合物的分析成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体中的热不稳化合物含量,极有可能出现不同差异的变化,需要设定对应的检测区间,并且借助多种树脂吸附剂等物质,提升热不稳化合物的吸收成效,结合酯化剂、催化剂等试剂,提升对应的氧化成效,从而确保大气中的检测物质能够达到98%以上的氧化成效,最终借助检测仪器能够实现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的有效体现,将检测结果与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判断大气中相关污染物具有问题。
除有机酸、肼以、偏二甲肼等物质外,还需要对空气中的苯系物进行检测。众所周知,我国部分城市中,非甲烷总烃领域中芳香烃的含量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应的装饰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烃物质,另一方面基于苯系物的燃烧问题,引发大量苯系物进入到空气中,引发空气污染问题。由于苯系物的危害性和污染性相对强烈,近年来已经被联合国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因此需要对大气中的苯系物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借助气相色谱法的检测,能够有效鉴别苯系物的含量。例如,对城市空气进行取样,然后借助氢焰离子化验器检测器进行分析,以FFAP毛细管色谱柱对空气样本进行检验。借助氮气作为检测载体,控制流速为1.5ml/min,氢气流量控制在40ml/min以上,色谱柱的温度控制在70摄氏度,保持4分钟后开始进行加温,直至150摄氏度,维持3分钟左右。设备进口温度控制在230摄氏度以上,检测器温度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上。借助气相色谱检测法,能够实现对苯系物中的甲苯、乙苯、对二甲苯等物质进行检测。相关物质检测完毕后,还能够了解到物质的数量,对空气污染问题能够进一步探索和分析,从而了解空气污染情况的变化。
2.3 土壤污染问题的检测
土壤污染问题,属于废弃物污染监测类别,能够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重农药的使用,特别是近年来多种农药残留问题,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土壤的组成成分,不少土壤的污染程度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另一方面,土壤农残问题超标,不仅会让土壤种植效益降低,相关经济作物也会诱发新的农药超标问题。因此,土壤污染问题的监测极为重要。借助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的磷、氮等物质分析,探索农药物质的残留系数,并根据气相色谱检测要求,用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其中需要在玻璃柱内添加检测样本,并确保温度控制在200摄氏度左右,根据气化室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控,以220摄氏度最佳。在进行检测器的温度控制时,需要保持温度处于230摄氏度以上[1]。
2.4 微量金属元素检测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能够从土壤中对农药残留物质进行检测,同样也能够实现微量金属的有效检测。根据不同的金属污染问题,可以制定多种检测方案。例如,可以对水中金属物质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固态物进行金属检测,能够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灵活选择对应的检测模式。目前来说,应用气象色谱法进行检测,能够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快速的解析和说明。例如,以硒元素的检测为例,在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将目标物放置酸性液体环境中,并借助邻苯二胺、衍生物等相关内容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电子捕获检测器对硒元素进行捕捉,确定微量金属元素的成分和数量[2]。
3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领域中的检测建议
虽然气相色谱法,能够实现多重领域的检测,但是该技术依然需要借助实验室以及多种设备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对应的检测成效,而随着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的逐步重视,对应的检测速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原理,缩小检测设备的体积,增加检测设备的检测功能,以便捷化、高效化、灵活化的设备发展模式,促进环境监测领域的改善和提升。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严峻,需要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构建动态化的智能检测体系,以气相色谱检测技术为核心,打造多种检测方案的动态检测模式,能够针对相关污染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分析,能够为环境监管人员提供最佳的检测数据,并将相关信息与网络系统进行关联,提升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曝光和说明,有效降低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动态化的检测模式,能够从当前环境保护举措中,提升环境监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大量的人工和物力,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为环境的改善,给予相应的支持。通过对传统检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激发气相色谱法检测技术的市场价值,能够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检测空间,为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3]。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无论是环境保护工作还是环境监管工作,都能够得到系统化的改进和提升,同时还能够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中,融合新的管理策略和管理理念,助力环境监管成效的升级和蜕变,对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