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践探索——以金融学基础课程为例
2021-04-10刘卫星
刘卫星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部署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要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目标性,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陪伴学生成长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与渴望,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精神给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期待,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文章把金融学基础这门高职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作为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对象,以包含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的财政金融故事为切入点,打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主线,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思想政治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意义,通过专业课程的方式,有序推进共同培养人才计划,打造全面成长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职综合人才。
2 金融学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
2.1 设计思路
金融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思政课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和铸就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教授各门专业课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的同时,要把思政完美地融入专业课中,避免空洞的思政说教,和专业课一起协同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课程思政设计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要发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高职院校的学生和社会接触得比较密切,具有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与新观念比较快,对发生在身边的经济金融现象和信息比较感兴趣,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控力不强,难长时间集中精力的特点,而且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甚至有排斥心理,基于以上高职教育的学情特点,教学设计就要把课程思政的实践性放到首位,要以鲜活、有影响力的金融故事融合进课堂,把社会这个大课堂和小课堂结合到一起,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塑造学生。除了教学设计,还要在课程建设中通过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融合思想政治元素,同时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线下多渠道展开。
怎么结合、怎么把握知识点来讲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金融学基础课程的系统梳理,确定支撑该课程的知识点,包括了解货币,深思信用,察看货币市场,探究资本市场,详解金融机构与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细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信托与租赁业),理解货币供求与均衡,解读货币政策,放眼国际金融,探究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及互联网金融等内容,内容十分丰富。金融学基础的课程思政就要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与各个知识点相连的中国金融思政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去优化课程设置,让课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
2.2 思政元素融入“金融学基础”课程的实践
根据金融学基础梳理出来的知识点,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新闻、事迹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元素,通过如下的路径与专业内容教学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把握和理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货币与货币制度。从中国古代的货币的起源与形态变迁讲起,以黄金为本位币的案例结合社会的金钱观来和学生讨论;以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中国数字货币试点来讨论中国货币形态的创新,引导学生理解金融创新带给国家的变化及其力量;结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进一步讨论我国的“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2)信用和利率。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发生的校园贷、高利贷来探讨信用和利率,讲解关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不到20年就走完的利率市场化故事,把专业知识点信用的概念内涵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观串联起来,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教学和育人的全部环节中去。
(3)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在北京成立。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是我国第一个倡导成立的国际机构,进一步结合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中国银行业和中国身影亮相国际舞台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这一金融机构成立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4)金融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并试点注册制度,以帮助中国更多合格的科技企业走向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逐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扩大其国际影响力。这项改革将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和金融改革,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经过5年的准备,2018年3月,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它的推出增强了国家原油全球话语权,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
(5)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谈起,从建国开始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把抓”到当今我国多种商业银行类型共存的多元化状态,再到2014年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成立,标志我国银行业“互联网+智能银行”的发展,再进一步延伸到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资金集散机构和中心的知识点,以实现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的价值目标。
(6)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我国金融业是在解放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建立起来的,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从此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就诞生了;1978年改革开放全面铺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也进入了快车道‘’现今的外汇储备持续雄踞全球榜,进一步引领学生树立“四个自信”;通过2018年6月网联平台的投入使用,使得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完成了实时监控,保障了客户的资金安全,让学生理解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所担负的全国清算和监管职责,引领学生理解国家的改革措施和中国金融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树立了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7)货币供求。通过学习几个国务院扶贫办精选的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了解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的扶贫小额信贷,体会国家为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的政策和手段,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等。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查看国家统计局近10年的GDP数据,并且和美国相比较,进一步彰显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8)通货膨胀与紧缩。通过几个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国家的数据,以及西方几个发达国家的5年数据和我国的5年通货膨胀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一直是低通货膨胀和经济高增长;通过对通货膨胀的治理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理解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数据和实例进一步加强和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
(9)货币政策。在此项目中,对学生的能力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可以分析解读国家目前的货币政策,如在202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确定了维持两大目标:保持价格和金融稳定的协同发展的宏观政策,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清晰度。然后让学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了解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其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明确其身上肩负的新使命。
(10)金融风险和监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了要防止突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事件发生和包括金融安全的新时代金融安全观。结合2020年底我国对P2P业务清零的新闻,让学生分组讨论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品种新业务带来的风险和金融法治体制不完善等带来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
(11)国际金融。以国际金融方面的重大事件为切入点,如2016年10月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使得其他各国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和吸引力急剧增加,通过人民币所处的“锚时代”,和学生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当前,中国经济是世界主要经贸机构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外汇储备持续雄踞全球榜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弘扬中国发展的成就,坚定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梦想,以及在思想上坚定“四个自信”。
3 做好金融学基础网络课程思政平台的建设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线下多渠道展开,积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金融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加入思政资源,重构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如当前中国金融发生的热点新闻等,同时把思政的知识点编入每一个学习项目的题库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也可与其他网络资源紧密结合,如链接央视网、新华网等各种官方网站,及时将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动态或鲜活案例等课程资源传达给学生,把课堂这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战场通过平台进行多维度的延展。
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积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员、研讨,通过科研促学、教师思政等活动增强所有教师的师德修养意识,明确所有课程的教育要素和责任。另外,教师要时刻保持坚定的教育自信,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结束语
金融学基础课程的网络思政课程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通过课程思政实现教书与育人目标也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以金融学基础课程为例,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财经专业课程教师要收集和整理体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财经新闻、事件及财经故事案例,把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并融合在专业理论课中,还要将以前传授知识和掌握技能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相统一的育人模式,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仅仅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学习,从而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