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1-04-10王江丽吴华长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核心

王江丽,吴华长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协同育人联合起来,并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视角。

1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应基于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学生需求优化教育形式与路径,构建创新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文章立足该院校二级学院实践,基于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管理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二级学院“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理念、环境、制度、行为四个维度为切入点,以线上线下平台融合与校内校外时空融合为重点,以创新队伍建设、教育内容、考核方式为驱动,着力发挥育人各要素的主体性、融合性、创新性特点,逐渐形成了“四维一体、二融、三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2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2.1 “四维一体”:锻造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富有专业特色的“精管善理”文化育人工程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一院一品”学院文化建设为主线,针对管理类专业,打造符合专业特色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精神。该院校以精准实施“精管善理”文化育人工程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元素内化为文化育人的内涵要义,提炼出“管于精细,理于至善”的理念,以及“管心明理”“管时问理”“管行践理”三大价值向度。坚持以理念文化建设为统领,积极开展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管理专业特色的“精管善理”文化育人体系。

(1)理念文化建设。①“管心明理”,即守初心、育匠心、持正心,去伪求真,明察事理,重在培养师生家国情怀。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②“管时问理”,即惜时、控时,砺能精技,重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善学的环境下迅速成长。③“管行践理”,即学以致用,躬行实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旨在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

(2)环境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教学区走廊、学生活动区域、党员活动室,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下、线上空间将文化理念标牌上墙,并嵌入网络平台,营造浓厚的环境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他们。

(3)制度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应遵循制度引导—制度规范—制度创新的发展道路,通过确定量化指标制定规范化的培养与考核制度。该院校依靠文化建设载体先后制定了“精管善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制度、党员发展“三投票五公示三答辩月汇报”制度、“初心悦读”党员学习制度、学生党员驻点宿舍制度、党员教师“7个1”行动计划等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制度认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意识。

(4)行为文化建设。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为文化上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理念落到实处。该院校精心设计了16项精品活动作为文化建设载体。在“管心明理”模块,实施“与信仰对话”“精管善理”大讲堂、ME真人图书馆、悦读沙龙等活动;在“管时问理”模块,依托专业特色设立了职业规划大赛、时间胶囊、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在“管行践理”模块,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着眼于综合素养提升,开展了“菁英训练营”“万里裘”公益服务等活动,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2 “二个融合”:线上线下教育平台融合,校内校外育人时空融合

(1)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该院校搭建了“3+4+5”线上线下融合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实现1+1>2的效应。依托院、班、团学机构3级体系,构建线下育人平台,进行工匠精神培育;依托易班、微信、微博、网站4大网络载体,构建线上育人矩阵,实施价值引领与思想教育。协同学院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社企精英5大育人主体,组建“KOL”(关键意见领袖)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打通线上线下育人渠道,延伸育人触角,扩大育人覆盖面,让立德树人从平面走向立体。

(2)校内校外融合:打造校地合作、区校共建的育人时空。该院校秉承“引进来、走出去,共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校内,通过“精管善理”大讲堂、ME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优秀校友、校外精英到校开展专题培训,以能力+素质为双线驱动,实现职业+专业的同向发展。在校外,针对高职学生学制短、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学院积极联合社区、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与广州市联通人力资源党支部开展了党建文化协同共建,与广州市梅花坞社区开展了学生志愿服务协同共建,这不仅有效延伸了立德育人的时间和空间,也实现了校内教育、社会教育与岗位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2.3 “三个创新”:队伍建设、教育内容、考核机制创新

(1)队伍建设创新。该院校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将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任教师、社企精英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育人队伍中,构建了“KOL”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明确角色定位,划分教育职责,打造了旗帜鲜明的育人风格,提升了育人队伍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三全育人”理念得以落实。

(2)教育内容创新。该院校应教育之所求,谋学生之所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建立了每月每班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工作机制,由学院学生工作团队统一规范内容。通过优秀师生讲述先进事迹,开展榜样力量教育,树立学习典型。学院面向辅导员、专任老师、优秀学生征集了思政教育内容,开设了“辅导员之声”“社会大讲堂”“青春加油站”等专栏,提高了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考核机制创新。针对育人质量评价,该院校建立了理论水平+综合表现+作用发挥评价机制。通过党员发展问询答辩、党员发展每月汇报考察学生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考察学生现实表现,通过学生评先树优前置制评价学生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自评、班群评价、辅导员评价、专任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要求与标准。

3 经验启示

(1)创新培育模式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不断拓宽教育范围,增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道德实践,把学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园和滋养文明的沃土,汇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磅礴正能量。

(2)协同育人队伍是基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关键在于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推进协同育人,凝聚育人合力。高校应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凝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3)规范制度建设是保障。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也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同时,要发挥制度导向作用,把价值践行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定,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