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研究
2021-04-10黄心渊刘书亮
黄心渊,刘书亮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申报了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研究”,已经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审批通过并正式立项。在未来的几年内,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将展开深入研究,搭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
一、中国动画研究的突破口
中国动画创作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这个年轻的学科领域也在积极发展。目前的中国动画学界已经在动画艺术史(论)、动画美学与媒介、动画技法与技术、动画产业与文化消费等诸多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者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动画研究尚且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知识生产领域,还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亟待突破。
第一,缺乏研究范式的突破。动画研究一方面缺乏研究方法模式上的创新和深入,一方面缺乏中国化的动画知识结构搭建。从溯源上看,动画理论基本来自于电影学和美术学的相关知识,其中前者体系以西方理论为主。学界对动画的分析也已经形成了这两种研究范式。它们虽然稳定,但也因此而缺少活力。学界常常愿意提及所谓动画的“电影性”与“美术性”之争[1],却较少提出新的学术概念,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动画研究的范式创新和思维广度。
第二,动画艺术知识搭建系统性不足。除了理论性的基础研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动画艺术知识的整体搭建缺乏系统性。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的研究关乎中国动画艺术创作和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缺的基石。从文献梳理过程中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常常是不同层面的研究混搭,难以区分出哪些是批评、哪些是史论,哪些专注于理论、哪些专注于实践等。因此,在更整体、更系统的层面上,对于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学界尚未做出有效统合和本质提升。在研究对象上,其更偏重于对单个艺术作品、特定风格、单独创作环节的分析,而非基于时代精神和媒介发展下的整体性思考。在思维理念上,常停留在以已有理念和借用既定术语对动画艺术作品作简单化分析,多是浅层的“跨学科”,却不能在深层关联相关艺术学科,没能从知识的联结和扩展着手形成思维理念的通路。总地来说,中国动画“注重……感性的艺术创作和经验式的产业实践,真正的理性思考、规律探究、机制建立一直阙如,建树不多,不成系统,不能与创作、产业形成共同发展之势”[2]。研究者必须强化更具全面性、系统性的整合性研究,才能够避免上述问题。
第三,国外对中国动画研究的浅表化,带来了评判偏差和理论偏误。国内动画学界普遍认为,国际上对中国动画的体认尚且不足。西方学者对中国动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历史和产业上,很少真正关注中国精神或挖掘文化内涵,因此诸多观点与命题大都立足西方化的中国动画现象,或是在相关中国研究尚且缺席的前提下得出的,这难免造成理论偏误。西方学者对中国动画的研究较为浅表化——这也是根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动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创作实际的知识体系的必要性所在。
中国动画研究涉及越来越丰富的层面,然而仍可以察觉现有的中国动画知识体系有着明显的西化特征:研究范式来源于西方、知识网络的民族特色缺失、人才创造性的关注不足。但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懂得建立中国自身的知识体系且不断强化它、并用其解释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在当代拥有民族话语权,从媒介与文化的双重意义上[3]在国际发扬优秀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国化的知识体系,以自身悠久的文化为源头,才能够真正领导中华文明走向未来,发挥出民族特有的文化魅力,延续实践基础之上的无限创造力。
从具体的子领域来看,中国化动画知识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方方面面:学界对动画史学研究看到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必要性,进行动画审美的热烈探讨,但在民族文化观照的缺席下,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就较为困难。动画创作虽关注叙事、镜头语言和美术等的研究,确定了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核心地位,但是对民族性和优秀动画结合创作的方法还在探索中,离提炼出合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和策略距离颇大。虽然产业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产业链和创作链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同岗位人才缺失,亟需以实际情况构建中国化的动画知识体系,避免体量增大而结构零散带来的产业发展受限的情况发生。动画教育上,面临新时代和产业发展新特征,高校应注意到自身专业建设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学习与动画产业的发展脱节等使中国动画产业缺乏人才动力的长期难题[4],从策略层面、教学结构层面和人才培养层面,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更新和调整动画知识体系的搭建。另外,新技术新文化的涌现,从时代层面呼吁结合中国当代产业、文化和经济的特征与需求,搭建和完善以中国原始文化基因为基础、以当代精神为内容的中国化的动画知识体系网络。
二、研究价值
(一)学术价值
1)建构一套完整的动画艺术知识体系,让中国的动画艺术理论研究在概念辨析、观念阐释、研究路径与方法等诸多层面有所提升,帮助今后的动画研究找到系统化的学术突破口。
2)重新梳理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中国动画作品的情况,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中国动画学派”在当代的特殊意义,对这一关键概念做具体而完善的理论迭代,破除学界的争论,从而直面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的议题。
3)将时代特征充分融入艺术知识体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要建立中国的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既要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研究当代文化,构筑适合新时代要求的精神文化作品。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文化艺术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本课题将时代特征充分融入研究进程当中去,让动画研究与时俱进。
(二)应用价值
1)对创作更具中国特色的动画提供有力而系统化的指导。给予复兴中国梦、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精神走向世界等目标以新的承载主体,为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提出可以落实的方案,重新焕发中华文化的巨大爆发力,增强国民和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程度,在中国民族化动画中树立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
2)将动画研究作为交叉学科来研究其知识体系,勾连诸多学科概念和工具,接受各类理论滋养,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当代思潮对动画创作的影响,真正结合时代需求发展动画的知识体系。
3)为行业探索建立动画民族化的创作机制路径研究、传统文化故事甄别与创新研究、品牌搭建创新研究、动画传播研究、民族化与国际化传播路径研究、高校与社会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等,把握时代的规律、动画创作的规律、市场的规律,为行业提出科学发展的路径、方向及其具体措施。
(三)社会价值
1)响应党和国家对动画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完成党对动画在新时代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要求。我们期望从传统中汲取中国文化的巨大力量,复兴中华文化,满足文化强国、媒体融为一体等系列的重大战略需求。
2)通过知识体系的成果转化,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与旅游部、宣传部等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使动画产业在内容创新、品牌打造、文化赋能上得到发展路径指导,激发出中国动画产业潜在的巨大能量。同时,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助力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其中既包含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包括动画自身的思政教育和美育功能。
三、各子课题及其逻辑关系
本课题将研究拆分为五个面向,形成关系密切的五个子课题。具体来说,各子课题的主题及其所对应的研究内容和彼此关联如下。
(一)子课题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下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方向、原则与路径研究
子课题一为本研究确定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总体的建构方向和纲领。中国所处的新时代特征,党和国家对中国原创动画艺术的先进性引领作用等将在子课题一中充分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引领,也就没有当今中国动画艺术的长足发展和兴旺。人们应该将动画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党的创新理论做进一步接轨,以便让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对当代社会更有积极作用,让动画创作者更能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需求的作品来。
(二)子课题二:民族精神传承视阈下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子课题二是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在创作领域的精神溯源,从民族精神传承的维度追溯动画的历史。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动画艺术的知识体系,正应该生发于中国动画艺术创作实践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该子课题是典型的动画史论研究,全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动画在历史上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契合的紧密联系。
(三)子课题三:时代精神传播视阈下中国动画艺术创作观念研究
子课题三是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直面当下的现实观照,从时代精神传扬的维度分析当今的中国动画创作。中国的文化思想是先进的,这就需要人们有充分的能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不光对中国动画,而且也对中国思想与中国的时代精神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传播,尤其是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问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也子课题三要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一议题在本子课题中包含两方面,一是创作本身如何承载新时代的内涵,二是从产业层面探讨如何让优秀的动画走向中华时代精神,为中国和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谈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时也必须充分意识到,民族化不是一成不变、照搬前人,而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着时代不断演进[5]。
(四)子课题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动画艺术知识实践创作转化能力提升研究
子课题四是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面向未来的迭代更新,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探寻知识体系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升级。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动画的新技术、新媒介以及新兴次生文化层出不穷。当今的动画已经成为了更加典型的综合性艺术,需要创作者和学者掌握和运用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动画艺术的知识体系需要谨慎地纳入这些内容,通过对学科壁垒的跨越,让动画的媒介与文化知识得到丰富和充实,从而极大地提升中国动画创作实践的转化能力。
(五)子课题五: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背景下动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子课题五使得对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应用构成完整闭环,讨论动画人才培养的问题。教育,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重要应用场域,另一方面是令知识体系不断得以新陈代谢的、能够可持续发展和提供学术养分供给的保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面下足功夫,才能保证我们所做的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型建构不会沦为漂浮在半空中的理论楼阁,而是真的可以教育界与业界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在艺术类学科与专业高等教育正在飞速改革的今天,对动画人才的培养更是显现出无比的重要性。
这五个子课题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让项目即将搭建的这一知识体系能够在动画的专业领域通过教育而传承下去。从五个子课题所触及的面向看,项目最终将会形成的知识体系也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是动画这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且迅速发展迭代的特殊传媒艺术形式决定的。
四、研究目标
确定新时代的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总架构,从理论层面组建完整多元化的中国动画民族风格体系,在实践层面贯彻党的文艺理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发展观,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发挥新时代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越性,为实现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国梦”在动画艺术领域具像化、现实化提供理论根据。
(一)学术思想理论方面
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展开后,所得的知识体系成果将可以让动画研究更加适应这个传媒艺术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性、洞见性的知识体系成果可以更好地解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下动画的历史发展路径,更好地在党和国家关于文艺的方针、倡导和扶植之下引领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课题将建构出的动画艺术知识体系,有较好的通用性,且不是某种简单化的穷举概念式的研究,而是带有学术理论生发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动画研究的范式转换,为未来的更多研究铺好路、拓宽路。
(二)学科建设发展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会将动画学科领域的独特性从整个艺术类学科中突显出来,同时将把动画研究在当今艺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强化出来,让动画研究不再是被边缘化的学科领域,帮助动画学术走向繁荣。同时,学术研究自然也将起到对艺术创作实践的积极影响,令更多创作者获取明确的、符合时代与人民需要的创作方向,期望能带来动画创作界的百花齐放。
(三)资料文献的发现利用方面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重新梳理,对经典文献的价值进行再发现,对某些具有洞见但此前未被足够重视的国内旧文献进行拾遗。此外,找到晚近国内尝试参与建构中国动画知识体系的新锐文献,使其成为有用的研究参考——近年来很多青年学者在这方面颇有著述,决不能轻易漏掉这部分资料。国外文献方面,要找到国外对中国动画的研究中有借鉴意义的那部分,尤其是擅于通过动画研究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成熟文献。总之,对整个动画研究领域的文献深度整理也将是一项重要工作。
五、研究总体思路、视角、路径及其依据与可行性
本课题贯穿中国动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打通学术与创作话语体系,连接理论创新与知识转化,打造一个有解释力、创造力、鲜活力、生产力的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解释力”强调知识体系要与中国的动画生产、观众接受心理等充分贴合,能解释动画艺术活动的本质;“创造力”指要在批判接受西方话语体系基础上,在兼容其他学科的影响之上,对知识体系有所创新,摆脱动画研究中的失效话语;“鲜活力”是让知识体系跟上时代,适应动态发展;“生产力”指知识体系最终要落到实践上来,为人民创作出优秀作品,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传递中国精神。
(一)回溯历史,厘清中国动画知识体系的历史与文化根基
研究以美术电影与“中国动画学派”为出发点,首先对概念背后的观念沿革进行深入挖掘,从史论视角切入,考察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欲把握动画在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底上如何与建党一道走过世纪风雨,为民族精神发声,为儿童教育发声,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声,就需要研究者重点把握美术电影观念史以及“中国动画学派”的文化根基。
(二)直面当代,讨论当今中国动画更加复杂的、危与机并存的权力场域
探究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能在新时代下让中国动画发展得更好,已有体系又为何阻碍了动画研究的发展,有哪些创作桎梏和局限性。为此,课题组将明确动画产业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挑战与新契机,以便在新时代语境下有效重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之路,深挖在动画中表达展示民族文化的方法。
(三)面向未来,重视技术与艺术在动画领域的融合趋势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条件呈现出更为自由高效的情势,动画IP产品与文化形态可以跨越现实和虚拟时空同时存在于人们周围[6]。全景交互、AI、5G 与4K 等数字创意产业近年崛起的技术与动画发生了奇妙碰撞,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悄然经历着一场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7]。这是搭建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必然要涉足的。本课题将涉及人文艺术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碰撞。
(四)关注成果转化,内容创新与专业教育双线并行推进
在知识体系的成果转化上,既重视动画作品生产,也重视动画人才培养。动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商业动画需要较大的团队才能高质量完成。因此,如何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团队结合新技术条件令创意优势最大化,这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需要格外重视动画人才培养。为了中国动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事业,为让我国的动画产业屹立国际,从出路上解决动画发展问题,用新的知识体系培养人才将是根本途径。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动画人才,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解决我国动漫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8]。此外,也要用动画进行思政教育、美育、文化普及教育。中国动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一直以来都在承担大众教化作用。在新时代,人们也应利用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让动画自身的教育作用有更大发挥空间,完成社会主义文艺应起到的积极意义。
六、研究方法与手段
(一)文献分析与史料挖掘
对各类文献(论述性成果、新闻、口述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美术电影创作观念、学派沿革与重建、美影厂管理理念等展开广泛的资料搜集。深入研究学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发展意见、重要讲话等,尤其是对党和国家在动画产业上的政策分析,这对本课题非常关键。大量阅读传播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学科的理论作为对照,深入探寻动画知识体系建构、内容创作与传播上的新可能。
(二)深度访谈
深访可用于了解国家对动画行业做政策扶持时从业者与公司主体所获得的帮助,以及政策落地时的难点,从业者与公司有哪些困惑暂时还未得到解决等,也可应用在对动画节展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研究上。对策展人、艺术家等进行深访,探寻国际上对中国民族风格具有怎样的体认,还可用于考察学者们对目前动画研究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的记录和讨论。
(三)问卷调研
本研究将利用问卷类统计量化方法,考察探究动画与相关文化在中国的消费基础、中国民族风格作品的审美接受优势与遇到的挑战、外国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接受与本土化过程等。
(四)动画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可作为一种“诊断”过程,用于考察部分当代中国动画存在的过度学习外国审美、民族风格缺失、文化价值观错位等严肃而关键的问题,也可研究中国形象如何被海外动画影片借用,并对其作出相应分析与批评,这对动画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有重要意义,还可将其用于对中国近年来优秀民族风格动画相关的改编来源(中国神话、传统故事等)进行研究,探求叙事背后的文化象征及其动画转化。
(五)大数据分析
本课题将爬取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视频平台、知识社区等的数据,充分采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大数据信息,考察当代动画观众对于动画作品的接受心理、话语框架、观影偏好等等,并以此种量化方法获取观众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中使用的接受程度,以及国产动画在西方世界里的认可程度等。
(六)元研究/元批评
使用该方法是课题的特殊性决定的。课题须对动画研究做出反身性的考察,即元研究(Meta-studies),这非常有助于找到理论突破口,看到已有研究范式的优点与缺陷,让搭建的知识体系更严谨。
七、研究重难点
(一)重点一: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理论构建
对“中国动画学派”的内涵阐释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以往研究多抛开理论与创作观念的历时性变化及对当代创作的辩证影响,涉及当代的内容也常浮于表面。本课题的这部分研究将把重点置于历史与当代的联结和弥合上,既要充分认识并客观分析历史,又要立足当代,研究其中尚未通透的概念。另外,对传统民族元素的取用在当代动画创作中存在不小的问题。常出现中国元素取用生涩,文化符号简单堆砌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动画学派”的历史进程,构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中国动画学派”的理论体系。如何继承我国既有的动画传统,并借其力以推动中国动画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是富有挑战性而亟需研究的议题[9]。
(二)重点二: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转化路径探寻
知识体系是动画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现有的动画艺术知识构成具有明显的西化特征,知识网络的民族特色缺失、对本土人才创造性的关注不足。应该从我国自身悠久的文化源头开始,梳理动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提炼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构建中国动画的时代表达体系、动画产业环境知识体系、动画新媒介技术知识体系、动画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等,创新完整的中国特色动画艺术知识体系。探寻动画创作、动画产业、动画教育成果转化的多种路径。
(三)难点:中国特色动画研究范式转换
通用的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研究体系,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基础上,既包含客观经验主义范式,也包含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和批判范式。本课题将对动画的研究范式与路径进行全面讨论。对学科理论系统与学术话语进行整体化升级,指认出已有的各种研究路径并加以评价,将整个动画研究的脉络图谨慎展开,并更好地重新绘制。这既是课题亮点,也是一项内在要求。
八、研究创新点
在问题选择上,课题组以五个逻辑关系紧密的子课题将总体任务做了拆分,每个问题都非常关键:党的引领,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内容升级创新以及背后的人才培养,这些问题共同组成知识体系的大框架,使课题能够对动画研究有结构性重大推进。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将以跨学科的开放视阈探究中国动画的话语结构与民族性问题。在动画本体不遗失、不偏轨的基础上,用跨学科的开放思路,综合各学科所长并大胆引入一些在动画领域原本不常见却颇有效用的方法。本研究也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需求,设计出具体而适合的研究路径,将综合运用各类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考察。动画确实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很多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还没有在动画学科领域充分使用,本重大课题将改写这一状态。仅简单化使用西方化理论工具存在局限性,易造成观点偏缺——尤其是当以中国动画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同时,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的研究缺乏整体性、联结性、系统性,相关研究方法又并未形成体系。因此,本课题工作组将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打通中西方的知识模块,立足中国,批判地接受西方工具,辩证整合完整知识体系。
在分析工具上,大数据抓取等技术性较强的工具将被使用。在探析动画的融合媒介与新形态时,课题将涉足AI 主播、虚拟偶像等泛二次元的文化现象,其背后需要许多科学技术知识储备与分析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识别、手势交互、动作捕捉等。这些都是课题要做的创新推进。
在文献资料上,从经典到新锐文献,从论述性到新闻性文献,从文字到音视频类文献,课题组都将做深刻而全面的开掘。本课题将包含深入的史论研究,历史话语分析将非常倚重经典文献,相信对中国动画史论的贡献将不容小觑。更具体地,课题涉及的文献将跨越近一个世纪:从中国动画1920年代发端时媒体对动画放映的报道评论,到美影厂成立(1957)前后的珍贵图文,再到2000 年之后政府对动画产业的培植与扶持政策,直到近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认真梳理,才能做出高质量、经得起推敲的研究成果。课题工作组将夯实研究文献基础,锻造资料翔实的学术成果精品。
九、结语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研究”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纲,以历史传统为源,以时代精神为风向标,以新技术语境为延展,以人才培养为养料。通过五个子课题共同攻破动画研究零散、分裂的话语体系,形成一套完整而创新的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让创新构建的知识体系既有不可替代性,又能与其他学科互通有无。在我们的期望中,动画将不再是被严重边缘化的学科领域,还可能向外学科主动输出理论,有成为未来显学的可能——在数字技术如此发达、影响广泛的今天,动画成为显学并非遥不可及之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