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1-04-10安丽超张海鹏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重庆市测绘

安丽超,张海鹏,王 炜

(1.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重庆 401121)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共享经济等相关行业和产业产生了积极带动作用[1]。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中新重庆项目的实施,重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需求旺盛。本课题组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相关测绘地理信息统计资料,同时走访重点企业、测绘学会和主管部门,对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过程中向300多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并累计走访30家单位。通过全面调查研究,本文对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进行了现状梳理、SWOT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1 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

2019年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资质单位有317家。其中,微型企业占比为18%,小型企业占比为63%,大中型企业占比为19%[2]。

1.2 产业结构

从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资质单位国有、民营构成情况来看,在资质单位数量方面,民营单位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态势。

1)遥感测绘服务领域,88%的企业从事该项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服务领域,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战略引领下[4],41%的企业从事该项服务,在全国率先建设完成了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了向上连接国家、向下连通区县、横向打通市级部门的共享交换体系,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体现了测绘地理信息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关键作用。

3)地理文化产业领域,围绕“每周一图”、“八二四研究所”、地理文化众创空间等特色工作,构建了一套集地理信息、地理知识、地理文化三位一体的层层递进的“大地理信息”服务体系。

2 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产业发展优势

1)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重庆市大力推进产业基础环境建设,在现代测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全面支持北斗,兼容GPS、GLONASS等系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服务;在航空遥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庆数据与应用中心,面向政府、行业、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产品和快速数据服务;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为全市行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资源共享领先。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动全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工作,建成了全市标准统一、内容融合、开放共享的共享平台,面向市级部门、区县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和整合应用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为下一步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

3)科技创新平台基础雄厚。重庆市不断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强化人才队伍培养,深化技术研发能力。目前全市拥有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30余个,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提供了沃土。

4)特色产业发展鲜明。以“分享地理价值、传播地理文化”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地图创意、地理设计、文化科普、众创空间等独具重庆特色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创新了一条从地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服务到地理知识、地理文化服务的路子,彰显了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特色。

冯可儿听到田卓夸奖她,很兴奋,用胳膊肘捣了一下高潮,说,贰拾万哪,百分之三十的业务提成,你算算是多少?即使他们愿意掏拾万,也有叁万的提成呢。这个钱,你不能独吞吧,说,分我多少?

2.2 产业发展劣势

1)企业数量与产业规模仍有提升空间。与产业最发达的省市相比,重庆市测绘资质单位在数量发展和高质量的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建设上亟待加强。

2)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平衡。目前,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结构体系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格局。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中,上游的地理信息硬件制造单位较少,下游的地理信息应用企业还不足,中游的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等传统数据采集单位相对集中。

3)企业规模仍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从国有、民营构成情况来看,国有企事业测绘单位积淀深厚、管理规范、技术实力强,民营企业起步晚,实力相对较弱;从地域分布来看,甲级资质单位均位于中心城区,区县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力量较弱。

2.3 产业发展机遇

1)新战略定位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继“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三个作用”发展定位。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为重庆市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时空大数据产业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驱动。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作为一种前瞻领域的战略意义,启动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数据强国计划[5]。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在该时代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时空大数据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3)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优化。随着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自然资源部、重庆市一系列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尤其是2016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现阶段正在编制的《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将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重庆市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视以及环境的不断优化,对于完善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结构、培养新的产业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产业发展威胁

相对于鼓舞人心的机遇,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1)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领域,有些已超出了现有监管的范围和能力,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制度已不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2)全球化对产业发展的威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主要趋势就是全球化服务。全球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监督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例如,Google Earth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美国的Esri公司和鹰图公司占据我国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市场;在数据库方面,基本上是美国甲骨文公司独霸江湖;在遥感数据方面,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大量依赖于国外;在导航定位方面,主要依赖于美国的GPS;在测绘技术装备方面,国外的高端测绘仪器基本占据我国市场。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领和保障

1)加强产业的顶层设计。推动尽快出台《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实现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统筹规划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市场、产品、人才等多方面要素,积极促进重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产业分类统计体系。建立和出台新型产业分类统计体系,依此对地理信息产业进行普查,准确掌握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数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人才构成、技术实力、发展规模、发展困难等,为科学指导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分类统计工作纳入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工作范畴,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制度,定期开展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发布,供企业参考。

3)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完善使用许可制度,进一步简化使用许可审查程序,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使用许可的管理方式和实现手段,增加许可产品的获取途径。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在采集、加工、保管、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相关安全制度,确保地理信息企业行为不会威胁国家安全。探索建立政府与企业在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面的合作和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以及反应迅速等特点,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同时利用政府数据的综合优势,推进企业数据的完善。

4)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和安全管理。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强化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执法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和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单位在涉密测绘成果存储处理、使用保管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打击外国的组织和个人非法获取、处理地理信息行为,以及向境外非法提供涉密地理信息的违法行为。

3.2 增强科技创新和转化

1)提升软硬件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成果的转化。完善自主创新成果发布机制,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优先采用自主创新成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2)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地理信息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采用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承接和采用重大科技成果,开展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化应用,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地理信息技术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出台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地理信息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的政策,引导、支持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地理信息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中。建立健全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发挥各类地理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在技术转移、技术评估、分析测试、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3.3 做强产业特色和亮点

在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业、导航与位置服务业、遥感、地理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门类和内容的同时,重点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地理文化产业,作为重庆市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亮点[6]。

1)发挥地理设计潜力。推动地理设计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延展地理信息产业链;推动地理设计在城乡规划、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服务示范应用;占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地理设计科研、应用和宣传的高地;依托行业的支撑力量、结合地理国情监测等常态化工作,继续进军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学术专著、科研成果;整合行业和高校资源,打造一支地理设计的人才队伍。抓住大环境下村规划全覆盖、传统村落保护、环保产业发展等契机,面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发展和推广高效、绿色环保的地理设计理念与技术,拓展地理设计面向城乡规划服务领域以外的产业链条,联合高校、规划资质单位创办以乡村保护规划、生态系统重建和健康地理为主要内涵的地理设计中小型产业公司。

2)创新文化科普产业。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产业化,大力开发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产品,创新测绘地理信息文化服务,实现产业价值向创意型转化。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与其他行业的文化融合,促进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为地理信息产业模式创新提供重要途径。围绕地理科普服务、地理动漫和游戏、地理景观规划、旅游资源推广和地理文化传播,重点与市内外文创企业和市内媒体合作,采取全资、参股等多种形式,通过“引进来”和扶持本土企业等方式,培育一批以普及地理知识、传播地理文化、共享地理价值为宗旨的地理文化企业。

3)继续扶持发展众创平台。结合重庆市放弃建设大规模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做法[7],扶持“地理文化众创空间”等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众创空间、众创园,以数据共享、技术支持、资金配套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企业,创造一批就业岗位,为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企业和从业者搭建交流、培训、融资、分享、合作的平台,激励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众创空间的灵活性,在项目、数据、技术、市场、场地等方面对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小微型企业进行全面支撑,提供“保姆式”服务,培育和孵化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

3.4 充分发挥学会和人才潜力

1)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发挥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等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强化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沟通联系,组织开展优秀论文推选、工程奖项评定、优秀企业与创新人才评选、行业自律、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

2)培养产业领军人才。设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带头人等领军人才遴选机制,从事业单位、企业中评选各领域的带头人才,发挥带头作用,从技术和产业方面引领各集群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重庆市测绘
7524亿元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