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在“两区”建设中吹响砥砺奋进的冲锋号
2021-04-09关邨
关邨
科学城·试验田·探路者·海淀样板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高度重视“两区”建设——建设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新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全力以赴把“两区”建设好,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度解读“两区”建设的要旨,即促进指导园区和产业自主开放,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自由化与便利化,營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其要点是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目标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视可感化成果。
“两区”建设的深刻内涵,就是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促进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比肩发展,构建首善之区新发展格局。因之,坚持大胆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做到对外与对内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引进项目相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开放与安全相统筹。蔡书记指出,海淀作为科技创新片区的组团,应当加紧“专利盒”制度探索,推进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建设数字货币试验区。
“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北京市委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海淀区重大务任,也是推动海淀发展难得的大好机遇。时不我待,已然吹响了砥砺奋进的冲锋号!海淀区做出强烈反响和具体部署:认清大势把握新发展时局,深入学习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推动各项任务实施和政策落地,确保“两区”建设见证实效收获硕果,奋力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高地,笃志走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前头、走在先行先试最前头、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头。
去年,海淀区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推进机制基础,勇于制度创新,探索建设数字贸易港,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和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确保“两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当下,“两区”建设的着力点是:瞄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赋能新时代科技治理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淀样板”。
目标明确定方向,思想先行聚动力。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两区”建设重大意义,以勇于担当奋力走在前列的责任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大胆闯大胆试,牢记当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排头兵的神圣使命,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以更大的担当有效支撑科技北京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强调:举全区之力,责无旁贷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高质量抓好“两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局上率先探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积极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上当好先锋表率,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好引领作用。这也是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题中之义。
于军在部署工作中要求:一是突出海淀特色。即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服务业开放上做好文章。二是加快政策创新。推出国家战略需要、开放度要求高、自身禀赋好的制度创新成果,让更多先行先试政策落地海淀。三是坚持项目带动。强化科学程序管理,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四是利用好科技、人才资源。发挥好党委政府的组织作用和服务优势,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创新能级,在打造“两区”建设示范标杆上展现新气象。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执行力是决定因素。于军十分重视全局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冲锋陷阵干部在前。强化细节到位,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提高“两区”建设工作实效。干部要增强知识充电的紧迫感,诸如学习数字贸易等前沿领域新知识。要善于领会解读贯彻好政策优势、改革措施和发展愿景,讲好“两区”建设新故事,“行百里者半九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要不忘初心弘扬中关村精神,耕耘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勇当“探路者”,甘做“扶犁者”,形成更加强大的“政产学研用”全要素“创新雨林”之生态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充满信心,作出“海淀贡献”和形成“海淀表达”,为迎接党的百岁生日交出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