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跑选手"满江

2021-04-09李源

环球人物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辑音乐生活

李源:鼓手,电台主持人,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平台播出,致力于推介具有独立审美的中外新音乐。曾在《乐队的夏天》《中国歌曲TOP排行榜》等多个音乐节目中担任专业评审。

1973年生于北京,歌手、音乐制作人。1998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舍不得你走》,进入演艺圈。同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多变的海》。之后陆续推出专辑《秘密花园》《奇迹》《冬某日》等,2018年获第十八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年度国语男歌手奖。

再次见到满江,他正准备出发录制一个音乐类真人秀,精神和身体状态俱佳,过年都没吃胖,爱人心疼他太瘦,一直劝他“增肥”。

算起来,上一次满江参加综艺已是2016年的事了。在《中国好歌曲》第三季的那次亮相可谓“惊艳”——马尾,蓄须,站在台上道骨仙风。彼时正流行“帅大叔”概念,拿来形容他很对路。随着节目开始,屏幕边上徐徐打出几个字——“满江,43岁,北京”,好似白纸新人的自我介绍。也确实,6年没发专辑,台下歌迷举起的还是他偶像时代的画板,节目里的他真像新人一样,一面与曾经的自己挥手作别,一面用崭新的创作语言,和年轻人在赛制里比拼。

5年过去,满江还是那个满江,依然在音乐的路上摸索。满江又不是那个满江了,他开始寻求平衡,在自己和宿命、和音乐之间,和这个世界之间。

没有准备,搭上一列快车

往回看,音乐对于满江是命中注定的事。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童年时充满了创造力,只不过很多人都被家庭、社会等因素压抑,去追求所谓“正道”了。从这点来说,满江无疑是幸运的,家庭氛围宽松,音乐的爱好没有被过多干涉。

初中时的满江,正赶上港台流行乐的黄金时期,用他的话讲,“很多杰出的音乐人横空出世,好像天兵天将”。比如对他影响很大的齐秦,在上世纪80年代组建了“虹乐队”,其中的成员就有江建民、涂惠源、钟兴民等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当时,少年满江会顶着冬日严寒,在北京前门新华书店排长队,只为买一盘费翔的磁带。

青春期的满江心里,有一扇门被流行音乐徐徐打开,藏在门后面的,是他逐渐清晰的歌唱梦想。流行乐带来的听觉体验,与儿时听到的蒋大为、朱明瑛等前辈的歌声是截然不同的,“我发现可能音乐的魅力就在此,它能描摹你的生活,尤其是你的悲痛,能够在你最痛苦的时候唱一首更痛苦、更击碎你心的歌,让你听完了以后大哭一场;或者在你真正需要鼓励的时候,亮起一盏灯”。

上图:2020年专辑《进化论》。下图:2017年专辑《冬某日》。

一切顺理成章。满江的职业生涯从驻场歌手开始,在90年代几乎唱遍了北京的歌厅。1996年,满江经歌手戴娆引荐签约天星文化,从而正式出道。唱功、形象俱佳的他,没多久就被唱片巨头索尼相中,成为其打造的第一批本土偶像。

这样的生涯起点,在很多人看来已是值得夸耀的高光时刻,而满江在采访或闲谈中都只是一笔带过,他形容那些年是“汽笛一响,车一开,你随着这辆车就往前走,没有任何准备,或者对未来有更远的憧憬……”在公司的安排下,不停地跑通告、上综艺、做演出已是常态。惯性驱使下,满江感觉生活失去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更多则是物理性的齿轮咬合,“就这样机械地工作,你真的跟一个时钟没有什么区别,我只是在创造时间的残值”。

无论车开出去多远、跑得多快,总会有停下的那一天。2010年,发完专辑《最美的时光》后,满江终于下定决心隐退。“那些年其实内心有挣扎,最终做出的决定就是希望,哪怕是冒一定的风险,也要进行一次高速急刹车……从那年之后重新调整生活,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面目,看清了到底什么在生活里面最重要。”

隐退的生活闲云野鹤,满江在绘画、书法当中寻得安宁,几年间仅发表了几首单曲,但思考从未中断。

自我绽放,自我孤独

满江;1973年生于北京,歌手、音乐制作人。1998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舍不得你走》,进入演艺圈。同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多变的海》。之后陆续推出专辑《秘密花园》《奇迹》《冬某日》等,2018年获第十八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年度国语男歌手奖。

2016年《中國好歌曲》决赛现场,助唱嘉宾韩红在表演结束后,哽咽着在台上说:“我很心疼他(满江),因为他从来不去争、不去吵,安静地在自己的生活和岁月中摸爬滚打,却从不低头,从不去夸耀自己有才华、长得帅、唱得好。在这个圈子里,他是我看到难能可贵的、少有的一个自我绽放、自我孤独,却从不放弃的好男人。”

带着过去几年的思考沉淀,带着对音乐的坚持,满江重回公众视野,在不惑之年重启音乐生涯。从2016年《Mr.Man》里奔放的摇滚乐,到2017年《冬某日》冷峻色调的声音实验,再到2020年《少年》律动性的浓墨重彩,他从未在同样的线索上一路到底,反而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音乐表达的“弹性”。

这种弹性在满江看来,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

“你总不爱说笑 你总自寻烦恼/你不寒暄客套也没什么值得骄傲/总对视频傻笑 总看体育频道/不太关注外表你说穿着舒服就好/地图翻来覆去 翻不出目的地……”这段歌词,出自满江2020年专辑《进化论》当中的《大摩羯》。区区几个生活横截面的白描,已然把他性格的本质点透。原以为歌词是自嘲,后来发现词作者是满江的爱人,难怪难怪,生活中最亲密的旁观者,看得最清楚。

与他聊天多了我也会发现,满江在很多层面想得透彻。他会很清醒甚至可以说很谨慎地审视自己的动向,无论朝哪一个方向,但凡踩得深一些,都会触发“自我修正机制”,然后主动地往不同的方向去中和一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复出后的3张作品都自成一派,很难被贴上具体的标签。

按唱片工业的路数,这种对市场不算“友好”的发片节奏,是有点危险的。你总得有企划、有风格定位、有包装、有人设吧?要不要做市场分析?常规操盘者,总要算算看的,哪能一张一张由着性子做?但以满江在主流乐坛被压抑了十几年的表达欲跟好奇心,现在的他,根本不顾及这些。这几年里,公司老板没少和他争执,吵到最后,拗不过,唱片也就发了。也幸好如此,满江的音乐变得更加有厚度与广度。

2021年初,有商演主办方托我打听满江档期,我把细节和资料发过去后,听说甲方最终找了别人,反馈意见是“满江这几年的音乐有点高级”。我想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种褒奖,满江听后只是淡然一笑,“也许人家只是用了个比较友善的词吧”。

不管高级还是低俗,今天的满江再不会刻意去靠近哪一头。“生活的感受最终还是要在创作上直接反映出来。”他如此说道。

少年,别停止继续冒险

再回头看韩红那段话,看得真准。满江在音乐里信马由缰,可生活中对人、对事都有着清晰的边界感。比如接下来要录制的综艺,他坦言还是会忐忑,会担心过度把自己的生活曝光在公众面前。

这种清晰的边界感,其实会慢慢形成一堵墙,有墙在前,是翻、是撞,还是绕着它不停“鬼打墙”?有时候也让人纠结。

《冬某日》专辑里有一首《墙》,是满江写给自己的。对他来说,重复自己是墙,偏执狭隘是墙,因此对每一堵可能诞生的墙,都无比警觉,尽量在端倪初现时及时调转方向。我问他,这样做会不会太过谨慎,以至于会主动放弃触达极致的可能?满江回答:“从大概率上来讲,很难逃脱掉,因为你再说要把墙推倒,内心当中其实永远有一个永固的墙,就是性格里面根深蒂固的部分,特别难以撼动……”

对于宿命,满江是相信的,他承认很难逃脱性格中的“初始设定”。相比年轻时对打破命运之墙的执着,中年满江更多地在与宿命“周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平衡。无论是2016年的回归,还是回归后每一张专辑的变化;从流行到独立圈,再到今年参加真人秀,皆以平衡为目的,这也正是他笔下“进化论”的应有之义。

2020年10月17日,滿江& M r. M a n 乐队在北京的“BlueNote”演出。

有意思的是,在满江“进化”过程中,还能看到一条“退化”的平行线索。《进化论》发表后不久,满江发来个网盘链接,原来下一张专辑已经制作完成了。我打开一听,好家伙,动静真大!有几首甚至连歌词都不要了,纯走身体律动。按理说人年纪越大越有话想说,满江反其道而行,这是一个快50岁的人玩的音乐吗?在他身上真的难以琢磨。

每次演出,满江总是蹦得最高,充沛得像个少年。就像《少年》中所唱的那样:“少年 别停止继续冒险/别怕对自己说抱歉/原谅残酷的告别/少年 拥抱失败吧少年/你终将失去安全。”

满江一直坚持长跑。他说自己的身体是耐力型,而非爆发型,在事业上更是如此。2021年,他隐约感觉一个时代的新浪潮即将到来,所以更加努力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敏锐,广泛聆听当代新作、新风格的同时,不吝与年轻一代音乐人积极合作。他期待当蓬勃的生长季来临之时,自己能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猜你喜欢

专辑音乐生活
黄子韬《The Road》
生活感悟
音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音乐
傻傻的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