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过度焦虑”的迷宫

2021-04-09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迷宫过度恐惧

永远不要妄想把焦虑消灭掉,因为它的存在有着其特有的意义和功能。基本焦虑,一般会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是可耐受的焦虑,甚至它还可以转化为有用、有价值的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人的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一种被放大的焦虑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被人们放大了的焦虑。它的存在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比如:

有人会担忧天会塌下来;

有人会担忧细菌进入到自己的身体而得绝症;

有人会担忧所有人都讨厌他;

有人会担忧自己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爱他的人。

如果说这些担忧毫无可能,也说不过去,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这些担忧一定不会发生。

更重要的是,人们会被这些担忧牢牢锁住,深受其害。为了避免这些可能性的发生,他们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却仍然无法杜绝这些可能不会发生。

当焦虑超越了事情本身时,人们就会被焦虑这种情绪控制。

于是他会:

睡不着觉、胡思乱想、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这种感觉是十分痛苦的,可是人们不知道,他的焦虑大部分是从他的头脑中演绎出来的,他们放大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强化了负面思维和情绪。

你是否走进了焦虑的迷宫当中?

过度焦虑是一个人亲手为自己建造的迷宫。

人们是怎么为自己建造这个迷宫的呢?根据我对焦虑特征比较明显的人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经常会思考这三类问题。正是这三类问题,构建了焦虑的迷宫。

第一类是“为什么”式的问题。

他们会想: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是这个样子呀?

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某件事情呢?

“为什么式”的问题属于追根溯源式的问题,它有时候会像个无底洞一样,你一旦进去就出不来了,爱钻牛角尖的人非常爱问“为什么式”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很难让人快速找到标准答案,它还会为人制造更多的痛苦。

另一方面,“為什么式”的问题也带有指责的味道,它代表着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不可接受。

这种不可接受的感觉,反而会让人越想越焦虑,越想越难受。

第二类是“别人是怎么想的”式的问题。

“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是属于别人的问题。

人们会想:

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他今天看了我一眼是什么意思呀?

他是不是不太相信我呀?

当你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时,你也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无论你多么的聪明和智慧,你都无法真正地揣测到他人的想法。

你只能猜,而且猜来猜去还猜不明白,反而会把自己绕进去。

这一类问题,也是很消耗人的。你始终无法在其中找到确定性,自然会越想越焦虑。

第三类问题是“如果式”的负向问题。

“如果式”问题属于假设型的问题,假设型的问题本身不会让人感到焦虑,但是当“如果”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不好的假设,就会令人焦虑不已。

比如:

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如果我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

如果他看不上我怎么办呀?

这一类问题也像深渊一样,很容易让人掉进去。

首先,这些如果并未发生。

其次,这些如果性的假设把人带入到了糟糕的想象当中。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因此焦虑不已,因为我们很难在“当下”掌控所谓的“未来”。

当一个人的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这三类问题的时候,想不焦虑、不痛苦都难。

如何将你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想要把自己从焦虑中解救出来,就需要你具备回到当下的能力。

这个时候,你需要重新问自己两个问题,邀请自己回到当下。

1.此时此刻我能为我的焦虑做些什么?

2.现在我有什么想法,我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两个问题是关于当下的问题,当你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确定感就会一点点地回归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一个面对自己,而非逃避当下的方式。

你既可以从这两个问题中找到确定的答案,也可以和真实的自己有所连接。

你会看见自己的焦虑、恐惧、担忧,也可能会看见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当你愿意把“看见的光”放置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被过去或者未来及别人带跑的时候,你的心才会从焦虑回归平静,从恐惧回归安全。

猜你喜欢

迷宫过度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大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