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研究

2021-04-09刘凤花李英波

云南化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大赛岗位

刘凤花,李英波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

2008年,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指出,通过举办全国或省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我国特有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近年来,全国、省市级和行业等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俨然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因为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能够切实检验出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成果,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求实的精神风貌,技能大赛同时也不断推动着职业教育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形势[2]。

技能大赛中设置的比赛项目都是紧密围绕专业教学标准,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贴合产业发展实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赛项的总裁判长、裁判长,以及大赛的命题者都来自企业,有些赛项所使用的软件也来自企业生产中普及使用的软件[1]。因此,参加大赛的学生,其训练内容与岗位实际更加接近。通过技能大赛的培训和历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节能环保意识、精益求精态度和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从以往的参赛经历也可以发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受招聘企业的青睐,一是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二是职业素养高,遇到问题时能够认真分析、刻苦钻研,且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三是心态更加沉稳,抗压能力强,有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从这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拥有竞赛经历的学生其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明显的[3]。

但在各职业院校每年能够参与技能大赛培训并上场参赛的学生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如“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一个学校最多允许两队(即六人)参赛,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这种锻炼机会的。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技能大赛模式,让技能大赛成果惠及更多学生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院的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分析检验岗位相对接的,但是青年教师对分析检验的岗位标准把握不准确,自己的实操动作也不够规范,对实验过程中评分细则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因此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实操能力亟待提高的现象。

2)实践课上,大多数学生的操作不规范,设备损坏情况严重,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存在“形而上学”的思想,缺少相关的理论思考;实训课的教学往往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组内只有一两个人在动手,其他同学“等、要、靠”思想严重;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分析、有效解决。因此存在着学生动手操作不积极、不规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的现象。

3)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但目前我院《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还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操作,实训项目与岗位实际的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脱节,授课过程中对接岗位要求的内容较少。因此存在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不能对接的现象。

4)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可用。目前市面上的分析化学教材均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步骤相对较简略,欠缺相应的操作评分细则。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均没有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案。因此,学生在实验课上从穿戴规范、玻璃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操作过程、再到最后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存在课堂纪律松散、实操动作不规范、实验报告完成质量不高的现象。

2 依托“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提升《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是依据高职教育工业分析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对接。通过理论与仿真考核、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操作考核,考查学生产品质量监控的意识及现场分析与处理样品的能力;考查学生工作效率、文明生产、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职业素养;考查学生执行国家质量标准规范的能力。展示教学“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对接岗位”的教学成果。促使职业教育切实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学生的满意度。

2017至今,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设定的考核内容有“氧化还原法测定过氧化氢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未知铁试样溶液的浓度”等,这些测试内容都来自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析检验项目,是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并经过行业专家审核后设立的。因此,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和评比标准直接反映了行业对工业分析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

《分析化学》是与“工业分析与检验”这个技能大赛赛项的考核内容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课程。2015-2016年“工业分析与检验”国赛的技能实践考核项目为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和Ni2+含量的测定,2017-2018年“工业分析与检验”国赛的技能实践考核项目为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2019年国赛的实践考核项目为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和未知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2020年后国家对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进行了改革,赛项的名称改为“化学实验技术”,但实践考核项目依然包括未知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通过分析历年“工业分析与检验”的实践考核项目,我们发现每年大赛的考核方案都是“分析化学”课程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参考技能大赛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建立技能大赛模式下的校本活页教材,在教师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切实将技能大赛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学生。

3 如何依托“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提升《分析化学》的实践教学

3.1 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工业分析与检验”教师技能大赛

以赛促教是夯实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技能竞赛的突出特点是实战性,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规定项目,这要求参赛者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扎实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而这一要求也同样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参加一系列竞赛项目,教师在赛前准备、赛中操作、赛后总结等过程中,将自身储备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不断贴近比赛要求,实现内在理论知识与外在操作技能的融合。同时,在参观与交流的过程中,与企业专家及其他参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开拓教学视野,更新教学方法,持续促进教学能力提升[4]。

《分析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亲自参加了“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后,知道了该课程对接的企业岗位是分析检验岗,对分析检验岗的岗位职业标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规范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对大赛评分细则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之后《分析化学》课程的实践项目授课环节能够做到标准示范、准确把握实训项目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2 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

多年的实践证明,参加过技能大赛培训和历练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那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心理素质过硬,对安全和绿色环保的理念理解的更深刻,到了企业以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另外,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如果班内有参加过“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的学生,他们就可以作为每组的带头人给组员做示范,也可以作为老师的小帮手给组员的操作评分。因为班内四五十人,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人都亲自指导,有了这些小帮手,学生的操作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指导和纠正,提高实操水平。

3.3 完善《分析化学》课程的课程标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的技术规范依据都是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如GB/T 601-2016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等。可见,分析化学课程90%以上的实践教学项目都有相关技术标准可依据,同时该课程的授课老师又都亲自参加或带领学生参加过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对大赛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应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大赛提出的职业标准和考核要求来完善《分析化学》课程的课程标准。将“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竞赛考核内容融入到《分析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技能大赛的导向、要求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对接,构建竞赛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让全体学生享受技能大赛的教学成果,提升技能大赛普惠性。《分析化学》的课程标准应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为依托,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使授课内容贴近岗位实际,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分析工技能鉴定的通过率。

3.4 编写能切实指导《分析化学》实践教学的活页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分析化学》教材均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步骤相对较简略,欠缺相应的职业标准和操作评分细则。我们可以参考“工业分析与检验”全国职业大赛中考核项目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根据生产一线检验员岗位的岗位要求和操作规程,并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编写一套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且能直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分析化学》活页教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石油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分析化学》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划分为六个项目,分别是:认识分析化学、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每个项目下以教材中的具体实验项目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下设置工作任务单和任务报告单,同时附上实操过程的评分细则和以评分细则为基础的量化考核方案。每节实验课上学生就拿着相应的工作任务单,按照评分细则上要求的操作规范去完成实操任务,同时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写在相应的任务报告单上,课后在任务报告单上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整个过程中有老师和参加过国赛或市赛的小组带头人做动作示范,引导他们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实践证明,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编写的活页教材,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切实有效的指导并提高分析化学的实践教学水平。

4 结语

技能大赛,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可以将技能大赛的培养模式融入到《分析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相关技能大赛、依据技能大赛的职业标准和评分细则修改课程标准和编写活页式校本教材等手段将技能大赛的成果切实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大赛岗位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