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

2021-04-09沈梦霞邓年伟李绍仙王宇飞

云南化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思政

沈梦霞,赵 焱,邓年伟,李绍仙,王宇飞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曾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意为教师是用来给学生传授道义、教授学业和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从中看出,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品德的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 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课程观,其目标是德育,其载体是课程,从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充分发挥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构建全员、全程以及全课程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展纯粹的思想教育课,而应该在其他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不同的学科中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展开实践。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在各学科中的全面实施指日可待。高中阶段,作为学生由中学到大学过渡的阶段,开展思政教育可以看做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基础。

2 高中化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中是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此时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化学不仅有益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也有益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在高中化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巩固加深这一观念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能对高中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能不断地建构自身的价值观体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同时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价值观之后获得职业成就感;对于社会而言,具有正义感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存在于社会中,社会会变得更加的安定和谐。因此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出了想法,希望能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3 高中化学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教育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2],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现阶段,各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中是中学连接大学的桥梁,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化学日常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3.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国家利益重于个人利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化学思政课程的应有之义。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符合该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和家乡,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3]。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比如,在2020新冠疫情局势下,消毒剂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消毒剂的“84”消毒液,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这和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氯及其化合物”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时,可以以消毒剂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将氯气的性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播放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视频,向学生介绍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再比如,在讲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陶瓷的发展史,突出在制作陶瓷方面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烧制陶瓷,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原始瓷器;在 1470 年,我国的制陶技术就已经传入意大利,欧洲国家才相继制作和生产瓷器,因此在西方国家“China”不仅有中国之意,也有陶瓷之意。在导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介绍陶瓷的发展史,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到教材正文的内容,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关注知识点本身,关注时事热点,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例融进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这也对教师的认知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国的化学工业经历了由弱至强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的化工能力在国际上已经名列前茅。在高中化学课程中,适时给学生讲述我国的化学成就,以此作为思政教育的入口,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在感受化学成就的同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求学的精神。给学生讲述我国的化学成就,教师首先要了解我国的化学史实,在给学生讲述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的化学史实,融入化学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神。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之后设置了科学史话——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从小时候开始就非常喜欢学习,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偷偷地趴在学堂的外面听课,但他对听过的内容都过目不忘。侯德榜在制碱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终于在1943年,他在实验室里完成了多个研制纯碱的技术,即侯氏制碱法,但他并没有出卖专利技术,而是将研究成果贡献给国家,希望让中国的化学工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在《有机化学基础》课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适当给学生介绍现代科学家在化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比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科普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国家。从1958年开始,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开始探索用化学的方法来合成胰岛素,历经7年时间,科学家最终在1965年9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研究蛋白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再比如,在讲解“有机合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学生介绍黄明龙还原反应。黄明龙是第一个作为以其名字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被写进教材的中国化学家,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学生在体会科学家事迹的过程中,将科学家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态度内化于心,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火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3.3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高中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含了多种物质,涉及的知识内容复杂,在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科内容不断充实,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各个阶段的特征,因此,化学知识会体现出传统文化[4]。习总书记曾说过,文化自信即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那么我们的高中教育不仅仅是教予学生学科知识,更应该教予学生“精神上的食粮”。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融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切实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乙醇是酒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乙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的酒文化,我国的制酒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夏禹商汤时期,我国已有酿酒方法,比世界酿酒技术早一个世纪。传统的酿酒工艺主要包含原料选择、粮食发酵和酒精蒸馏三个阶段,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酒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给学生讲述我国的酒文化,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这类资源去给学生感受我国的饮食文化。另外,我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前给学生分享一句诗句或是一个成语,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或是化学物质。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百炼成钢”“火树银花”“鸟语花香”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4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等。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指出,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2]。新课标是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它明确了各个主题下的学生必做实验,同时在新教材中也有与其对应的实验活动,足以可见化学实验对于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实验而言,百背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做。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学生要遵守实验室安全准则、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完成之后要对实验进行分析等。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仔细的品质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得到锻炼。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但在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的情况下,高中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以播放视频为主,有少部分教师能做到在课堂中做演示实验,很少的教师会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但这不应该成为不进行实验的原因。出于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积极的发展作用,建议在学校设施完善的基础下,尽可能积极的开展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5 拓宽思政教育范围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无疑是重要的培养平台,但却不是唯一的培养平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在课堂中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不仅要在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在课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去查阅有关我国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成果或是论文的作业,下次课上课之前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在查阅和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自己感悟到我国科技的发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科技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再比如,学习完“酯化反应”之后,可以布置学生放学回家后给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感恩父母的疼爱等。这样的课后任务还有很多,总之,思政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更应该拓展到课堂之外。

4 结语

“思政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综上,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讲述我国的化学成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落实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