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探讨
2021-04-09王彦玲
王彦玲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临泽分局 甘肃张掖 734200)
引言
如今,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明显提升,人们逐渐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且逐渐树立出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想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水土保持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对水体保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为了将各项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落实,需要严格遵守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不断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1]。
1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作用
1.1 净化空气
目前,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随着工业排放量的不断提升,也导致我国空气质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树木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的形式来释放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空气起到非常重要的净化作用,吸附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通过加强植树造林工作,不但可以对空气起到非常重要的净化作用,同时还能美化环境,从而对人类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水土保持对于净化空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防风固沙
对于我国新疆以及内蒙古等地区来说,其沙尘暴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对于沙尘暴现象而言,主要是因为受到强风现象引起的,沙尘在空气弥漫中没有树木进行阻挡,所以最终会形成非常大的破坏力,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
因此,要想对沙尘暴侵袭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土地荒漠化问题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加强对树木的种植工作,从而拓展植树造林面积。当沙尘在行进中遇到了树木,成排的树木可以形成大面积的防护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沙尘的弥漫速度,从而对沙尘暴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通常情况下,在对树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乔木与灌木都能对土壤颗粒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也能通过生物转化的形式,保证固定沙土可以满足一定的肥力,从而对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1.3 涵养水源
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紧缺现象,无论是基于降水还是流水角度上进行分析,树木都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水分的方式进行利用。进一步提升植被的覆盖面积,对于提升土地涵养水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裸地与林地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林地大概可以多储存3000 平方米的水资源。森林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在暴雨来临时,水流通过森林地表,其流动速度会明显降低,从而使雨水缓慢的流入到溪流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洪水量达到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另外,如果是在枯水的气候环境下,通过增加植被,还能为河流带来一定的流量,从而对流域水量进行有效调节。
1.4 防灾减灾
结合相关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林区或者是森林附近地区的日温差比较小,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可以降低寒冷程度,同时在到了夏季的时候,可以降低高温程度。森林可以发挥出一定的蒸腾效果,因为林区与控矿地区相比,其湿度要高出20%左右。在平原农村地区中,通过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被的覆盖面积,从而改善农田附近的气候,着对于提升农村地区农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森林种植面积,可以对目前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从而保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满足一定的稳定性。
1.5 改善土质
通过构建高垅以及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对土壤理化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改善作用。通常情况下,当落叶等枯落物发生腐烂之后,会被土地直接吸收,最终转换为树木的养料成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并且还能促进土壤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从而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还能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缓解。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2.1 通过环境改善资源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保证生态环境能满足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与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封禁治理,同时对生态环境破坏方面进行有效修复,在面对水土流失现象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群众脱贫致富与用水安全之间实现有效连接,将粮食保障安全与环境治理之间实现有效结合,对水土流失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扶持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水土流失治理机制,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2 生态安全措施
从目前我国基本国情角度上进行分析,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建设模式、管理机制、技术路线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安全系统[2]。通常情况下,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就需要加强多方面防治工作,将治理重点放在荒沟、荒坡、荒滩以及荒山等几个方面,同时对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及重点内容等进行明确。
3 目前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明显提升,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人们对资源进行使用时,如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那么将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现象,在环境不断恶化的基础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目前,在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3.1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所涉及到的土地资源非常广阔,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在水土方面也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通常情况下,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多,并且流失范围比较广,对于不同的地质而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相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等工作,但是一些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根本控制与解决。
3.2 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
结合相关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土地面积存在一定的荒漠化现象,在我国土地整体面积中,占据了28%的比重,所以土地荒漠化形势严峻。对于土地荒漠化而言,属于一种非常恶劣的土地性质,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将会导致土地大面积出现衰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将会引发沙尘暴现象的产生,并且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一旦发生将很难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随着土地荒漠化现象的不断恶化,会导致沙尘暴发生概率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造成沙尘暴的范围与影响强度不断提升。
3.3 水资源不足,存在严重的水旱灾害[2]
我国不仅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同时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因为涉及到的人员总量比较多,这就引发了比较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还存在着南多北少以及东多西少的现象。如今,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这就对水资源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问题。因为水资源在分布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均匀性,这就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不足问题,这就对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用水需求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阻碍。当面临严重的水旱灾害时,将会对经济方面带来严重的损失[3]。
4 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
4.1 防风固沙效果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首先可以大面积种植树木,这样就能对土壤以及水分起到非常好的保留作用,并且还能达到非常好的固沙固土效果。通过增加土地表面植被面积,可以对自然风进行有效阻挡,通过对风速的合理缓解,可以对地表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风沙混入到空气中,而引发风尘天气的产生。
在面对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时,可以选择种植一些耐寒耐冻性比较好的植被,从而形成天然的引流工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储水与节水效果,这样就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控制,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3]。
4.2 蕴含水源的作用
在增加植被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拓展森林与草地种植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地表生态结构起到非常重要的恢复作用。通过种植植被对土地表面进行覆盖,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地对于水源的蕴含能力,从而有效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规划工作,针对于地势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而言,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壤的保水效率,可以采取梯田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对地表的径流下渗能力起到非常好的强化作用,这样就能对地表存在的径流交叉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
4.3 改善土壤质量
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实际的农务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其开展相应的调整工作。可以针对农田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这样可以对土壤本身肥力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维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土壤的含水量,通过加强对水土的管理,可以对林木与草地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氧气的释放总量,这样就能防止农业处于恶劣环境下时,土壤因为缺少水分而出现土质疏松问题。当土壤具备较高的肥力之后,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非常好的环境,同时还有利于空气中氧含量的不断提升,这也就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5 水土保持的相关对策
因为我国涉及到的土地资源非常广阔,并且对于不同地区之间而言,其发展状况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这就体现出了一定的不协调性。对于我国政府部门而言,一定要在思想方面全面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在水土保护工作中,应该加大资源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管理政策进行优化与完善。在面对不同的区域时,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治理政策,在对当地环境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人工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之间的有效结合。
因为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往往将重点只放在了经济发展方面,而没有对水土保持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过度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来提升自身经济收益,从而带来了水土流失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对于国家以及政府部门而言,一定要将自身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来,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可以引入专业人才来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只有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到其中,才能通过人工治理的方式来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来说,要想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范围,就必须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与完善,相关部门制定出完善的水土保持政策,对现有的水土保持政策进行完善,全面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实现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生存与发展中,对于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但是,因为生态环境开发现象不断加剧,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当水土出现流失与破坏等问题时,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形成严重的阻碍。
针对这种现象,一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而可以对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严格遵守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对目前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破坏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治理政策,在对当地环境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从而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