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母草与缩宫素联合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4-09李玉莲

中外医疗 2021年1期
关键词:益母草宫素出血量

李玉莲

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吉林长春 130042

产妇分娩期并发症中以产后出血(PPH)最为常见,而宫缩乏力是其主因,病因学研究显示[1],PPH 诸多诱因中,宫缩乏力占70%以上。若宫缩乏力性PPH 止血不及时,很可能会引发失血性体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因此,探寻宫缩乏力性PPH 的有效防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防治宫缩乏力性PPH 的重点在于增强子宫收缩,缩宫素具有良好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是现阶段防治PPH 的一线药物,但因其半衰期短,个体差异大,单独使用部分患者疗效欠佳[2]。随着我国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用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益母草具有较强的子宫下段收缩作用,止血的同时兼顾去瘀生新。2019 年3—12 月长春市妇产医院探索性纳入98 例宫缩乏力性PPH 患者,旨在全面探究缩宫素应用基础上辅以益母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防控PPH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剖宫产的98 例宫缩乏力性PPH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宫缩乏力性PPH 诊断标准[3],未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胎盘因素、药物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引起的产后出血;②合并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交流意识障碍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9 例。实验组年龄22~34岁,平均(28.69±3.32)岁;孕周35~41 周,平均(38.75±1.84)周;经产妇17 例,初产妇32 例。常规组年龄21~35岁,平均(29.06±3.98)岁;孕周36~41 周,平均(38.55±1.90)周;经产妇15 例,初产妇34 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胎儿娩出后,第一时间于子宫体肌注10 U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51021981),并将10 U 缩宫素加到500 mL 乳酸林格氏液中静脉滴注。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辅以益母草注射液(国药准字Z51021448)2 mL宫体肌注,之后每间隔12 h 臀部肌肉注射1 次,连续用药48 h。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PPH 诊疗标准判定临床疗效[4]。显效:药物注射18 min 后,子宫已明显缩小,产后2 h 出血量<100 mL;有效:药物注射35 min 后,子宫已有较好缩小,产后2 h出血量<200 mL;无效:药物注射35 min 后,子宫仍无缩小,出血量仍无减少。②记录产后2 h、24 h 出血量及产后24 h 血红蛋白含量。③观察恶心呕吐、血压升高、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

实验组患者产后2 h、24 h 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共发生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常规组共发生10 例,发生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宫缩乏力性PPH 是指婴儿娩出后,子宫肌层因水肿或渗血而导致的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附着胎盘的子宫壁血窦不能及时关闭而诱发流血不止。轻微的PPH 会延缓产妇康复进程,引起继发性贫血,增加产褥期感染的概率,严重者可直接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因此,积极探寻有效的用药方案防治宫缩乏力性PPH 已成为产科领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临床上防治宫缩乏力性PPH 的主要药物包括前列腺素、麦角类生物碱、缩宫素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较强的宫缩效应,通过改善子宫的收缩韧性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中前列腺素能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麦角类生物碱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6],但前者价格相对昂贵,后者剂量过大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缩宫素作为一种肽类激素,不仅能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还能加快子宫创面上血窦的闭合,从而在短时间内起到止血的效果[7],是目前产科预防PPH 的一线药物。虽然该药见效快,但作用时间短暂,在机体中很快被代谢掉,难以发挥持久药效,必须提高使用剂量。而新近研究发现[8],缩宫素使用剂量一旦超过40 U 就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结合的受体位点也会出现饱和状况,因此,临床不推荐单用缩宫素治疗PPH,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共同调节宫颈收缩乏力造成的PPH。

益母草是一种具有缩宫、调经作用的传统中药,被誉为“血家之圣药”,其主要成分总生物碱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且具有双向调控凝血因子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加快子宫复旧和表层血管收缩止血进程。该研究中,在缩宫素用药基础上给予宫缩乏力性PPH 患者益母草注射液展开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59%(P<0.05);实验组患者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4 h 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常规组(P<0.05)。这与杨帅等[9]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应用益母草联合缩宫素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5.00%,且产后2 h、24 h 出血量分别为(227.07±23.12)mL、(279.15±28.47)mL,24 h 血红蛋白含量为(105.99±7.21)g/L,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提示两药联合使用能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宫缩,提高止血效果。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益母草半衰期长(6 h 左右),当缩宫素药效逐渐消失时,其可持续发挥缩宫效应,强化子宫收缩,同时兼具止血作用,能促进子宫创面闭合血窦,改善血流动力学,进而减少产后出血量。此外,益母草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毒副作用相对较少,该研究也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常规组20.41%(P<0.05)。

综上所述,对宫缩乏力性PPH 患者在常规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对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备选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益母草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妇科良药益母草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HPLC法同时测定益母草中4种成分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