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方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21-04-09贾艳平
贾艳平
(濮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濮阳457001)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儿科常见临床病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感明显,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1],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不显著。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疗效[2],且中药中有很多成分不仅起到增强患儿免疫力的作用,还能降低化学药物单独使用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本研究选取45 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给予健脾宣肺方+吗丁啉治疗,探究健脾宣肺方和吗丁啉配合使用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门诊患者共90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6~12 岁,平均9.8 岁;病程6 个月至2 年,平均病1.6 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0 例;年龄5~12 岁,平均8.9 岁,病程6 个月至2 年,平均1.7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Ⅱ标准[3],两组均表现出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犯酸等临床症状,且症状已持续4 周以上;胃部内窥镜检查也未发现糜烂、肿瘤等病变;现代医学检查表明患者无糖尿病、精神病等病症,未发现肝、胆、胰的病变,未发现腹部手术史。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以健脾宣肺方+吗丁啉治疗,健脾宣肺方处方:太子参20g,柴胡15g,枳壳12g,白芍13g,郁金14g,茯苓15g,陈皮12g,炒白术14g,柿蒂12g,佛手16g,半夏、紫苏梗、甘草各10g,木香、厚朴、大腹皮各10g,水煎服,制成汤剂,小儿一日一剂,一剂分为早中晚3 次的药量。对照组给以吗丁啉片治疗,每日3 次,小儿用量为0.2mL/kg,饭前15~30min 服用,2 周为一个疗程。连续给药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好转情况,计算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根据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症状有5 种,分别为早饱、上腹胀满、恶心、食欲减退、胃灼烧感。评分标准为:无症状记为0 分;患儿经询问可意识到症状的存在,程度较轻,记为1 分;患儿正常生命活动未受影响,能自己感觉到症状存在,记为2 分;患儿正常生命活动受到影响,症状明显,记为3 分。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血液中血清胃动素(MTL)、神经肽(NPY)、5-羟色胺(5-HT)水平。
1.5 疗效评价:按照上述五个症状评分累加后分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率来表示有效程度,计算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高于90%;显效标准:临床症状好转较明显,疗效指数介于60%~90%;有效标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在30%~60%;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有加重,疗效指数低于30%。
1.6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4),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两组各症状得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各症状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前得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前相比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得分减少比对照组得分减少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得分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得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症状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早饱 2.27±0.07 1.02±0.10*△ 2.24±0.08 1.37±0.10*上腹胀满 1.69±0.08 0.40±0.10*△ 1.71±0.09 1.55±0.07*恶心 1.75±0.10 0.86±0.06*△ 1.74±0.10 1.30±0.08*食欲减退 1.64±0.09 0.64±0.07*△ 1.62±0.08 0.80±0.15*胃烧灼感 1.67±0.08 0.65±0.04*△ 1.66±0.09 1.33±0.09*
2.3 治疗前后两组MTL、NPY、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MTL、NPY、5-HT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TL、NPY 水平显著上升,5-HT 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NPY、MTL、5-HT 水平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NPY、MTL、5-HT 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点 MTL(pg/mL) NPY(pg/mL) 5-HT(mg/L)观察组 治疗前 156.47±47.38 1.63±0.52 204.43±54.66治疗后 212.51±49.47* 2.42±1.31* 163.24±47.35*对照组 治疗前 155.64±53.74 1.57±0.58 207.33±50.32治疗后 184.35±47.08*△ 1.86±0.75*△ 184.26±49.3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胃肠道疾病,除受机体自身激素分泌和神经以及心理因素影响外[3-4],更多是与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有关,消化系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都或多或少与胃动力功能障碍相关联。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学上属脾虚食滞,对应中医学的胃脘疼痛、厌食等病症[5]。脾虚类患者在胃排空功能以及胃肠运动方面极易出现异常。据相关研究,脾虚患者的胃蠕动缓慢,胃肠运动调节失衡,植物神经功能较紊乱[6]。
在中医学的角度上,幼儿患病或因先天不足脾胃虚弱导致饮食停滞,幼儿脏腑娇嫩,气机不足,稚阴稚阳,饮食停滞又会反过来伤及脾胃,二者互为因果[7],或因饮食油腻不洁导致肝气郁结,日久犯脾胃,最终肝郁脾虚,症属标实本虚,有虚有实。一般采用补气健脾,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疏肝健脾方联合吗丁啉治疗该症,从总疗效和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单独运用西药作比较,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给以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症状得分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得分和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减少,观察组得分减少比对照组得分减少更加显著,表明在相同治疗时间内,联合用药能起到更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的MTL、NPY 水平都有显著上升,5-HT 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的变化更明显。MTL 是一种促胃肠动力激素,NPY 是一种促食欲因子,5-HT 是一种局部兴奋抑制剂,具有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在患儿体内高水平表达。故两组药物治疗后患儿体内相关因子水平都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疏肝建脾方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比单纯使用吗丁啉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