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经典型卡波西肉瘤1例

2021-04-09朱磊徐文聪钟维黄钰淇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丘疹肉瘤免疫组化

朱磊,徐文聪,钟维,黄钰淇,陈永锋

1.安徽医科大学广东皮肤病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汉族,80岁。因“右足紫蓝色丘疹、结节伴疼痛20余天,累及左足1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于右足背出现紫蓝色丘疹结节,数目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累及足底,伴轻度压痛,无瘙痒。15天前结节进一步增多增大并累及左足,左足内侧、足底出现散在数十个紫蓝色丘疹、结节,伴疼痛,双足轻度肿胀,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疗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西欧及少数民族血统,否认婚外性生活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患者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图1A、1B):右足背及足底可见密集分布的百余个紫红色丘疹、结节,直径约2~15 mm不等,境界较清,表面光滑,部分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触之较硬,部分可见少许破溃;左足内侧及足底可见散在数十个紫红色丘疹、结节。双足背及右下肢中重度凹陷性水肿,右小腿皮温稍高,足背动脉减弱。

图1 卡波西肉瘤患者临床图片:右足可见多发性紫蓝色丘疹、结节(1A),左足可见散在紫蓝色丘疹、结节(1B)

辅助检查: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示:右下肢胫后静脉近端血栓形成致不完全堵塞,胫后静脉远端血流缓慢,浅静脉未见扩张;右下肢动脉硬化声像,胫前动脉上段狭窄(75%)、胫后动脉上段狭窄(76%);左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形成,浅静脉未见扩张;左下肢动脉硬化声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93↓×1012/L、血红蛋白116↓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64↑×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29↑×109/L,单核细胞百分数14%↑;尿常规:BLD 1+↑,RBC 26.1↑/μL;血糖6.52↑mmol/L;心酶:α-羟丁酸脱氢酶261↑U/L,乳酸脱氢酶292.8↑U/L;肾功:尿酸521.6↑μmol/L;风湿3项:类风湿因子22.74↑IU/L,C反应蛋白108.06↑mg/L;免疫5项:IgG 6.4↓g/L,C4 0.42↑g/L;血脂:总胆固醇6.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4.43↑mmol/L;凝血四项:FIB 4.78↑g/L,TT 25.8↑秒;血沉73↑mm/h;肝功:总蛋白54.5↓g/L,白蛋白33.7↓g/L。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电解质、IgE、糖化血红蛋白、血浆-D二聚体、降钙素原、粪常规、潜血正常。

右足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大量小血管,裂隙样和梭形细胞,红细胞外溢,少许淋巴组织(图2A、2B)。免疫组化:Desmin(-),CD34梭形细胞强(+),CD31血管管腔(+),D2-40梭形细胞(+),Vimentin(+),Actin(-),CD68部分组织细胞(+),HHV8(-),见图3。

图2 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大量小血管,裂隙样和梭形细胞,红细胞外溢,少许淋巴组织(HE,2A:40×;2B:100×)

图3 免疫组化(100×)

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经典型卡波西肉瘤。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2 讨论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multiple idiopathic hemorrhagic sarcoma),由Moriz Kaposi于1872年首次报道[1]。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机体自身免疫缺陷有关,与HHV-8病毒感染密切相关[2]。该病在我国罕见,多发生于新疆,多见于少数民族,汉族鲜有报道[3]。

根据临床特点不同,KS可分为四型:经典型、非洲型、同种异质移植型和艾滋病相关性Kaposi肉瘤[4]。经典型KS多见于有西欧血缘者,我国新疆多见,好发于50~70岁男性,皮损早期为常见于下肢远端及手与前臂等处的紫色、蓝黑色斑片,可融合扩大成结节、斑块,伴毛细血管扩张和患处肿胀,病情缓慢进展,患者自感烧灼或疼痛。除皮肤外,病变可累及淋巴结和胃肠道等(10%),骨骼变化有诊断价值[5]。

KS组织病理根据表现可分为斑片期、斑块期和结节期。斑片期呈慢性炎症或肉芽肿性炎症改变。斑块期表现为真皮内见广泛的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饱满。血管周围见嗜酸性梭形细胞,梭形细胞团块见血管裂隙形成,有慢性炎细胞浸润。结节期表现为真皮内界限相对清楚的大量梭形细胞团块,有丝核分裂相常见,梭形细胞团块内有大量不规则、裂隙样血管腔,梭形细胞团块内有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梭形细胞CD34弥漫阳性,局部CD31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阳性。

对于Kaposi肉瘤的治疗,单发皮损可手术切除,多发性皮损可给予放疗[6]。研究表明放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未放疗患者优越,症状缓解率可达80%左右,且副作用较小[7]。干扰素治疗对经典型Kaposi肉瘤有明显疗效。有报道IFN-α 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5次,疗程大于6个月,或皮损内注射均有较好疗效[8]。此外,疾病晚期可予全身化疗。有报道称紫杉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相关性Kaposi肉瘤疗效显著[9]。此外,吉西他滨对治疗Kaposi肉瘤也有一定疗效[10]。

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汉族,无少数民族或西欧血统。皮损主要表现为双足密集分布皮下或稍隆起紫红色丘疹、结节,未见其他明显系统损害,否认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史,HIV抗体阴性,无家族史。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大量小血管,裂隙样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CD34(+)、CD31(+)、Vimentin(+)。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目前已失访。

猜你喜欢

丘疹肉瘤免疫组化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