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04-09余亚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岷县发展概况林木种苗

余亚萍

摘要 林木种苗是各地区林业营林的基础,林木种苗的发展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岷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以甘肃岷县为例,从种苗供需结构、苗木质量、育苗基地、种苗产业发展、苗木检疫、人员素质分析岷县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針对性的改善建议,旨在为当地和其他林区的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木种苗;岷县;发展概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2–0184–02

2021年,甘肃省林地面积约为796万hm2,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占比分别为53.49%、35.4%和0.001%,其他林地面积约为88.48万hm2。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共辖15镇3乡,全县林地面积为13.25万hm2,在全县土地面积中占比高达37.04%,森林覆盖率达10.63%。岷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全县海拔为2 040~3 754 m,虽然海拔高、气候寒冷,但当地林木资源丰富,木本植物139种,草本植物646种。此外,岷县还有“千年药乡”之称,高产高质的当归、黄芪、贝母、柴胡等名贵中草药。岷县林业局重视林木种苗质量,通过供需调整、科技创新、产业驱动、强化管理、质量检疫和人员培训等多途径促进全县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 岷县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种苗总量供过于求,结构分布不均衡

1.1.1 林木品种结构失衡 由于当前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使得种苗生产存在盲目性,许多林木种苗生产的个人和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种苗生产水平低,或获得种苗消息的渠道单一,使得培育的种苗品种种类少。许多苗圃仅围绕“青海云杉”“青杨”等乡土林木树种进行育苗,而当前市场这些种苗已“泛滥”,供应明显大于需求,导致林木种苗售价低,甚至处于滞销状态,使林木种苗缺乏市场竞争力。

1.1.2 树龄规格结构失衡 根据岷县当地林木育苗生产情况来看,当地主要为小径价或小规格的林木种苗,缺乏大径价或大规格的林木种苗。而这些量少的林木种苗是景观绿化的主要栽植林木,尤其对岷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共绿化来说,大径价或大规格的林木种苗供给量严重不足,造成“大”“小”种苗规格参差不齐。此外,当地3年生以上的苗木数量少,苗木生产个人或企业为缩短培育周期,主要培育1~2年生苗木。

1.2 苗木质量差,科技含量低

1.2.1 林木苗木质量差 多数苗圃的林木种苗培育主要流程为采集林木,整地制成苗床,施肥播种,通过适当的水肥管理获得15~20 cm幼苗再出圃销售。现有的培育人员大多依赖传统培育经验,难以利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种苗培育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单一依靠化学药物防治。部分人员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适时喷洒生长调节剂等管理技术,造成苗木质量差,后期营林成活率低。

1.2.2 林木种苗科技含量低 许多林木种苗培育人员不了解营养袋育苗、组培繁育、细胞融合等现代育苗技术。同时,由于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很好地将现有的林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产、学、研互动水平较低。

1.3 苗木检疫工作效率低

国家和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现有林业生产和经营体制灵活,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企业加入林木种苗生产队伍中,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林木种苗。但与此同时,由于岷县还未成立林木种苗信息化管理平台,种苗生产、调运、入库、销售等信息登记方式较为传统,且工作效率低,不利于种苗检疫工作的开展,检疫和执法人员在工作时缺乏适当的数据支持,使得部分贪图利益的经营企业“顶风作案”,或存在侥幸心理,对种苗进行虚假宣传或直接出售假苗、劣质种苗。

2 岷县林木种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完善种苗管理体制,调整种苗供需结构

2.1.1 增强市场调查能力 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站应做好地区林木种苗品种调查工作,收集、整理好全县的种苗生产与销售有关的个人、苗圃和生产企业的种苗品种、数量、品质等数据,然后对全省和全国林木种苗的市场需求量进行调查,并做好信息共享和生产引导工作,促进当地的林木种苗生产机构培育市场需求量大的林木品种,抢占市场份额,提高林木种苗种植效益[1]。同时,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站还需注重乡土林木品种的开发,通过林木产业政策指引,促进林木种植生态效益与地区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1.2 调整种苗供需结构 首先,要提倡定向育苗。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要和当地的造林绿化工程体系进行衔接,根据绿化工程的需要及时发布林木种苗信息,让苗圃和生产企业等有竞争资质的单位可以按照工程合同准备相符的林木种苗品种、规格、数量,以防出现盲目生产,避免种苗经营单位承担过大风险[2]。其次,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鼓励机构、企业等将其所需的种苗信息发布到信息网上,同时引导生产个人、企业填写资质、完善信息,构建完善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

2.1.3 完善生产供应体系 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对体制改革或重组的苗圃单位进行引导,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自主经营,以管理机制改革促进经济效益增长,逐步提高单位生产经营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担当、高效生产的种苗经营单位[3]。其次,促进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壮大,有利于未来规模化壮大和产业化经营,进而发展成为种苗生产龙头企业。

2.2 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林木种苗质量

2.2.1 促进种苗科技成果转化 林木品种选育、种苗培育等都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科技不仅能改善品种特性,还能整合优良种苗基因,提高种苗的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因此,生产研发单位需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以科技为先导,研发种苗培育的新材料,创新种苗生产新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整体科技含量。同时,与科研所、农业院校等单位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成果的转化,为岷县林木种苗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

2.2.2 建立高标准繁育圃 以培育优良性状种苗为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以岷县为例,其海拔相对较高,气候高寒潮湿,因此要加大抗逆性、抗寒性种苗的生产,种苗基地可以以此为方向,加快培育环境适应性好的林木种苗。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组培快繁、营养钵育苗等方法丰富林木種苗培育技术,为稀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生产条件。此外,政府要加强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作,建立高标准繁育圃,通过技术示范,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推广。

2.3 深化种苗体制改革,加快种苗集团化发展

2.3.1 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林业种苗生产活动周期长,易受外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林业经营活动存在较高的风险,林业企业若完全依赖政府资金支持,是无法实现长远发展的。对此,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本市场,通过林业保险、林业信贷等方式为林业企业融资拓宽渠道。同时,有关部门还需要健全和完善林业信用评级标准,为林业企业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为林木种苗企业规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3.2 建立综合型种苗集团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投资方,联合当地有技术、有实力的林木种苗生产个人或单位,成立林业种苗集团,通过股份制或合资方式引进资金、新技术、新设备、综合型人才,以集团化发展思路开创林业种苗发展新途径。

2.4 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当地政府应做好国有林木种苗单位的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创新改革机制,实现自主经营,并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或联合等多种方式盘活现有的国有资产,自负盈亏,提高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2.5 加强苗木检疫,健全种苗管理体系

2.5.1 加强苗木检疫频次和力度 工作人员要规范种苗市场秩序,做好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工作,加强对无证生产、贩卖劣质种苗、假苗的惩罚力度,打消生产个人或企业的侥幸心理,严把林木种苗的入口关,促进岷县当地种苗规范生产。

2.5.2 健全种苗管理体系 各个乡镇成立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明确结构工作和管理职能,各个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站参照《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引导当地林木种苗规范、标准化生产和经营。

2.6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逐步完善人员培训制度,做好定期培训计划,丰富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由于种苗生产工作会直接影响营林的成活率和林木整体质量,因此,种苗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科技兴林的观念,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有关部门要为地方林木种苗管理站配置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同时配套相应的质量检测设备,为种苗质量检测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

3 结束语

林木种苗不仅为林木优良遗传性状的遗传、森林资源的不断繁育、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还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国防安全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林业种苗发展任务重大。由于林木种苗培育存在信息滞后性和培育盲目性等问题,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同时由于林木种苗种类多、培育方法多样化,且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造成林木种苗质量不高,种苗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需结构,以科技为动力,培育新型优

良品种,为我国林业生态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种苗。

参考文献

[1] 田习财,史万光.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的有效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1, 39(3):99-100.

[2] 杨春江.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浅谈[J].现代园艺,2021,44(16):21-22.

[3] 李冬梅.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有效措施的探究[J].种子科技,2019,37(11):78-79.

责任编辑:黄艳飞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YU Ya-ping (Minxi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MinXian, Gansu 748400)

Abstract Forest seedlings are the basis of forestry management in various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can realize the unity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Minxian county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North” shelter forest system. Taking Min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in Minxian county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seedlings, seedling quality, seedling breeding base, seedl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edling quarantine and personnel quality,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adjust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seedling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seedling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collectivization, innovative forest seedl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seedling quarantine, increasing technical training and other targete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in local and other forest areas.

Key words Forest seedlings; Minxian county; Development overview;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岷县发展概况林木种苗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机
岷县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岷县当归产业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