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
2021-04-08邓大洪
邓大洪
2020年12月16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海、沿江与内陆开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浩浩长江水,奔腾入海流。长江,中国第一大河,从唐古拉山倾泻而下,犹如一条“巨龙”奔向大海,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目前已经形成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长江经济带腾飞是中国经济脊梁之崛起。
撑起经济腾飞脊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分析,长江经济带之所以称为中国经济脊梁,一是由于范围广,覆盖沿江11省市,贯穿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横亘我国的空间腹地;二是规模大,即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大,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三是实力强,无论是创新实力还是产业竞争力,长江经济带都是我国重要的地区;四是联系广,指国际国内的联系广泛,既有面向海洋的国际联系,又有内陆开放的优势;五是发展的任务很重,既包括长江生态保护,也包括脱贫攻坚的任务。
对于长江经济带具有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基础和战略优势,刘云中认为有以下三点:一是产业发展高端化,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的重点城市都有很坚实的产业基础,国际竞争力强,影响力大;二是教育科研基础好,长江经济带内的上海、南京、合肥、武汉、成都、长沙、重庆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重地;三是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则认为,长江经济带是推动国内循环畅通的内河经济带。张为付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长江流域开发建设源远流长,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两成,但却集聚了四成以上的人口,长江下游的上海城镇化率达到88.10%,江苏、浙江、重庆、湖北的也达到了较高的城镇化水平。2019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8亿元,占全国的46.24%,增速同比达到7.23%,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重要引擎。
张为付还认为,长江经济带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带。张为付进一步分析,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已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新的支撑,亟须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长江经济带是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带动作用形成的战略经济带,也是工业、商贸等产业密度最高的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相对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拥有比较雄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同时,长江经济帶科教资源富集,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研发经费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数等指标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胡雅蓓则认为,长江经济带是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带。
胡雅蓓分析,长江经济带集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于一体,呼应“一带一路”和沿海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轴。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长江经济带的东部沿海改革开放起步早,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西部腹地广阔,市场需求潜力和发展回旋空间巨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赋予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使命。
绘就崛起发展蓝图
鉴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对其也非常重视。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五个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当前和今后做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0年1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2020年12月11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八届会商会在南昌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再度“牵手”,共谋发展。会上,四省会城市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与观察员城市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将有更多新动作。
长江经济带——中国经济之脊梁,这一由中华儿女智慧作为引擎的巨龙正在加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