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手工程,他们这么干

2021-04-08郭玲

小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澜沧县委书记攻坚

郭玲

海拔1000多米的赵家山村打出了483米深井,村民终于喝上干净清澈的水——这是载入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重点贫困村赵家山村历史记忆的一张照片。“一定要让山区群众喝上干净水,走上致富路。”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这口井的旁边,就是赵家山村的水思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此后不久,保康县山区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层层落实责任,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在五级书记的链条上,县委书记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县级党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也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表彰名单中,出现了近40位县委书记的身影。他们如何带领当地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乡村振兴又有着哪些展望?

扶贫先扶智,把脑袋武装起来

三年前的全国两会上,被誉为“农民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着澜沧生态马铃薯走进人民大会堂,亮相代表通道,吆喝推广的同时,更是向全国展现了拉祜山乡科技扶贫的新风景: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就让澜沧的冬闲田变成了脱贫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境内世代居住着拉祜、佤、布朗等3个“直过民族”,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深度贫困县,成为云南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产业弱、技术缺,是澜沧县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的重要原因。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6.3年,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突出,只能“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2016年3月,杨中兴到任澜沧县委书记。他带队深入扶贫一线找症结、寻措施,科學把准了澜沧区位性、条件性、素质性、结构性、意识性贫困“五大症结”,为从根子上攻克澜沧“直过民族”贫困难题打牢了坚实基础。

“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按照“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科技扶贫思路,依托中国工程院的智力优质,澜沧县在全国首创了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面对面、手把手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培训。2017年,朱有勇在蒿枝坝开起了马铃薯种植培训班,教授当地百姓种植马铃薯,转年就迎来了丰收。借助这一方式,澜沧县建成了14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和18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走出了解决素质性贫困的“产业+技能”科技扶贫之路。培训后的学员更是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播撒于澜沧大地,成为村里脱贫攻坚的技术带头人。

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合阳县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支闻名全县的“三团一队”。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对这支队伍非常熟悉,更赞誉有加。“三团一队”帮扶模式是合阳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县校合作的产物,分别是指由相关学院(所)党委书记组成的“书记帮镇助力团”,由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教授助力团”,由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研究生助力团”以及合阳本土行业精英组成的“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借助打造团队式、成建制科技人才对口帮扶模式,为合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科技扶贫合力。通过“三团一队”,围绕红提葡萄、大樱桃、莲菜、红薯等主导产业,合阳县内建起了“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89项8000多亩。

襄阳市委常委、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书记杨中兴

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

陇西县委书记鲁泽

在帮助合阳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专家教授助力团还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使他们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双提升,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三农”工作人才队伍落地生根,为地方培养了一支“永久牌”技术队伍。

发展产业,让农民有个长期饭碗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菜子坪村下社50号小院一直是一道风景。过去,是因为这里的红色基因:1948年11月,经中共甘肃工委批准,陇右工委在这个小院里正式成立。如今,是因为这里有了一个致富明星:2015年,小院主人陈新平正式脱贫。2019年,陈新平夫妇中药材收入4.44万元,土豆、玉米收入1.7万元。去年,陈新平又多种了4亩党参,想着收成如果好一点,就在陇西城里给儿子买套婚房。院子一侧的花园,鲜花绚烂怒放。

脱贫摘帽,幸福花开。陈新平是这样,陇西县亦是如此。

聚焦最大的短板,采取最硬的举措。陇西县委书记鲁泽表示,当地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脱贫和稳脱贫的根本之策常抓不懈,累计投入8.09亿元用于到户产业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产业扶持资金达到2.25万元、人均5529元。制定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菌菜、劳务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贫困户户均种植3亩中药材、4亩马铃薯或饲养2只基础母牛、10只基础母羊,另外再输转1个劳动力,贫困户家庭收入稳定超过3万元、人均超过6000元的产业发展思路。特别是立足千年药乡和天下药仓的优势,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仓储、市场化营销、精深化加工等措施,推动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35亿元,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成为支撑群众脱贫的首位产业。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新安村靠特色产业,让农户脱贫增收。7组村民张俊仁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43岁的张俊仁,父母年迈多病,家里欠下不少外债,曾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前,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联合村里与丹东一家龙头企业合作,在新安村建设了280亩蓝莓种植基地,让勤劳肯干的张俊仁看到了希望。“我在村里的蓝莓基地打工,一干就是3年。这3年,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张俊仁现在承包了3个蓝莓暖棚,自己运营,效果不错,蓝莓远销全国多地。

实现稳定脱贫,脱贫产业是关键。宽甸满族自治县委书记刘希明带领县委班子研究如何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五年统筹资金2.1亿元,在全县106个贫困村落实集体产业项目281个,实施“飞地”项目44个。投入资金1.2亿元,落实大榛子、蓝莓、中药材、食用菌、养牛、养猪等到户脱贫产业项目,保证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个以上产业项目。其中的中药产业扶贫作为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上推广。

如今,宽甸县依靠“百村脱贫致富”工程,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7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产基地53个,贫困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易地搬迁,梦想家园变为现实

保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七成以上属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山区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康县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对“一方山水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实行应搬尽搬,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一定要让山区群众喝上干净水,走上致富路。”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对此许下承诺。为此,他亲自担任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争取农发行贷款1.3亿元,探索在喀斯特地区打深井的办法,实现了集中安置点全部集中供水,搬迁群众全部吃上安全水。同时还充分尊重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在全省率先为搬迁户配套建设农具房、猪圈、菜园,让搬迁群众有地方堆放农资、能养牲畜、有蔬菜吃、有电视看。

“郎酒”的故乡古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境内山峦耸立、沟壑纵横,“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曾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四大难题。四川省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表示,2014年以来,古蔺县投入24.37亿元,建成农村公路4680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村民小组硬化路覆盖率达96%。与此同时县里还投入22.56亿元,建成供水工程8098处,结束偏远地区群众“吃水靠天、运水靠背”的历史;188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全面实施,所有贫困家庭全部通生活用电;农村通信信号覆盖率达97.5%,行政村光纤宽带“村村通”,贫困户广播电视“户户通”;筹集资金21.5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105户,改造农村危房16887户,让贫困群众梦寐以求的“梦想家园”变成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下一步如何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众多县域一把手都有着自己的展望。

宽甸满族自治县委书记刘希明

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

凉山州委常委、布拖县委书记沙文

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表示,合阳县按照“村建产业园、户有增收田”的思路,出台产业直补政策11项,发放扶持资金5211万元,新建村级扶贫产业园230个、村级光伏电站21个,发展产业11万亩,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村村建产业扶贫园”被列为陕西全省20个扶贫模式之一,合阳被推荐为全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范例县。下一步,合阳县将以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发展乡村产业,改善乡村生态,加强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改革,打造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文明,抓好乡村治理,建强乡村组织,加快乡村融合,培育乡村人才,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打造渭南样板,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联系包抓制度,实行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强化通报考核讲评,加强学习培训交流,建立督导落实机制,全力以赴描绘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陇西县委书记鲁泽表示,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全面推动“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抓实见效。聚焦持续稳定增收这个根本,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劳务输转、返乡创业三篇文章,着力构建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菌菜四大产业体系,拓展“五小”产业和光伏、电商、旅游扶贫等新业态,促进富民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转力度,积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确保广大群众稳定增收。与此同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科技人才、乡土人才等现有各类人才的培育,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三农”队伍。

如今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原创地就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口村依托地处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独特区域气候引进栽培燕红桃,在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以赏桃花为亮点的边境、乡村、民俗旅游,成为宽甸县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亮麗名片。

宽甸满族自治县委书记刘希明表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成为“辽宁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辽宁省首批旅游强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期内,宽甸县将全力打造“鸭绿江特色产业廊带”“绿色生态产业廊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廊带”,加快宽甸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城乡互动、全域旅游大发展,实现宽甸边疆革命老区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澜沧县委书记攻坚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