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兴趣中找到人生坐标?
2021-04-08蒋吉平
蒋吉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可能是唱歌,可能是看书……但是你真的了解兴趣吗?或者说,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一、兴趣的类型
有人用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来描述兴趣的三种类型,用三层金字塔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一种模型中,隐含的意思是感官兴趣比较低级,志趣比较高级,推荐的做法是将感官兴趣发展成自觉兴趣、最后变成志趣。然而,不同的兴趣,可以是独立的、平等的。
我们不需要把感官兴趣发展成自觉兴趣,也不需要把感官兴趣发展成志趣。比如,你可以喜欢听歌,但是可以不喜欢唱歌,不成为歌唱家。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可以只是快乐就好,并不需要成为我们的工作。快乐的事情,不需要也不可能都成为我们的志趣。
感官兴趣可以不发展成自觉兴趣,自觉兴趣也可以不以感官兴趣为基础。就像高三的学生努力学习,跟感官上的快乐,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为学生想要提升能力,而自觉地学习。
自觉兴趣,也不一定都要成为志趣。就像现在很多人喜欢摄影,也愿意提升能力,但是并没有把摄影当作自己的志向。
因此,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平等的。
二、兴趣的表现形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产生兴趣,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兴趣分成生活兴趣、学习兴趣、职业兴趣三种表现形式。
1.生活兴趣与快乐的需要相关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对听歌、吃美食、逛街、旅游、打游戏、看小说等行为感兴趣,因为做这些事情让我们感觉到快乐。然而,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却从不唱歌,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唱歌太难听了。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看几眼或者拍几张照,短时间内会让我们感觉到有趣。而如果我们了解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有更高的美术鉴赏能力,我们的兴趣可能会更加浓郁,可以在一件藏品面前停留很久。
可见,我们是否愿意做某事,与我们能否感到快乐有关。而在有些事情上能否感觉到快乐,与我们的能力有关。所以说,生活兴趣受快乐和能力的影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2.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需要相关
学习兴趣不单单指学生时代的兴趣,也包括成年人因提升某方面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学习兴趣会让我们努力投入,从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学习兴趣。以笔者为例,我很喜欢去提升心理咨询方面的能力,但是不太喜欢研究课堂教学。因为我特别擅长心理咨询,而在课堂教学方面表现得一般。
学生也是如此,擅长某个科目,就会花更多的时间;不擅长某个科目,就不太愿意去学。不愿意去学的原因是,当我们不擅长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感到的是笨拙感和挫败感,我们感觉不到快乐。
我们一开始能力得到提升,有可能是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时感到快乐,从而愿意做更多,进而提升了能力。然而,有的时候即使我们不快乐,又没有能力,我们还是会去学,因为那是我们的志向所在。很多学生都会存在偏科现象,某一科的成绩不好,学习时也不感觉快乐,但是为了高考考一个理想的大學,也会疯狂地补习。因此,学习兴趣受快乐、能力和志向的影响。快乐和志向,有助于我们提升能力。
3.职业兴趣与志向的需要相关
找工作,有的人会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有的人会看重工作的收入;有的人会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权势……
志向一般是在长大后才明确的。然而,当我们在很小的时候,也会产生长大后做什么工作的兴趣。想当超市的老板,因为有很多零食可以吃;想当游戏厅老板,因为有很多游戏机可以玩……这些小时候的职业兴趣,是因为我们觉得做这些事情会很快乐。而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以后想做什么。我不会唱歌,所以不会想当歌唱家;我觉得我不太会与人打交道,所以会想做技术方面的工作。
因此,职业兴趣会受志向、能力和快乐的影响。能力和快乐,会影响志向的形成。而能力的提升和志向的实现,也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三、如何联系兴趣做职业规划
兴趣是生涯规划最基本的标尺。有研究显示,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能发挥个人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疲劳;而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而还未踏入职场,还未进行志愿填报的高中生,应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我们可以问自己的是:我在做哪些事情上感觉到快乐?我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我怀有哪些志向?
生活兴趣、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是兴趣的表现形式,既独立又有联系,可以用集合的相交但不重合来表示。
快乐、能力和志向,是兴趣的三种影响因素,既可独立存在,又可相互影响,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示。
对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来进行生涯规划。
如果我对画画或某一方面感兴趣,我可以怎么做?
可能会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感兴趣,那当然是把它学好,以后当作自己的职业。”这就是生活兴趣=学习兴趣=职业兴趣。
误区:把所有的兴趣发展成职业兴趣。
一个兴趣要作为职业来发展,要考虑快乐、能力、社会需要、工作前景、工作回报等。学生要思考的是,我在这个方面是感到快乐就好,当作是生活兴趣发展,又或者是当成自己的志向,作为职业兴趣发展。这是从兴趣的表现形式来思考。
在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刻意练习,少不了枯燥和失败。如果在生活兴趣中,太过于培养能力,慢慢地我们会感觉不到快乐,从而不感兴趣。如果在学习时,太过于看重快乐,那么可能很快就会放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就算是美术、舞蹈等以快乐为基础的兴趣班,最后也会有学生既不感到快乐,也不愿意继续提升能力。而如果在职业兴趣中,过于看重目前的能力,可能会限制自己的选择;如果过于看重快乐,可能会快速地对工作感到厌烦。
因此,在生活兴趣中,可以不过多地考虑自己做得好不好,仅仅去享受快乐就好。在享受的过程中,在多做的过程中,能力也可以自然地提升了。
如果我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成绩不好,我可以怎么做?
很多学生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不感兴趣,那当然是不学了,选科的时候不选了。”也有的学生,是要拼命地学好。这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
误区:不考虑未来志向做选择。
直接放弃,或者硬着头皮继续学都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新高考允许学生选考,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志向进行选择。所以,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志向,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如果不学这个科目,对自己以后的志向有没有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当然可以不学;如果有影响,当然需要学好。然后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太过于在意自己是否快乐,而是关注自己的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之后,快乐也会增加。这是从兴趣的影响因素来思考。
在职业兴趣中,过于看重目前的能力,可能会限制自己的选择;如果过于看重快乐,可能会快速地对工作感到厌烦。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应该关注是否需要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如果需要,那就去学。学到后面,我们的能力提升了,轻松感和成就感会增多,快乐自然也就产生了,最终这个兴趣可能会成为志向。关于职业,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能力来产生志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来努力地发展能力。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感而产生的。笔者希望同学们都能好好了解自己的兴趣,以便于更好地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