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EPC+PPP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2021-04-08许亚强张志彪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企业风险PPP模式工程建设

许亚强 张志彪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建设企业应用EPC+PPP模式优势,提出EPC+PPP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工程建设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促使工程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EPC+PPP模式;工程建设;企业风险;风险防范

EPC+PPP模式应用中,工程建设企业总承包商,通过PPP投资融资方式介入到项目建设中,增加了工程建设企业利润空间。因此,相关工程建设企业有必要加大对EPC+PPP模式应用力度,拓宽EPC+PPP模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覆盖范围,帮助工程建设企业更好应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面临的风险,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优化施工流程,确保最终提升工程品质。

1、工程建设企业应用EPC+PPP模式优势分析

1.1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短

工程建设企业应用EPC+PPP模式,驱动工程建设企业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尤其在投资规模大、工程技术复杂的建设项目中,EPC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企业项目建设体系搭建提供指导依据和参考,保证施工各个阶段更加科学、合理,推进施工计划的落实,保证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项目在预期时间内完工建设。同时,在政府支持下,PPP模式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优化项目投融资流程,提高工程建设企业投资回报率。

1.2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

在EPC+PPP模式应用下,工程建设企业施工設计到竣工验收,加大了施工项目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严格把控项目资金费用,降低工程建设企业经济损失,实现成本管控目标。

1.3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EPC+PPP模式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规范化人员设计、施工流程,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指导、管理指导,促使各个部门协作交流,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行为的约束,提高项目管理者管理水平,促使全体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EPC+PPP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1投资人主体地位的确认

2.1.1风险

EPC+PPP模式满足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具有显著的发展前景,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推动了市场化采购,为PPP模式的接入和应用,拓宽了发展空间,加之在EPC模式应用管理下,提升工程建设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应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基于EPC模式下,业主面临的风险看,项目定义不准确、违约、承包商选择不当等因素,均会加剧EPC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风险,甚至造成工程建设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

2.1.2应对办法

基于此,工程建设企业要按照EPC+PPP模式流程开展项目建设活动,明确PPP项目投资人身份,在项目招投标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投标资金份额,突出投资人的主体地位。明确划分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工程建设企业要与相关的金融企业依法签订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立即生效,双方开始履行各个的义务,严格按照合同流程进行操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发生几率。同时,在承包商选择上,要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的审核,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经验等要素,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承包商工期标准和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标准与施工单位保持一致,更好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品质[1]。基于EPC项目投资额度大、技术强,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在承包商选择上要全面衡量、综合,确保优化工程项目整个周期的运行效果。

2.2工程报价风险应对措施

2.2.1风险

工程建设企业在PPP模式下,开展项目建设,加强对工程报价风险的管控,科学把控经济风险。在传统的PPP项目成本报价中,主要参照出资人和承包方提供的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二者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在工程项目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加剧了施工变更难度,延误施工工期,产生一些列的工程纠纷,增加项目成本,致使工程建设企业遭受风险打击。

2.2.2应对办法

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工程建设企业在项目投标阶段,要明确各种测算具体是基于工程承包方出发还是基于投资方角度出发的;避免工程建设企业与项目公司签订施工合同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尽可能把控经济损失。工程项目在第二招标中,工程建设企业要将工程项目招标委托给政府,进而实现对工程建设各项信息数据的把控,确保明确PPP项目投资方基础上,确定EPC建设承包方。

另外,工程建设企业要全面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项因素,进而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管理;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强化了工程建设企业对项目设计的重视程度,深入优化设计方案、施工说明设计、施工图纸等,加强对设计环节的监管,根据工程量计算结果,实现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EPC+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造价管理,由政府介入,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协作和沟通;当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完成方案设计后,交由政府制定的第三方设计单位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政府方面要加强对工程建设企业意愿的考量,确保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基于报价方式,工程建设企业极易忽视投资方报价与承包商报价的差异性,增加了施工阶段的风险,发生索赔等经济损失;为此,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明确界定二者报价流程,要求投资方严格遵守投标阶段的承诺;要求承包方按照边界条件和招标方的边界条件对投标报价进行调整;进而优化工程建设企业在本阶段中面临的风险,确保及时排除各项风险因素。

2.3 EPC+PPP模式下法律法规建设

2.3.1风险

工程建设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操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具体落实《招标投标实施条例》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过于程式化,执行效果不强,部分法律条款中未对PPP项目应用标准进行确认,一定程度上损害PPP项目投资人的利益。基于法律视角分析EPC+PPP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行为,甚至存在签订“地下合同”问题,掩盖了真实的法律关系,引起社会公众的异议,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负面影响。

2.3.2应对办法

基于此,工程建设企业面对PPP项目法律风险,要求国家和政府加大立法监管,结合PPP项目实际完善立法建设,保障PPP项目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优化工程建设企业项目施工各个环节和流程,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把控;同时,在完善立法层面上,要明确EPC+PPP模式中罚款、责令整改的处理准则和标准,赋予预案法律效益,最大程度上保护PPP项目投资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工程建设企业自身要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法律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归纳,结合风险等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预案,助推工程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抓住行业发展契机,优化PPP项目模式应用效果,科学应对企业自身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按照EPC+PPP指导理论,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

结论:

综上所述,EPC+PPP模式具体应用在工程建设企业中,实现对经济成本的把控,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环节,提高工程建设企业资金回报率,推进施工进度,并在EPC模式下,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颖,林清波.PPP项目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工程造价管理,2018(04):63-66.

[2]陈颖,林清波.PPP项目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7,10(05):71-74.

猜你喜欢

企业风险PPP模式工程建设
试论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的意义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探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