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线形设计中如何提高行车安全

2021-04-08尹熙敏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行车安全公路工程

尹熙敏

【摘要】在公路设计中,需将安全放在首位,有效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高度重视公路线形设计,以提高行车安全为目的,使公路交通系统更加完善。本文主要对公路线形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旨在满足驾驶需求,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线形设计;行车安全

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满足驾驶员的视觉需求,保障驾驶安全。在公路中包含多种多样的线形,驾驶员能够捕捉到的线形呈立体式,该种线形是三种线形的组合。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的实际行驶速度与其视觉所捕捉的立体线形有关。进行立体线形设计时,需考虑多方面,根据驾驶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开展设计,为驾驶员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

1、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行驶在公路上的各类车辆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就要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的过程中保持驾驶速度连续。要合理进行公路线形几何要素的设计与布局,保证线形得到进一步优化组合。除了要不断完善公路功能之外,还要在公路设计中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合理选线, 减少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近几年来,公路交通对公路行车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公路设计时需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并将安全放在首位。设计者需将安全要素贯穿于公路设计始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效益。

2、提高行车安全的公路线形设计分析

2.1平面设计

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平面设计。进行定线设计时,若工程所在地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其他建筑物,就可以将直线作为主要的定线方式。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若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行车安全。在距离较长到直线路段,驾驶员往往会提高驾驶速度,车辆行驶到直线末段后,若遇到弯道超高不足,就会出现交通事故,增加行车的危险性。因此,虽然直线是常用的线型设计元素,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多方面,尽量不要选择长度过长的直线,将行车安全放在设计的首位。

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须根据路线的相关规定,确定最小直线长度。以设计速度60km/h为依据,将同向曲线彼此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保持在其6倍的数值即可。然而,同向曲线设计方式也会受到工程实际情况和环境的限制,若不宜设计为此种方式,就要将其设计为具有较大半径的曲线,也可将曲线的组合方式进行优化。将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保持在规定设计速度的2倍数值即可。若同样不宜采取该设计方式,就可采用S曲线设计方案。要充分做到以驾驶员为本,根据地形情况设计相应的曲线。

曲线半径不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会有所不同。通常,驾驶员面对半径较大的曲线时,行车安全系数会更高,事故发生率会比半径较小的曲线更低。曲率与交通事故发生率成正比,需将曲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过大,否则就会导致事故发生率大大提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会由于过大的曲率而面临较大的盲区,这样就会造成行车不安全。需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选择数值较大的半径曲线,不要选择极限最小半径。设计圆曲线时,需保证车辆的行驶时间超过3秒,这样就能保证驾驶安全,给驾驶员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

若公路的设计车速比较高,就要合理计算缓和曲线的数值,确定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避免缓和曲线长度过短。进行缓和曲线设计时,同样要保证车辆行驶时间最好超过3秒。为了提高行车安全系数,还需将曲线转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小偏角曲线的角度不可超过7度。

2.2纵断面设计

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需根据车辆种类、车辆的动力特点明确车辆的爬坡与下坡安全系数,这样就可以确定最大纵坡。在不同地区,坡道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同,其中,以平原地区的事故发生率最高。由于驾驶员在下坡的过程中会通过熄火操作保证降低油耗,一旦遭遇突发状况,则无法及时找到应对措施,就会出现坡道事故。若坡距较长,汽车在重力的影响下会产生较大的行驶速度,当驾驶员频繁操作制动,就会导致在突发情况下无法第一时间刹车,从而产生事故。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于上坡时,车辆的后备功率比较低,也会造成安全事故。

由此可见,需将坡道的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车辆行驶更加安全,最好不要将小半径凸曲线作为主要的设计方式。若竖曲线的变换频率较高,就会对行车视距造成不良影响,带来行车安全隐患。

2.3平纵面组合

驾驶员驾车行驶于公路中时,其视觉所捕捉到的内容将会对其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在设计中不能充分考虑对驾驶员的视觉进行有效诱导,就会产生安全事故。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可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避免出现不良组合,比如,不要设计可能中断驾驶员视线的线形,避免将缓和曲线与半径较小的竖曲线以重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2.4行车视距

为保证车辆行驶更加安全,就要在公路线形设计中考虑到视距问题,保证视距的合理性。对于驾驶员而言,充足的视距不仅能够提高行车安全系数,还能使其拥有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由于不同路段的路况信息不同,驾驶员在处理相关信息时,需耗费一定的时间,而这则离不开充足的视距。需了解驾驶员的平均反应时间,确保反应时间超出平均数值。

2.5线形设计的连续性

保证线形设计的连续性,才能提高行车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由于公路设计中具有不同的几何条件,需确保各种条件与驾驶员所期待的驾驶速度充分适应,否则就会导致驾驶员根据其自身所期待的速度驾驶车辆,一旦出现突发状况,驾驶员往往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出现事故。可将运行速度为依据,实现线形设计的连续性。

2.6路线交叉

進行路线交叉设计时,需保证驾驶员能够及时识别路况信息,提高行车安全。要选择较高的数值,保证视距充足,确保道路交叉位置的主线与被交叉的路线平纵指标符合要求。驾驶员可及时对其他汽车的运行情况进行识别,根据交通管理相关信息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控制。 在平面交叉口中汇集的车流会产生更多的冲突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根据流量和流向等技术参数,设计不同的交叉形式,减少冲突点。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可靠,为驾驶员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就要在线形设计中考虑多个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将安全放在首位,有效发挥出公路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郭斌斌.浅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山西交通科技,2011(2):25-27.

[2]吴卫华.路线线形设计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J].交通世界,2013(14):191-192.

猜你喜欢

行车安全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论做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夜间驾驶机动车注意事项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公交车司机的现状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GYK对轨道车行车安全保障功能
探讨公路工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