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网络素养进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21-04-08张海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媒介网络安全素养

摘  要:面对网络信息化带给教育的重大影响和儿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网络素养教育显得日益迫切。2006年以来,广州市少年宫网络素养教育团队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基础上,实行科研和实践双轮驱动,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师资培训,注重家校协同教育,重视发挥青少年主体地位,逐步推动网络素养课程纳入了广东省地方课程,实现了我国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突破。对普及网络素养教育发展,建议从三方面寻求推进,即: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和完善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扶植成立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和专业研究团体;采用多元形式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专项普及教育活动。

关键词:网络素养;地方课程;儿童参与

一、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背景

首先,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时代对学校教育和教师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被网络影响和改变。如同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参观腾讯公司时所说的那样: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世界潮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他本人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长,推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在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网络和信息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更加感受到网络的力量。虽然病毒把我们分离,但是网络又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天天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网络真正成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很多老师从前段时间“在家上学”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老师在网上感叹,病毒把我逼成了主播,但主播的活儿真是不好做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用网络,趋利避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信息化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技能。

其次,全面推进网络素养教育是学校在网络时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网络时代,我们看到,网络已经成为除了学校家庭之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空间。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成为我们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大挑战。现在,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事情找“度娘”,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有大量的信息内容。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道德行为养成。这些影响从微观上来说,关乎每个孩子道德培养和个人成长,从宏观上来讲,关系到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这一关,就可能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们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如果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块,也就无法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互联网这个变量”,并且要通过积极开展网上的思想引领工作,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将这个变量变成促进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三,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解决日益突出的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迫切需要。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和风险。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网络沉迷的问题成为广大家长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这几年在研究中也发现,儿童网络安全问题出现“广深小”的特点,就是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发生年龄越来越小。

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家学习”期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上网课不专注,三心二意,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少学生学习之余打网游、刷短视频,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出现网络沉迷,在疫情期间甚至出现了孩子沉迷网游被父亲责骂后竟然持刀相向的悲剧。一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直播平台,盲目消费乱花钱,甚至花巨资打赏主播。公安部门也接到了一些学生在网课期间被骗的案件。有的孩子用手机上网课,两天时间用手机玩网游充值了6000块钱,一个12岁的小女孩看快手短短三天打赏女主播7万块钱。今天网络风险就在身边,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培养孩子的网络素养就显得特别迫切了。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将网络安全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那样,纳入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网络素养像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那樣作为网络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则是第一代要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教育者。

二、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主要内容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特别指出,要“开展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媒介素养”。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在“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中明确提出了“四有”好网民(“四有”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和中国好网民的“六个意识”(同心圆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依法上网意识、文明上网意识、技能提升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将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作为提升网民素质的根本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网络素养教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工作要求。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建设要强化政治性要求,体现教育属性,突出儿童主体性,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理念。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紧扣“好网民”主题。

网络素养是网络时代公民的核心素养之一,网络素养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素养,它是新时代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的核心素养,是一种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政治要求的主题教育和行动素养。

我国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中国好网民”的重要指示精神,即从小培养网络时代的合格公民。在内容上全面实现中国好网民的具体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

在当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思政引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要突出育人功能,落实在网络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突出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导向,以网络思想引领为核心,体现技术为国、技术为民、技术为人的理念;通过科技向善,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幸福。

具体到网络素养课程设计上,在网络科技发展历史知识的教育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史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解科技,引导学生从小认识人作为发明技术和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在网络功能使用方面,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趋利避害,做网络科技合理使用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沉迷的奴隶。同时,在网络发展历史和功能应用介绍方面,充分介绍我国网络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对建设网络强国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在网络素养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作用,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突出我国依法治网的最新成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核心,围绕学生上网中“不安全、不健康、不文明”的突出问题和相关案例,讲解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学生守法上网。

二是遵循核心素养理念,突出育人功能。

网络素养教育既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又要着眼“养成教育”的实施。在教育目标和评价中,以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基础,还关注素养的逐渐形成和长期培养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哪些意识和观念,还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为素养,网络素养教学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课堂所学,来解决在日常网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经验和问题入手,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辅导帮助找到解决方案,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内化实践,形成自主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网络素养教育中,还要注重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发展,包括在学习网络科技发展知识时,培养学生用动态发展的、历史的视角看待科技发展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网络功能使用的利与弊时,培养学生辩证看待技术工具对人类影响的观点,在网络治理和小提案學习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和系统的思维方式。

三是采用儿童参与的方式,全面开展自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围绕“争做中国好网民”这一主题目标,前提是“争”,关键在“做”。“争”体现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强调网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何通过教育使学生产生“愿意争”的强烈愿望和“持续做”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使学生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课堂上的学落实到生活中的“做”。不但自己学和做,还要通过积极传播分享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和做,共同参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为此,网络素养教育要采用“儿童参与”和“自主教育”的方式,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保护”与“发展”并举,充分保证儿童各种网络使用和参与的权利,在“赋权”的基础上全面“赋能”。

网络素养教育,就是在网络时代要引导学生学会趋利避害,善用网络,从小养成安全、健康、文明上网的行为习惯,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在教育实践层面,原有的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有涉及网络素养的相关内容。网络素养课程应该有哪些内容呢?结合广东省《网络素养》地方课程教材,我们认为,学校网络素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历史,懂网络,侧重的是文化基础方面的知识内容,全面介绍网络时代以及前网络时代的网络科技发展历史,突出人在创造网络科技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握网络时代科技的基本历史发展知识,为下一步学习趋利避害,善用科技打下基础。

二是讲功能,用网络,侧重的是自主发展方面的技能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的各种功能应用,回顾自己网络生活各方面技能的相关体验,从而懂得网络生活中的利与弊,学会善用网络,利用网络表达、娱乐、消费、学习资讯。

三是去行动,做好网民,侧重的是社会参与方面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围绕做中国好网民的六个意识,从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和文明上网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行中来,让学生学会了解在网络参与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学习必备的技能。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参与中,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引导作用。通过案例展示,法规介绍,倡议行动,让学生懂得参与的责任和义务,记住要求,形成愿望,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参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

结合现在中小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科设置等情况,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可以采取“全面融入、专题实施、家校互动、校内外衔接”的方式来开展实施。

三、网络素养课程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视,许多地方都开始了相关的课程实践活动,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新闻媒体、学校和少年宫等都开始了网络素养相关课程的试点探索和实践,这其中以广州少年宫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成果最为突出。自2006年开始,广州市少年宫网络素养教育团队历经10余年,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及少先队活动的相关内容,推动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式网络素养教育,并推动网络素养正式进入广东省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大范围的教师培训,进校园、进家庭,实现了我国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突破。

(一)科研和实践双轮驱动是建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的基础

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教育制度和儿童网络使用环境的本土化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有效推广和实施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广州少年宫网络素养教育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坚持科研为引导,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行动研究,夯实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的基础。

以调研课题为依托,摸清儿童媒介素养状况,为开展教育活动奠定科学基础。2006年团队就率先开展了广州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之后陆续立项完成了广东省社科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广东省委网信办等多项省市和国家课题。从2012年开始至今,团队依托遍布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系统资源,持续8年做儿童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状况的大调研,从广州、广东省到全国,目前已经收集了超过30万份的数据和访谈资料。

从开设培训班到区域学校示范推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研究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团队在广州少年宫开设媒介素养培训班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课程开展了以课题为引领的区域实验。课题组在广州12个区挑选了13所学校作为子课题学校。2013-2016年间,课题组在前期课题13所学校的基础上,面向广州全市100多所小学开展了示范课,团队还立足广州,面向广东省少先队组织和全国青少年宫系统普及推广儿童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和活动。

编写媒介素养教育系列教材和读本。2013年以来,团队基于前期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推出了同时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不同群体,面向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同学段的媒介素养和网络素养系列教材。这一系列教材、图本、绘本,各有侧重,表现形式也各异,融合了信息技术、科学、品德与生活、公民常识等课程要素,为网络素养教育进课堂、进家庭提供了有效指引。

2016年12月,修订后的《媒介素养》(小学生用书)实验教材报送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通过,被正式列入广东省地方课程教材目录。2019年,团队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及少先队活动的相关内容,根据“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活动的要求以及网络媒介科技的最新发展形势,对原《媒介素养》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以网络素养的培育为核心,改名为《网络素养》,成为国内首套进入省级地方课程体系的本领域教材。2020年9月,又相继推出了《网络素养》的数字教材和音频课程。

(二)政府主导协同各方力量是推动网络素养进入课程体系的关键

网络素养是有着鲜明政治导向的主题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推进网络素养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在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协同各方力量。

近年来,团队还一直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徑和方式,引发主流媒体和社会关注,积极对接党政各部门,着力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议程。团队与多位广州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和广东省政府参事共同策划撰写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提案议案和参事报告,有力推动了将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的内容。

2013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团队推动参与承担了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的工作,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等机构的日常工作,承担了广州市委网信办等单位成立的广州市青少年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地的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广东省委网信办“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中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系列活动。

团队工作还得到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网信部门、团委、妇联和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13年和2014年,广州团市委、市少工委和广州市教育局等先后发文,在广州学校和少先队组织中推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推广使用《媒介素养》教材。2014年11月,市教育局和团市委、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广州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现场会”,推广团队的前期工作成果和经验,并在前期子课题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试点学校。

地方课程教材的推广使用得到广东省委网信办和广东省教育厅的大力扶持。2019年3月19日,由中共广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印发的《2019年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工作方案》中,专门将“开展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进校园、进家庭活动,推进网络素养教材修订、数字化应用和教师全员轮训及家庭教育工作,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体系,切实提升师生和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纳入其中,明确了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公共教育课程在广东省范围内大力推广普及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2020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该活动面向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等群体,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职等不同学段学生,围绕课程实施,以网络素养地方课程教材为基础,推动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深化,做到“进课堂、有教材、定课时、会教研”。

(三)加强师资培训、注重家校协同教育是构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的保障

网络打破了学校和家庭的界限,因此网络素养教育必须家校协同,共筑防线。有了教材之后,只有让学校一线教师及时学习和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推动网络素养教材入课程、进课堂。2017年以来,团队和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联合制作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育课程,相继在广东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以及当地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使用,并纳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目前该课程培训量近2万多人次,好评率达到了97.4%,受到了各地教师的欢迎。

配合地方课程推广,团队还与广东省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单位推动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及教师研修工作。2019年3月25日第2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团队承接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中小学校园(幼儿园)网络安全教育示范观摩及网络安全教育“双进”(进校园、进家庭)主题教育活动,并进行了全省的示范课现场直播,当天全省有21万多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同时在线收看。

为了推动地方课程重点基地学校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2019年至今,团队和广州教师远程培训中心面向广州市重点学校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专门开展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知汇空间“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主题教育工作坊”和“幼儿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坊”。研修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研讨相结合,突出了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并且以研修的基地学校带动本区域学校,为在学校广大一线教师中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科研引领和示范推动作用,目前工作坊还在持续开展中。

2019年开始,团队参与实施了广东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学校开展的网络安全培训的“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活动以网络研修和教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面向全省21个地市,分三批培训3000名安全教育管理者和30000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推动校本、园本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深化,提升学校、家庭的网络安全教育指导能力,探索形成校园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目前活动已覆盖了全省2万余所中小学、幼儿园,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了活动。

网络沉迷等是现代家长育儿的热点话题,牵动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让广大父母及时了解网络素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近年来,团队开展了以“约定”为主题的亲子网络素养教育活动。“拉钩钩、来约定;好网民,齐来做。”该活动以唱约定歌、讲约定故事、作约定证书、听约定五步法讲座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与父母拉钩钩、相互约定上网的时间和行为。该活动已在全国走进了100多所幼儿园、小学,上万名家长和孩子亲手制作了约定证书。2020年,团队指导学校和幼儿园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通过网络指导开展家庭教育,10万多中小学生和亲子家庭参与了活动,还在线上举办了“约定证书”云画展活动。

团队还利用学校的家长学校、青少年宫等阵地,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网络素养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在全国50多家青少年宫(活动中心)进行了家庭讲座和亲子活动,组织编写了“家庭网络安全教育盒子”。组织专业儿童演艺和教育工作者,联合打造了我国首部大型儿童网络安全教育多媒体人偶剧《网络保卫战》,融合“情景再现、金句提示、榜样示范、亲子互动”的现代教育手法以及祼眼3D的科幻视觉效果,寓教于乐。目前该剧已在广东省各地,以及北京、天津等地上演,广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四)发挥青少年主体地位是新时代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

当代少年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不仅是网络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主动的传播者和使用者,是网络空间的生力军和建设者。相比作为“网络移民”的成人,许多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还反超成人。为此,网络素养教育要取得时效,应该采用“儿童参与”和“自主教育”的方式,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保护”与“发展”并举;充分保证儿童各种网络使用和参与的权利,在“赋权”的基础上全面“赋能”。从课堂上的“学”落实到生活中的“做”。不但自己学和做,还要通过积极传播分享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和做,共同参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

团队创新开展的“参与式网络素养教育”,让学生们通过小讲师、小调研员和小代表等角色模拟,参与到“e成长计划”、儿童参与式调研和儿童互联网大会等“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的实践活动中。小讲师活动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再创造性地去分享给他人。“教”是最好的“学”,在实践中,同学们组织宣教和支教小组,分工合作,在同伴教育中,教学相长。小调研活动让学生们在调研中充分了解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通过调研也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实际运用网络的生活经验,在报告展示会上,同学们互相研讨,老师给予点评。小代表活动让学生们以“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撰写小提案,举行红领巾议事堂和儿童互联网大会等活动,并且在学校的少代会上进行提案的发布和行动的倡议。

近年来,团队在网信部门指导和公益单位支持下,开展了“e成长计划”网络素养支教活动,招募培训1000多名儿童小讲师组成支教小组,到乡村学校传播分享网络安全和素养知识,城乡儿童手拉手,进行同伴教育。目前,已到广东清远、湛江、恩平,以及贵州、四川、广西等多地进行了支教活动,受益乡村儿童和家长超过10万人次。

从2016年开始,团队参与连续发起组织了儿童互联网大会系列活动。招募选拔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代表,围绕“网络议题”开展了调研和报告发布活动,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各方人士作为“大人观察员”,就儿童提出的倡议进行回应,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网上和网上的同心圆。近年来,儿童互联网大会的小代表们还受邀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参加了在世界各地召开的联合国青少年网络管治论坛(YIGF)等国际交流活動,向世界发出中国孩子的声音,贡献展示儿童参与网络治理的“中国方案”。

四、展望:普及网络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儿童触网低龄化趋势,网络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涉及国家网络安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的社会热点。为此,将网络素养教育全面纳入我国的国家课程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对普及网络素养教育发展,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从提升国民素质、国家民族竞争力和网络思想引领的高度看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和完善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的制度和政策。建议由网信部门和教育行政单位牵头,成立专职的儿童网络素养教育领导和工作机构,将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思想引领的重要内容,作为“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国家信息化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教育、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全面进学校、进家庭。

二是扶植成立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和专业研究团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我国少年儿童网络使用习惯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素养的课程和教研体系。我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互联网大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这其中少年儿童网民又是最活跃的群体。因此,党和国家应扶植成立专门的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研究机构和专业学会、研究会等组织,在推动教育活动的同时,定期开展我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的实证调研,研究我国少年儿童数字化成长规律,组织研发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合我国儿童媒介使用习惯和成长所需的课程教材,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将网络素养作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必备技能,进行师资培训。

三是开展更大范围的网络素养教育专项普及教育活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用多元形式,普及国民的网络素养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企业和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配合国家信息化教育发展战略、全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网络思想引领等重点工作,建议党政各部门协同配合,引导监管互联网企业和新闻媒体形成合力,发动各校内外教育单位,开展加强儿童网络教育的专项活动,将网络素养教育列入国家和各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将网络素养教育列入各级中小学教育和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主流新闻媒体加强引导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未来,我们期待在广东网络素养地方课程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及提升,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将其全面纳入国家层面的公共教育课程之中,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苹果世代:“00后”儿童的媒介化生存及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

[2] 张海波.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3] 张海波.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4] 张海波.学校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M].广州: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16.

[5] 张海波.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互联网+时代儿童在线风险及对策[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6]张海波. 广东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探索实践[J]. 中国信息安全, 2016(10):78-80

[7]张海波. 多措并举重素养 培养“中国小网民”——广东省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实践分享[J]. 中国信息安全, 2020(09).

猜你喜欢

媒介网络安全素养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