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梦浙大(外一篇)

2021-04-08李伟明

西部散文选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纳百川浙大浙江大学

李伟明

如果说,人生犹如一本书,那么中年人的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把人生比作是一台戏,那么中年人大学生活更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出生到消逝的长途旅行,那么已是中年人而再拥有大学生活,便可以看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我的大学梦止于一段贫困的家庭历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我和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为了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而早早地选择报考了中专,因而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成为一生的遗憾。那时善解人意的母亲常安慰我,说人生难免有得失,但你们年轻人还有美好的将来,可去追赶那个逝去的美丽的梦……

上帝总是那么的慈祥,总会在关键时候给你一个惊喜。2016年11月上旬,在工作中不断以“天道酬勤”歷练的我终于破茧成蝶,圆梦天使也终于为我而幸运降临。感谢浙大,一个承载了无数学子梦想的地方,它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更是中组部指定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我人生中年时带给我生命中的幸运和幸福,圆我一段梦寐以求到名牌大学深造的梦。

浙江大学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成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有中国人传言“北清华,南浙大”,有人号称浙大是“小清华”,有一种说法“清华出高官,北大出才子,浙大出富豪……”

漫步在满眼葱绿的浙大华家池校园,扑面而来的便是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以及那百年积淀中形成的海纳百川的人文底蕴和学术氛围。从19世纪的“求是”书院到21世纪的浙江大学,从吴越文化到海纳百川的思想库,浙大校园都充满了历史的记忆,始终紧随着时代的律动,散发着静谧与平和,展现出青春与活力,成为中国高校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多世纪的轮回,时间赋予了它“求是”的文化积淀,时代赋予了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那些衣着朴素、捧着书、背着包行色匆匆的学子,很难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一身名牌的帅哥,难怪社会上传说“浙大无美女”,其实不是无美女,而是美女无心打扮,都变成了才女。她们都是为了伟大的理想而为之奋斗,为之拼搏。总有一天,她们会满载而归的!那时你会听到枫叶流舟,你会看到金菊在笑,你会闻到硕果飘香,因为你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圆梦的浙大校园,那久违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被诗化成一个个家的符号;教授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高妙绝伦的教育艺术,睿智幽默的语言让人叹为观止,赢得掌声阵阵;夕阳西下,坐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拥抱着冬天的寒风,内心平静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校园中;教学楼亮着的是学海的导航灯,也是一盏盏求知若渴的灯,它们把夜空装饰的绚烂而有活力;宽阔的操场上传来的歌声悠扬,诉说人世间悲欢离合;体育馆里的篮球声奏着运动的精神和内涵,内敛而不张扬;干训楼寝室的灯光,让人感到温馨和甜蜜,那是人生一个最美丽的驿站,一个最幸福港湾。

“半月浙大行,一世浙大情。浙大是你们的母校,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常回母校看看”。临别时班主任刘老师依依惜别的一番话,让身为梧州公安政工干部的60名学员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要在能做梦的时候不敢做梦,直到不能做梦才后悔”!如今,短暂而又快乐的浙大校园生活,圆了我一生追求的大学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历练,对人生的负责,对梦想的诠释。浙大校园内一草一木传递着幸福而又快乐的气息,一切都富有亲和力、诱惑力。

许久以后,浙大的校园生活将如同品尝一杯久藏的红酒,让人久久回味。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海纳百川浙大浙江大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浙大,你是我永恒的南极星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在你快撑不下去的时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大学生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