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会对非遗保护的意义及提升建议
2021-04-08韦布花
韦布花
(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一、非遗展会建设历程概况
根据《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举办与非遗有关的展览达19584场,比上年增长了3.6%。①以非遗项目和制成品为主要展示陈列内容的专题展会作为开展非遗保护、宣传、传播的重要手段,源自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的概念越加清晰后日益受到关注兴起的。国内具体涉及非遗相关文化展会,可以追溯到2004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这一届文博会上,专设有非遗展厅,开启了非遗展会的序幕。②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拉开了我国非遗专题展会的大幕,已举办了七届。2010年,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启动,已成功举办六届,两个非遗展会都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由此,我国形成了“东部一会西部一节”的非遗品牌节会活动格局,③成为我国非遗专题展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国各地如以多省联动发展的丝路记忆·西北五省非遗展,依托地域优势的北京非遗博览会、浙江非遗博览会、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山西非遗博览会等展会不断涌现,为非遗保护传承的纵深发展提供新的实践经验。
二、现阶段我国非遗专题展会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形成的非遗公共性平台
在促进非遗传承保护上,政府部门不仅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遗产生存环境的维护者和改善者,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长期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非遗专题展会作为对非遗进行阐释、推广与转化的公益性平台,单靠非遗保护工作者或传承人都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④从目前非遗展会的发展现实看,我国政府在非遗保护和利用中的地位只增不减,有政府参与主办的非遗展会成为参展人员衡量展会是否具有权威性的一大标杆。
(二)以手工艺类项目展示为主,注重场景营造
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传统工艺类项目占比达30%。由于非遗展会临时性展览的特点,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类等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群现场展示成了各非遗展会的首选,辅之以表演类项目吸纳人群,形成集非遗展示、展演、展销、体验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近年来,非遗展会也逐步从初期的“类博物馆”展陈方式到注重场景营造式的文化互动空间转变,包括展陈非遗产品的主题、主线和场景式营造。如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展馆将276项非遗项目分为八大主题进行展示,在增强互动体验感中植入生活场景,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参观群体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就有来自全球1100项非遗技艺同台展示。⑤
(三)非遗展会与文化旅游融合日益密切
非遗专题展会作为文化旅游推进成果的重要实践平台,随着文化和旅游系统的组建,日益成为我国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植入与旅游相关联的非遗产品、宣传片等内容,有效为非遗专题展会添砖加瓦,像第七届国际非遗节上就发布了10条“非遗之旅”线路。这些年来,各省份也在探索非遗展会与旅游的实践,像2018年山西首届非遗博览会就将展会设在雁门关、司徒小镇和壶口瀑布三大旅游板块的代表性景区上,第十一届浙江杭州工艺周设在桥西历史街区,在展览期间,还开展亲子家庭与非遗互动体验。⑥2018年,在岭南天地举办的广东(佛山)非遗周暨秋色巡游非遗活态展,将参展项目置于景区各个角落引导参观者完成非遗地图打卡。
三、举办非遗专题展会对非遗保护的意义
(一)我国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实践展示平台
展会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是政府宣传形象的重要手段。《国际展览会公约》第一章第一条指出:世界博览会是一种展示活动,无论名称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众。它展现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经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展望未来的前景。⑦这强调举办展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一定时期或者阶段的成果得到呈现。从近年来举办的各类非遗展会看,都着重突出政策指导下的非遗保护成果,使非遗专题展会被赋予了更大的含义。像成都国际非遗节第二届就专设“5·12大地震重灾区非遗抢救保护成果展”、第六届专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在中国十年成就展。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更汇集了全国各地46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这些都彰显现阶段我国在非遗工作上的成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专设“非遗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以进一步显露我国在现阶段的非遗推进新成果。各地也专设如非遗研培计划成果展、“一带一路”沿线成果展、非遗品牌智造、“非遗+扶贫”研培成果等展区,注重把每一个展览作为一次工作推进的视觉成果转化向业界传达。
(二)提升举办地城市影响力,塑造区域形象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作为创意经济和城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会展业,其在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上是相互帮衬的,我国的博鳌、义乌、昆明、南宁等中小型城市和地区,大多都是通过承办国际展会活动而一举声名远扬。非遗专题展会的举办,能提升城市周边产业集聚效应、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像山东获得承办中国非遗博览会资格,不仅填补了济南市无国家级文化展会的空白,还提升了济南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⑧而成都市通过“国际非遗节”的举办,成功打造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城市品牌,丝绸之路(敦煌)文博会在塑造区域国际形象,展示别具一格的甘肃文化也尤为关键。目前,众多的非遗专题展会还增设一馆多场、进景区、进社区的活动,吸引广大人群集聚,延展展会的带动效应。
(三)为参展机构及个人搭建展示技艺及学习经验的平台
非遗展会作为公众参与性极强的活动,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种载体,也是搭建信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⑨在推动非遗保护过程中,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传承实践能力,是确保其非遗生命力延续的基础性措施。近年来,我国的非遗专题展会逐步打破以往按照省份划分的布展思路,着重从同类型非遗项目入手,对参展机构和个人而言,这样的展览方也利于他们交流借鉴。非遗展会的空间是有限的、时间是固定的,但其所包含的潜在价值却是无限的,蕴含无限的隐形价值。在根本意义上讲,非遗展会是为人而设,因人而设的,而不是为物而设的,非遗展会对展品进行展览的目的,是着眼于展品未来的潜在市场,而非当下的销售。如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6天就有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⑩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10个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与企业现场签约金额2.3亿元,参展摊位销售总额越1007万元,参展项目交易、签约额总额计达409亿元。11
四、非遗专题展会的提升路径思考
(一)政府搭台,行业发力,形成连带效应
政府主导型展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以展会项目为载体实施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12在整合业界资源、打响展会品牌、维护展会产业发展环境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将社会效益放置第一位的非遗展会,维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财力、物力、引领力等方面的助力,但行业人员的自力更生、协同发力也是驱使非遗专题展会向更加稳健方向运行的重要力量,使非遗专题展会创新成果向更宽广的领域集聚与传播,形成连带效应。像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仅联结着参展商、采购商为核心的双边群体,还对接大量互补服务提供者等多边群体。我国众多的非遗专题展会也可适当借鉴其办展模式,以期实现非遗展会的最大化效益。
(二)推进双线办展模式发展,开拓展陈空间新场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居民消费结构也逐步由生存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对消费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进一步催生线上虚拟展会业态的崛起。《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内容明确提出要促进线上线下办展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展会项目数字化转型,13为我国展览行业开拓线上办展新场景提供了新的契机。
2020年6月,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从线下到线上成功办展经验,向外界传递出展会形式变革的信号。142020年苏州创博会重点开启的“云上创博会”建设,对未来的非遗展会发展模式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三)扩充参展项目,形成特色化展会
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是互动体验极强的项目,外加自身具有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双重优势的产业优势,成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的重要示范门类,一直深受非遗专题展会的青睐。国家启动传承人群培训计划以来,吸纳了众多领域富有创意、时尚设计感强和爱好手艺人的群体非遗传承的队伍中,他们创作的非遗产品越来越能与民众的现代生活相融合,可以适当的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参展队伍中。传统舞蹈等表演类项目、传统医药类等与民众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结语
互联网不断升级时代,非遗正迈向更加全面、立体、持续的保护传承发展之路。非遗专题展会作为衔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的重要途径,它所建构起来的资源价值是无穷的,它不仅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有效解决非遗产品销路和出路的关键,为非遗融入新生活拓宽了途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Z].2020-06-20.
②唐月民.文化会展:“非遗”保护和利用的公共性平台运作[J].人文天下,2016(23):47-50.
③阴秀文.非遗盛会缘何情定济南?[J].走向世界,2018(34):14-17.
④刘显世,唐月民.从庙会到会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性运作[J].东岳论丛,2016(05):40-48.
⑤李倩薇.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 全球1100项非遗技艺同台“竞技”[N].新华社,2019-10-12.
⑥徐雪纯,曾杨希.“非遗”融入生活 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9月开幕[Z].浙江在线,2019-09-05.
⑦国际展览会公约[Z].中国展览信息网,2009-07-14.
⑧方鸿.中国非遗博览会 济南的机遇和行动[J].走向世界,2018(34):22-25.
⑨薛益泉.从非遗的转化与推广谈公共文化服务[J].美术观察,2018(03):16-17.
⑩王嘉.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圆满闭幕[N].成都日报,2019-10-23(04).
11王庆梅.中国非遗博览会 亮点纷呈[J].走向世界,2018(34):18-21.
12彭科.政府主导型展会宣传推广策略探析[J].中国经贸,2017(02).
13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R].北京:商务部,2020-04-13.
14蔡春林,楚杨.关于办好“网上广交会”的基本思路和建议[J].中国发展,2020(03):24-28.